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太阳能一地源热泵耦合系统中,为了实现RS485设备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并在WinCC中实时读取超声波能量 表的各参数,利用USB-485转换器实现PC机与能量表间的数据传输,并利用OPC服务器Kepware使数据通过WinCC中 的OPC通道在上位机中实时显示。文中详细介绍了能量表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原理、通信过程及调试结果,结果显示系 统所需要的参数均能在上位机中实时读取。经过实际测试,设计稳定可靠,能够实现超声波能量表与上位机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用于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边缘节点接收调度模块的电路实现方案。该方案以基于虚拟输出队列机制的公平、高效的交换开关仲裁算法—输入串行为核心,利用两片高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同时进行6路千兆光突发交换网络数据的接收、交换以及以太网封装。六路数据完全独立,并且两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操作存在试验效率低下,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压力容器数字化液压试验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试验过程中压力和温度数据的数字化 采集;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自动控制模块,实现对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使用串口通信技术实现上位机 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试验结果精确可靠。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压力容器 液压试验的效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多轴系统的同步运动控制,课题组提出了基于EtherCAT实时工业以太网的伺服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EtherCAT的技术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与软硬件的设计;然后,采用LAN9252芯片与TMS320F28379D双核芯片实现从站搭建并基于该双核芯片设计了从站程序,实现了通信功能与伺服驱动控制功能;最后,提出了一种同步方案,利用EtherCAT在分布时钟模式下产生的高精度同步信号精准同步各从站的控制环周期,从而实现运动控制的同步,并在一个2轴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EtherCAT的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各从站控制环周期的精准同步,使通信数据同步更新。系统能够满足高精度的多轴同步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皖苏  张倩  姜飞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50-52,55
为了设计便捷的测控实验平台,提高仪器仪表智能化水平,利用G语言LabVIEW实现友好的虚拟面板,并将仪器的智能部分交给计算机处理,设计出通信与测控虚拟试验平台.该平台界能够实现串口通信、GPIB通信两种通信形式.并且完成测量数据存储、显示、分析计算和打印等一体化功能.经过测试,该平台数据采集速度快,能够对目标对象参数进行有效地处理与结果输出,以及与其他设备良好的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以MSP430超低功耗16位微控制器和无线收发芯片nRF905为核心。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功能实现,多点数据采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便于数据保存和处理,该系统可以较好的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PC机的并行口设计CAN仿真器 ,设计在WindowsNT ,Windows 95 / 98下的调试软件 ,提出CAN并口仿真器实时监控通信的方案。经实践证明 ,使用上述技术 ,可加快CAN总线通信程序的开发 ;携带方便 ,便于工程现场通信监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绷缝机高速运转时各运动组件产生较大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机架及其他相关部件产生激励,带来强烈的振动以及噪声,而严重影响机器工作精度的问题,课题组对绷缝机橡胶垫隔振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振动理论分析绷缝机橡胶垫对整机振动的影响,建立绷缝机橡胶垫刚度计算有限元模型,评估现有橡胶垫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绷缝机整机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针板处振动位移并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模型选取橡胶垫的刚度作为试验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完成橡胶垫刚度优化方案设计,通过仿真计算优化方案针板处振动位移峰值降低了11.7%,表明橡胶垫刚度优化对绷缝机振动性能改善具有一定作用。该方案不用对机器内部结构做任何改变,可实施性强,可作为整机振动性能改善辅助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沌吸引子特征量可以刻画滚动轴承在不同故障状态下振动特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关联维数、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信息熵的故障诊断方法。结合试验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分析了3类特征量对滚动轴承的故障识别能力,并对比了特征量两两组合的分类效果。研究表明:3类特征量都包含着不同的故障信息,将其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故障识别率。通过对实测轴承数据的故障分类研究发现,与单一特征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故障类型和故障严重程度,为滚动轴承故障的超精密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在通信电台中嵌入蓝牙技术,利用蓝牙模块并结合个人数字助理技术完成无线遥控功能的蓝牙遥控器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案,改造了电台的遥控接口,实现了蓝牙遥控器,使便携式通信电台的使用更方便、具有更强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NET的C/S与B/S混合结构的MIS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实际开发经验为基础,介绍了.NET技术特别是VB.NET技术以及ADO.NET、Crystalreports报表技术等在C/S与B/S混合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理论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正交试验法和AMI软件进行注塑成型数值模拟试验可以快速优化影响塑件翘曲变形的工艺参数,但正交 试验方案创建、试验结果分析比较繁琐。文章提出了基于AMI二次开发技术和VB.NET开发的塑件翘曲变形快速优化 软件。软件设计时考虑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率、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因素对翘曲变形的影响,采用正 交表L25 (56)设计正交试验,软件自动创建正交试验方案、启动分析、读取翘曲变形结果,并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离差、极 差、影响规律和影响贡献率分析,最后给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下的翘曲变形最大值和试验结论。该 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塑件翘曲变形缺陷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作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本学院为基础构建出了完善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并对系统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VB.NET开发了该系统.系统不仅能高效地对本院教师的工作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而且能够通过各项参数的修改以适应不同单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金融系统广泛采用的FICO个人信用评估思想,提出了大学生诚信评价的加减分模型,构建了大学生诚信评估系统(CESS)指标体系及其数据仓库,实现了诚信数据校内整合与共享,并分别以ASP和VB.NET为工具开发了Web及C/S两种风格的CESS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讨论了包括直接利用Analysis Services多维分析工具实现的丰富的信用查询与统计方式,通过实际数据测试表明,CESS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高校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F公司装配车间物料配送系统存在配送效率低、仓库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采用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法 进行物料配送方案的设计。对于新配送方案中尚未确定的参数值,通过VB编程建立仿真模型,并采用正交试验选择了 较优的线边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装配线的停线率,采用微调法进行仿真试验,最终确定了满足 该物料配送系统要求的参数值。研究表明,新的物料配送系统能够大大降低装配线停线率和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料配 送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制管机的人机交互性,课题组设计了基于STM32控制器的人机界面系统。在硬件设计方面采用四线电阻式触摸屏,CPU采用基于ARM9内核的32位处理器芯片的S3C2416;在界面设计方面,引入了自主研发的组态软件参与设计,在软件编程方面,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触摸屏与上位机软件的数据传输;通过对通信协议的研究,给出了STM32与触摸屏通信的软件实现流程图,完成触摸屏与STM32的数据交互。经调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通用性强。该设计在制管机系统中能够基本达到预期显示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多媒体机房中的学生文件收发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在VB中文件传送实现的方法。对调用外部程序,读写文件,进行网络通信等操作在VB中的实现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还说明了其它一些常用控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PWM对高速开关阀进行数字控制,以满足电液控制系统精度高,响应快的要求。提出了高速开关阀在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利用VB编写界面进行人机对话,实现VB与PLC的串行通信。用本系统模拟工程机械破碎挖掘机的工作过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高速开关阀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机构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快产品开发的进程,以串联式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为例,利用VB语言编程结合UG三维造型软件,成功实现了凸轮连杆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及运动仿真。该软件系统能在初步给定连杆参数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自动生成凸轮轮廓参数,并能对机构运动的正确性予以检验,为设计、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的提高了机构设计效率。该方法还可用于同类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