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绍国给我寄来他的新著《林斤澜说》。连天阴雨,今日忽然放晴,我却没有出门,整整一天,把这本近30万字的作家传记一口气读完。当时心底就跳出来张泌的两句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这诗里有股莫名的伤感。我说不清我为何会涌出这种情绪。绍国的文字我看过不少,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2.
怀念劲风楼     
正1965年学校毕业离开杭州到温州工作,临行之前张宗祥先生交代我,温州有个梅冷生是他的老朋友,你有学问上的疑惑可以去问他。到温州报到后,地委人事处通知我去仰义参加四清运动,接下来是长达十年的"文革",根本无由识荆,但梅冷生这个名字一直牢记于心,晋谒之念常萦于怀。1976年夏,经人辗  相似文献   

3.
“我是1995年元旦来温州当长途汽车司机的。我在温州经历了整整10个春运。”李志国说,“现在开长途车,路好,车好,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最忙的春运,车也很好开。”李师傅来温州前在河南太康开了10多年长途车,他到平阳鳌江后,就在一家长运公司当司机。那时候,他跑的是温州至北京线,6天跑一班,从温州出发,要三天三夜才能到北京。  相似文献   

4.
他是享受副市级待遇的干部,但他在职时不管钱财也不管人事。因为在市委机关多年,年轻人称他为“秘书公”,而老同志则称他为“宋大哥”。当年在市委领导下,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温州民营经济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在温州模式姓资姓社争论最为激烈的年代,他为温州和温州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他出身贫寒,曾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隔离审查——他就是现已退休的原市委副秘书长宋文光。  相似文献   

5.
本刊谨刊发王大兆先生的这篇文章,以资纪念。王大兆先生是温籍旅港名士,1935年11月生于温州,先后就读于温州瓯海中学、勤俭中学。1949年5月,投身革命。历任北京防空部队高炮观测员、南京部队文工团演员。复员转业后,先后任广州市第33中学、温州华侨中学教师。1978年赴港,任香港《文汇报》台湾版主编多年,是温州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常委。2006年3月24日1点40分,痛逝于香港。王大兆先生出身名门,后奔波海峡两岸,情系故里,他的笑和泪让人铭记在心。本文为王大兆先生2003年10月13日在“世界温州人大会”鹿城乡贤聚会上的讲话,为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6.
王树人 《社区》2010,(2):10-11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一个“十六”,一个“十八”,前后不一致了。不久,鲁迅先生发现了这个“笔误”后,  相似文献   

7.
王易风先生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了,但他的音容和教导,常常在我脑海中萦回,正应了古诗所说: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我与王易风先生相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我走出大学校门,到刚刚组建的吕梁地区文教办公室工作。其时,王易风先生在临县革命委员会任政工组副组长,分管文化工作,因而,我就和他有了接触和认识的机会。1975年,王易风先生调到吕梁地区文化局任局长,成了我的顶头上司。粉碎“四人帮”后,他安排我到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1979年,王易风先生调任吕梁地区文联主席。当时,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文联,都在新盖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1924年,林森先生(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辛亥后首任参谋长。与林觉民同为福建闵侯,即今福州市人)。刊印《碧血黄花集》一书,首次影印刊出林觉民的《绝命书》(今称《与妻书》)手稿。林党民手稿影印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无不被信中的革命意气所感动。据书中介绍,林觉民号抖飞,又号天外生。在高等小学时代他即怀有爱国思想,课余谈及国事时势,常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为同学所钦佩。19岁成婚,对妻意映感情深笃,他说过:“吾妻性癖好尚与我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他著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论当代作家林斤澜的生活与创作历程,着重阐释其小说发展轨迹,指出:林作在“文革”前基本沿着现实主义道路进行创作,风格平实清朗,但存在“图解”毛病;新时期小说创作则吸收现代主义艺术合理成分与现实主义结合,独辟现代现实主义蹊径,有鲜明的实验探索性质,在内容上反映现实更具深度与力度,在形式上写实与非写实并用,达到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融合:主题为复合批判型,人物类型化,结构总体化,语言奇巧而独具“怪味”,风格一变而为冷峻奇崛。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已离我们去了。作为一个大社会学家,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在耄耋之年到农村调查,提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并说:“同样人多地少,也同样由贫变富,为什么人们对苏南肯定的较多,而对温州的看法却有较大的分歧呢?我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探求它们的不同之处。”朱通华同志为费孝通先生生前挚友,作为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陪同费孝通先生参加了在苏南和浙南的农村调查。在今天发表这样的一篇追忆文章,目的是告诉人们“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评价它们的惟一标准应当是视其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提高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惟其如此,方显出中国现代化的特色,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对伴随这些新事物一同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科学的认识。”这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在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时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一张澜是党的忠实朋友,爱国志士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乌兰夫同志在纪念张澜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张澜先生的一生是随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不断前进的战斗的一生,他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老人。”张澜一生具有优良气质,强烈的正义感。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中,是革命的旗手之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事迹,可以从一九一七年谈起,他担任四川省长时期,因四川  相似文献   

