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婚姻是当事人之间以成立夫妻关系为目的的身份性契约 ,婚姻是符合特定社会的社会规范、为特定社会所正式承认的两性结合 ,婚姻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双重属性。事实婚姻符合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是合法成立的婚姻类型。婚姻登记是最具权威性的婚姻成立的公示形式 ,事实婚姻的公示效力劣于登记婚姻。我国婚姻立法应对事实婚姻性质和地位作出明确、合理界定 ,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调查仫佬族聚居村落,在获得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社会性别作为研究视角,梳理出仫佬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入赘婚"、"嫁娶婚"、"两头走"的婚姻形式.同时探究不同婚姻形式下仫佬族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话语权等,展现当下仫佬族两性的性别建构,预测出两性和谐平等观念的植入以及去"性别化"的社会主义性别建构更能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婚姻便成为法律上的概念。凡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能构成婚姻,为社会所确认,并受法律保护。实质要件是指婚姻成立的本质要件,它决定婚姻的性质,形式要件是婚姻取得社会承认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再生缘》这部弹词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作者陈端生对男女地位、价值、才能、品格等多方面的思考,抨击了“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颠覆了“三纲”“五伦”等封建秩序,并对男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本文从以上三点分析探讨了陈端生的两性观,从而印证其激进、自由思想在当世便足以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的主动者,常常为履行报恩使命无媒自嫁,冲破人鬼、人与动物精怪的界限。蒲松龄婚姻报恩主张与其整个报恩观分不开。其一强调奴仆对主子报恩,二是强调朋友或普通人之间受恩必报。局限性是以恩为标准,故本质上每每与情、与两性之爱相矛盾相冲突。它还基于把女性和性爱婚姻看成报恩工具的深层意念,精怪、女鬼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化身,她们的报恩本质上也是男性性满足之必然性期盼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从天人感应的视角出发,以宇宙命理对应人间秩序,提出"道"的概念,作为其最高哲学范畴,此概念被视为宇宙与人间万物的终极根源。道教的阴阳观把事物分成阴阳两性,并通过二者的相互转化、和合,最终达到"天人合一"、"道通为一"的境界。与道教相近的是,犹太教的造人神话提出了把男女两性作为相辅相成的两种属性,从不同侧面建构出耶和华的完整形象,体现了阴阳结合的两性观。为早期道教经典著作之一的《太平经》也揭示了两性之间的联系,而《旧约》作为早期犹太人的经典著作,反映了犹太民族"两性观"和"婚姻观"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两个作品文本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对阴阳结合的两性观和婚姻观与神、人之婚约试作初步阐发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较为系统的分析,就过去20年间两性学习时间的投入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从纵向来看,国民的学习时间不断缩短,在所有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都是如此;二是在各个时点,学习时间均具有男长女短、但趋向一致的特点;三是学习时间因户籍、年龄、民族、婚姻、教育、职业、收入和地区而异。研究发现,婚姻与男女两性学习时间的关系程度有差别,婚姻使女性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但与男性的关联较小,并且高收入女性更易于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从长远来看,学习时间的过短或减少不利于女性的终身发展,不利于竞争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婚龄持续推迟和婚龄差扩大的背景下,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描述了我国人口的初婚年龄模式和初婚年龄匹配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并研究了婚龄和夫妻年龄匹配情况同个体主观福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与在正常婚配年龄结婚的夫妻相比,早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和精神健康均有显著负面影响,晚婚影响则不显著;与正常的初婚年龄匹配模式(夫妻婚龄差范围为-1~4岁)相比,男性大于女性4岁以上会显著降低妻子的主观幸福感、对丈夫的精神健康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婚姻成熟度和性别角色理论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并讨论了在婚姻模式变迁中该结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祜西(拉祜族的一个支系)的亲属称谓词,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拉祜西亲属称谓的语言结构和词源作初步探讨,认为“两性”(男性和女性)亲属称谓与拉祜西的“公母或雄雌”称谓同源;亲属称谓反映了拉祜西的婚姻形式和婚姻观念;从亲属称谓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到拉祜族与汉、佤、哈尼、布朗等民族交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论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婚姻法调整对象、婚姻法学研究对象的“婚姻”,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法学概念。婚姻的法学概念应当与民法学中的民事行为概念相对应,并能在婚姻法学体系中始终如一。