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教材阅读教学的“导”与“入”沈瑛高中英语新教材涉及的题材广泛,反映了中学生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教师如何使用并用好新教材,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言语技能,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较为自如、顺畅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痛切地感到,搞好新授课,...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教材比现行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课本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讨论题.其中高一新教材中,讨论点由旧教材上的3个增加到35个,共44道题;高二新教材,讨论点增加到31个,共35道题。这些讨论题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起到开阔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讨论”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交汇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讨论”是冲破教师“一言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动态”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个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则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也将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教材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老师既要看是怎样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认真改的学生。”显然,新课标要求教师同步培养学生“写”和“改”这两种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国大部分省市从2001年秋季起开始使用在两省一市试验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语文新教材。作为教师,既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及新教材和教师本身的实际,探索适合实际需要的教学路子,创造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使教材‘材”尽其用,学生“生”尽其能,教师“师”尽其才。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个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则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也将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教材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老师既要看是怎样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认真改的学生。”显然,新课标要求教师同步培养学生“写”和“改”这两种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课程”是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采用新教材后的课程。新课程实施后,语文课堂上教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说,旧课程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缺乏活力。新课程针对此积弊,鲜明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堂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首先,综合性学习的出现,使语文课堂发生了变化。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全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它在新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成了新教材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一位小学老师让学生用“活泼”造句,结果一个学生造出了“阳光很活泼”的句子。老师却认为“活泼”是专门用来指人的。没有思想感情的“阳光”怎么可能是“活泼”的呢?于是判定这个造句不对,令造出这个句子的学生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9.
重新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材获得了“教”与“学”的一致好评。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有了相当的改进。本文主要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顺序问题”、“世界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教材知识结构表现形式的改进”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新教材结构的利与弊,肯定了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是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活泼性于一体的好结构。  相似文献   

10.
“编童话故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最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举办“童话故事”创作大赛,“编童话故事”征文比赛。新教材也安排了这方面作文训练.学生非常喜欢“编童话故事”这种作文训练形式。为借鉴和改进“编童话故事”作文,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近两年来.我进行了小学生“编童话故事”作文训练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主要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分层次教学。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学英语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练习,这就是五步教学法中的“Drilling”操练和“Practice”练习。“Drilling”的含义是多次重复和强制形成某种技能,是形式上的练习;而“Practice”有练习、实践、使用之意,是内容上的活用练习。在每一项新的语言项目呈现后,紧紧围绕这个语言项目,让学生进行听说基本训练,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这个过程是操练;进而扩大语言内容,用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初步表达实际意义,这个过程是练习。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常会受到旧教材教法的影响,以为练会书上的句型,背出书上的对话并能表演就达到了交际,这实际上是将操练代替了练习,结果是学生尽管把书上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及其全面实施标志着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向素质教学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一、创员活跃、愉快的教学组回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教师越组代扈,学生被动接受,这大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厌学”、“苦学”,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中创造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没…  相似文献   

14.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就高中化学教材来认识探讨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通过对新旧教材中的“科学探究”的内容变化,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科学探究的要求来论述科学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潘慧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Z1):159-160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度”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从控制教学难度、发挥例题功能、挖掘教材深度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新教材中控制教学这个“度”。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新教材和旧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编排上都做了较大的改革。旧教材中的好些内容在新教材中均以“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出现,充分体现了教材“保底不封顶”的特点,教学中也可充分利用“因材施教”原则。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中也提出了对学生的较低要求和较高要求,较高要求中就要求学生掌握“读一读”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对其予以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读一读”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华魂》2013,(2):12-13
杜双庆,男,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 自强之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杜双庆出生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尖山乡核桃坪村,家境贫寒,9岁就因意外导致右臂臂丛神经坏死,成了一个残疾学生。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校训的兰州大学,曾经的飞来横祸已经让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一贫如洗,上大学的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又恰逢“5·12”汶川大地震,灾难让这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对新教材使用的切身感受,较为详实地剖析了用好新教材,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新教材优势,培养学生新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1993年秋开始,我国初中英语课程已普遍使用我国人教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英语课本(JuniorEnglishforChina)。由于新教材的使用,我国初中英语教源正在转变教学观念,也在逐渐改进教学方法。然而,据笔者了解,这种转变和改进并不十分彻底。有些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仍用旧瓶装新酒,即仍然采用传统的“读单词——讲解分析——翻译——背诵”的固定模式来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毫无疑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是英语“哑巴”和“聋子”。在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中真正没有改变的,当属课堂组织形式,即教师仍采用班级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高中英语新教材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侧重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 ,且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用教学需要。实践证明 ,“导学式”教学方法是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