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金秋时节,遍布世界的千余名温州人,跨越五湖四海,在故乡的土地上相聚,相约11月8日启幕的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以"美美与共新温州"为主题的本届世温会,内外温州人一道执笔,用心用情书写了温州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相似文献   

2.
精神的力量     
正在日前召开的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会上,市委书记陈伟俊说:"温州的发展事业是一场接力跑。新时代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就要为温州人精神持续注入追求卓越、守正出新、富于创造、大气包容、美美与共、奋斗奋进的时代内涵。"温州人精神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哪里,如何践行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五月,温州人杂志采访多位人士,期待从他们多个视角的解读和多样的人生经历,来共同解答当下温州面对的这一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7月24日,"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我担当我奉献我实践"事迹报告会暨感动温州人物揭晓仪式举行。人们回顾温州人众志成城"战疫情、促发展"的生动画面,铭记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最美瞬间,致敬一位位感动温州的最美人物,以榜样的力量诠释和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在建设"重要窗口"新征程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4.
正"温州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否再创辉煌,关键在于改革创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全面激活温州人的探路激情"……7月11日举行的"建设‘重要窗口’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研讨会上,众专家学者热议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为温州高质量发展上下求索。这是温州主动扛起"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使命担当的理论盛会。新思想新启示在这里交汇,奏响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在德国的南海芬,温州乐清人,近二十来天一直活跃在各个驰援温州的微信群中,联络收集统筹物资支援家乡温州。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肺炎暴发后,温州成为孤悬于湖北之外的重疫区,医疗防护物资短缺。在得知家乡疫情严重性后,远在异国的她第一时间联系乐清医院了解物资情况,并加入了"高温青年驰援温州行动"。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自称"高能""有温度"的温州籍青年们自发在线上集聚起来,为筹措"抗疫"物资群策群力的一场行动。  相似文献   

6.
正温州人"扎堆"欧洲做生意笔者曾多次飞往欧洲,发现每次在飞机上都能遇到温州籍旅客。通过交谈,得知温州人在欧洲做生意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温州人善于经商是出了名的。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模式"享誉全国。温州商人不仅遍及全国,而且还闯荡世界。一次我们团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参观,有旅客在塔下买了个小巧玲珑的铁塔模型。谁知拿到车上,导游说那是中国温州产的,而且也是温州人卖的。温州人在欧洲名气  相似文献   

7.
正"敢闯敢拼,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团结互助,诚信经营,在困难中携手并进。这是我眼中的温州人精神。"作为在温州打拼生活30多年的"新温州人",市政协委员、温州市江苏商会会长、浙江中励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新自温州创业以来,就一直沉浸于"温州人精神"的耳濡目染,他不仅仅是温州人精神的见证者,同样也是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实践者。上世纪80年代,徐立新只身一人从江  相似文献   

8.
新温州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温州有777万常住人口,而外来人口有290万,平均一下,两个与你一同行走的人中,必有一位是新温州人。近20多年来,他们逐渐成为温州产业的最前沿的战斗力,为温州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温州人与新温州人的关系也日益融合。新温州人是温州不可缺失的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在这个金色的五月,劳动者的五月,我们策划了此组报道,向新温州人表示真诚的致意。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27日至30日,政协第十一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温州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期间,政协委员是如何度过的?从列席人员到市政协委员,再到成为市政协常委,这已经是张建华参加温州两会第12年了。20年前,只身来到温州创业的张建华屡屡碰壁,却因温州人的诚信包容留在了这片创业热土上;20年后,他扎根温州、成家立业,实现从一名打工仔到建筑业领军人物的蜕变,也绘写了"新温州人"的辉煌创业篇章。今年再次参加政协大会,他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建华的"两会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经济学家、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教授是温州模式的研究者。对于温州经济发展遭遇到的困境和温州企业在新环境下面临的压力,他曾发出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叹。但同时,他熟谙温州品性,对家乡的发展又充满了信心,在第二届温州人大会期间,我们进行了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1.
正在温州,有一位"熊猫"大侠,他便是新温州人高鹏程。获得这一名号,原因一是拥有稀有的"熊猫血",二是他乐于助人,乐献热血。高鹏程是湖南人,十多年前来温务工,在乐清一家企业上班,因为身体里流淌着RH阴性稀有血(熊猫血),近8年来,他不仅在温州本地,还多次专程奔赴上海、四川等地,为需要的人献血,累计  相似文献   

12.
正戊戌季秋,遍布世界的千余名温州人共襄盛举,跨越五湖四海相聚于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以"美美与共新温州"为主题的本届世温会,向海内外温州人展现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示了新时代温州新形象。同时,这不仅是一个内外温州人互动的盛会,更是推介温州、引导回归的大平台,是敞开胸怀、接纳八方嘉宾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9日上午,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主旨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召开。近1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温籍精英和关心支持温州发展的各界人士相聚一堂,围绕"美美与共新温州"主题,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作为改革开放弄潮儿的海内外温州人,跨越五湖四海回归家乡,在这一天里,共同翻开浓缩温州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的记忆相册,回顾温州人改革发展的荣耀时刻,凝聚再造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一带一路"等热词,在温州人中激起强烈触动。对于这座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城市而言,成千上万的温州人早已凭着独特的闯荡精神,主动走出温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积极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如今,已有68.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温州再出发人物名片博尼诺·加博列拉(Bonino·Gabriella),中文名唐云,意大利汉学家、温州商学院教授。1987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深造。30多年来,她走访中国各地,以及中亚、西亚,了解丝绸之路上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版中意双语著作《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发现丝绸之路:从驼队到高铁》等书,被誉为当代女"马可·波罗"。同时,1989年到2015年期间,她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供职,主持多年的广播栏目《空  相似文献   

16.
温州有777万常住人口中,而外来人口有290万,平均一下,两个与你一同行走的人中,必有一位是新温州人。且不论新温州人对温州的经济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单从这庞大的基数,也可以显见新温州人对构建和谐温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温州,迎来了荣膺"国际象棋之城"15周年纪念。15年前,当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将"国际象棋之城"的铜匾交到时任温州市副市长陈莲莲手里时,温州成为中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迄今亦是如此。15年斗转星移,温州的国际象棋依然蓬勃,一届届比赛成功举办,一代代棋手茁壮成长,一个个业余培训机构红红火火。温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无愧"棋城"这个称号。15年来,温州国际象棋人未敢懈怠,为这项风靡全球的智力运动孜孜努力。有人说温州人善商,而国际象棋的盛行,证明了温州人也善棋,善棋和善商一样,拥有的是精明和素养。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国际象棋在温州走出了自己的模式——教育为本,棋为载体。国际象棋在培养温州青少年的智力与素养上起到了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于温州人,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地球上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世界上有许多艰苦的工作,但似乎没有温州人干不了的工作。能吃苦、能耐劳、敢想敢闯、永远不满足现状、充满了幻想力和冒险精神,这就是温州人的性格。"巧合的是,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对河南人也有类似描述:河南人是中  相似文献   

20.
这是温州春节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外地来温务工的“留守妹”。她们是21世纪的新温州人,但她们比温州人还温州人,为了让温州市民能过上一个愉快欢乐的新年,毅然放弃了回老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坚守在温州,给温州市民们,送来温暖,送来微笑。2005年1月28日,鸡年最后一天下午,当人们都急匆匆地回家过除夕时,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仍有一群“留守妹”在坚守着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