它应涵盖以下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它应包括各种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能将其与婚前性行为、纳妾、姘居、非婚同居等现象区分开来,而应避免和结婚、婚姻关系等法学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层面关注婚姻挤压及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继承了家支外婚和姨表不婚的制度 ,同时 ,残存着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父权家长制及包办买卖婚姻等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凉山彝族的婚姻家庭将向民族外婚和等级外婚、父权家长制衰落和两性权利渐趋平等、自由婚姻成为主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广西L村36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对婚姻的理解、理想的婚姻年龄、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择偶标准、生育观、家庭性别分工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现状。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既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成分,也有现代文化特征的色彩,其现状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睿 《调研世界》2014,(4):8-13
婚姻和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分析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利用婚姻代际匹配法对2010年人口普查1‰样本的个体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获得以家庭结构特征为单位的人口信息,从婚姻、家庭代际关系和民族等角度,对人口流动、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当前人口变化的一些新态势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新婚姻法和1986年3月新婚姻登记办法颁布以后,对事实婚姻是否还保护,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实婚姻应如何对待?怎样才能减少和杜绝事实婚姻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及研究。 一、事实婚姻的现状 什么叫事实婚姻?就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两性结合,叫做事实婚姻。它之所以称为“婚姻”就是因为男女双方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这种情况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发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突出,有的地方事实婚姻竟达到90%,  相似文献   

16.
当代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继承了家支外婚和姨表不婚的制度,同时,残存着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父权家长制及包办买卖婚姻等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山彝族的婚姻家庭将向民族外婚和等级外婚、父权家长制衰落和两性权利渐趋平等、自由婚姻成为主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鸽,一直把婚姻、家庭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她用自己对婚姻、家庭一贯冷静而又略带残酷的剖析,还原婚姻的本质,以女性的视角展现婚姻中男女两性的纠结,折射人性背后的矛盾。鲜明的女性写作风格和无法逾越的男权文化规范,让王海鸽在创作心理及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经历着认同、归附与叛逆、反抗的博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7利用人口普查资料间接估算平均预期未婚、有配偶、丧偶、离婚寿命的方法,并把它引入到对婚姻状态与婚龄男女平衡问题的研究之中。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与1990年男女人口生命表数据。对1990年中国两性人口的婚姻状态与婚龄男女平衡状态及其所造成的婚姻后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年群体的婚姻推迟乃至不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潜在风险。“80后”已婚群体婚姻质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将成为“90后”对待婚姻的重要参照,影响适龄青年群体婚育。分析了“80后”群体婚姻状况和幸福感之间的性别差异,发现:婚姻满意度越高、婚姻调适度越好,个体幸福感越高;个体资本对“80后”男性和女性的婚姻质量均具有弥补效应;家庭资本对“80后”男性婚姻质量具有更强的弥补效应。“80后”群体的幸福感与婚姻质量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应根据两性在婚姻中的不同角色和特质,及时出台促进婚姻稳定和家庭友好型的政策,切实提高“80后”群体的婚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事实婚姻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亦认为其是夫妻的两性结合而成立的婚姻。事实婚姻在各国普遍存在,国内外立法对事实婚姻的评价不一。多数学者将事实婚姻认定为无效或者是可撤销的婚姻,这也是立法政策所导致的。事实婚姻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具有合法性,在没有侵犯到第三人利益或者在当事人之前出现严重不公正时,国家不应对私人领域作太多干预。在立法上应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出发,着重把握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和结束后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重构我国的事实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