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10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十七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展览会暨首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在瓯海眼镜小镇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采购商、参展商,纷纷齐聚温州瓯海,一同见证瓯海眼镜的"智"造之路。当天下午还举行了2019中国(瓯海)国际眼镜高峰论坛,以"共享新视界"  相似文献   

2.
围绕医养结合的组织架构、生活模式、服务方法、环境条件、服务力量、经费保障、支持模式和管理机制几方面,探讨了医养结合"结合什么"以及"如何结合",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养病与养生结合、医护和陪护结合、住院和住家结合、专业团队与老年人互助团队结合、医保与低保结合、公立与民营结合,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结合。通过多方面的结合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是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但仍未建成覆盖农村基层和功能齐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民族老年人家庭、镇敬老院、县城社区、县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乡村医生、村卫生站、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耦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两县自然村、行政村、行政镇、县城社区、全县5个区域层级入手,比较分析两县各层级耦合模式的运行状况,总结"医养结合"适宜模式、待全面实施模式、不适宜模式和耦合关键点,进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层级体系,据此提出患病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决策路径。最后,针对耦合关键点和存在问题对每个区域层级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急需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政策创新。安徽省在响应“医养结合”政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效率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专家评价法构建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对安徽省“医养结合”主要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整体效率较低;“医中设养”模式是各种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其中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是“医中设养”养老服务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两个模块,“养中设医”模式在设施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医养合作”模式在规章制度和老年人精神慰籍方面则胜于其他模式。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树立“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力度;提升医养服务人员技能,完善基础设施;深入分析自身资源,选择最佳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使得医与养必须相结合,因此,今后应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在人才、政策、财力、观念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需求,必须采取加快多元化服务主体的构建、加大政府配套性政策措施支持、培育相关人才、丰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医养结合服务是养老服务模式的一大创新,然"医疗嵌入型"服务的行为逻辑如何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通过嵌入理论的视角,阐释医疗服务嵌入养老机构的知识获取效应、治理效应和共享效应。同时,基于上海市六个区的多方调查,考察"医疗嵌入型"医养结合服务的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内源型服务模式难以奏效、外源型服务模式流于形式、人才紧缺成为发展瓶颈、条块分割造成效率损失和政策衔接缺失诱发隐患等问题。为此,要优化服务模式的选择机制、建立医护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制定适宜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省级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出台配套的政策衔接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四月春日,沿着瓯海区瞿溪街道三溪路西行,两旁是葱茏绿植和些许农田,随着视线延伸望去则有大片楼宇,多是制鞋制革的工厂。在会昌路和三溪路交汇处,开张已有一年多光景的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便坐落于此。瓯海瞿溪,素有全国"牛皮第一镇"称号,至上世纪90年代瞿溪制革业成为瓯海支柱产业,到迫于环境转型压力本土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的理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并对"医养结合"模式在机构养老中的健全方式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闻华 《老友》2010,(5):61-61
各种媒体常有关于曹操的话题。我凑点热闹,想借曹操的话写点什么,便想到他两句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怡"本来是个形容词,泛指快乐或喜悦的样子。这里和动词"养"连用,成了动宾词组,"怡"的意思变成了"生命"或曰"身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人口老龄化时代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医养结合是破解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的关键之举。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力图从政策支持、引才育才、强化服务等方面助推医养结合。因此,本文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梳理医养结合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整理医养结合政策的实践探索,来深入地阐述我国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量迅速增长,给我国养老服务的供给带来挑战。社区医养结合作为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各地区的实践探索暴露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还存在服务能力较弱、群众认知不足、政策制定不完善和筹资支付手段缺乏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状,采用诊断树模型,以供给和需求为主要切入点,剖析当前社区医养结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控制阀门理论,从筹资、支付、组织、行为和规制五个管理维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推进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7月的一天,我们十几位退休同学到一山庄聚会。这山庄特色项目是泡"冰泉澡",即从百来米深的岩洞抽取地下水到一个个用蒙古包盖着的小水池里让人泡澡,水温冰凉。因此在炎热夏日里,前来泡"冰泉澡"解暑的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多年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工作,提出了健康养老的五要素,认为健康养老的核心是健康维护;主要方法是依托"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科学应用中医药的健康服务。因此,提出了如下健康养老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医院主导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企业主导的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承担大约90%的普通老人、7%的高危老人和3%的活力老人服务,即所谓新9073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邮票贺新岁,品赏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品,种类很多,有"如意结",寓意称心如意、万事如意;有"同心结",寓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有"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祥瑞美好;有"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中国邮政于1月10日发行的《拜年》特种邮票一套1枚(图一),邮票图案背景下方衬以五个相互连接的大红色"中国结"。1月26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国结》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医养结合概念和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系列支持医养结合发展政策进行分析,论证医养结合供需非均衡性发生的逻辑及影响,研究完善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新路径。研究认为,在政策演进和落地过程中,农村医养结合出现了“供需错配”问题,体现为医养结合政策制度与现实需求、医养结合养老供给主体与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行为与居民需求间的差距问题,农村医养结合呈现多元供给多元失灵的非均衡性悖论;通过多元供给模式对“供需错配”矛盾进行调处,搭建农村医养结合的“均衡性治理”体系,利用元治理理论加强政府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利用内部的制度化均衡逐步转变农村养老观念,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符合入选标准的5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与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机构开展"医养协作"模式。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培训、定期诊治及护理、就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及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生存质量与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得分的变化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慢病知识、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及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为构建系统规范、标准明确、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1、2、3、4!"8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瓯海潘桥的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时,操场上600余位身穿蓝色迷彩服的瓯海中学学子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口号声铿锵有力。"我们学校最多可同时容纳1500位学生。每年暑假,都会有学校组织学生在这里进行军事训练和开展劳动研学活动,今年暑假已接待了8批7000余人次。"该校实践信息处主任周晓远介绍。据统计,  相似文献   

19.
温爽 《社区》2013,(1):11-11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服务群体,按照不同的护理程度,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以“娱养结合、医养结合、院养结合”为内容的新模式,打造了品牌,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西周文献中的"福"是考察早期人文精神建立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铭文保留了"福"由宗教概念逐渐人文化的演变脉络。周初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聚焦以祭祀规范获得神佑的含义,围绕"福"的宗教内涵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群。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与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福"生发出以德求福的人文意蕴,逐渐演化为统合西周宗教规范与人文规范的论述结构。求福规范的双重内涵在春秋时期裂解为"事神致福"与"以德求福"的论争,在战国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国哲学幸福思想的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