12.
“少壮城市”甫一开栏,就锁定温州。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曾三访温州,著文说:奥康的发展就是温州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中华儿女来说,王振滔的性格就是温州性格的缩影。从他的家喻户晓的创业故事中,可以总结出温州人与皮鞋的那种相依相存的关系。是不是可以说,皮鞋经济的再度崛起使温州的经济性格从不讲诚信的顽劣“少年”成长为今天的“少壮温州”?应该说,诚信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基本品质,不需要也不应该被夸奖和夸耀的那一种。我们今天之所以要来讲诚信,不仅仅是为了温州的历史,而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应该记取这个命题的另一面:低调而主流。温州正是用这样的一种低调和主流成就今天。本期我们配发了董权先生的《城市也需要营销》一文,董权先生恰恰认为诚信是不需要夸奖的人的基本品质,因此他对温州不曾赞一词,留下了令我们回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尧、张舒屏的当代文学评论集《多维视野中的文学景观》(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时,其闪现的思想火花与机敏的思维触角,都使人受益不少。请看下面一段:“……刘绍棠创作虽丰但高层次读者已不能容忍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张贤亮曾自信地预告过他的新探索,凭着对他以往作品的阅读经验,读者是充满期待的,但《早安,朋友》和《习惯死亡》的魅力似乎不及他那份自我推销著作的广告;陆文夫严谨得让关心他的读者沉不住气;林斤澜或许还要有更长时间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这“痛苦”的感受是猜测而来,林先生从不趋时,可能仍泰然处之);王蒙差不多最为活跃了,《活动变人形》之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古籍书业界,曹渤先生被公认为是古籍版本学鉴定研究的“第一人”。曹先生自1929年起从事书店工作,至今已有73年,期间从未离开过这一行当;曹先生一生独处,全身心投入古籍一门;曹先生鉴定收购过的珍本嘉椠多多……。如此经历,造就了曹先生在专业上的精湛透辟、高超神妙,称其为“第一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曹渤1913年生于天津一个铁路工人之家,16岁初中毕业后即进入天津华洋书店当练习生,从此开始了其漫长的与书籍打交道的一生。后来,他又到黄河书店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曹渤随黄河书店回到太原。19…  相似文献   

15.
缘分不断温州自有“锅“姓,至今还不到50年的历史,总共五人,出自一家。第一位锅姓人,叫锅俭。锅姓与温州的缘份来自锅俭老人多舛的命运。“因为姓锅,到哪都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我这辈子坎坷,什么苦都吃过,没想到会到温州来!”老人身板硬朗、花白平头、话语铿锵。他拿出一大叠发黄的证书和文件,用卷翘的北方话述说起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1949年春,陈寅恪…  相似文献   

17.
当澳门回归的曙光即将在天际闪现,全世界华人都在拭目以待,以喜悦激情迎接澳门新的篇章。正如吴智雄先生所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华侨非常支持,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吴智雄先生1972年从香港到德国,在其间,他一直与当地华侨联系、交流、探讨祖国发展和建设,他谦虚地说:“尽管我个人力量小,但我有激情,而且华侨都愿意到国内投资建业。”1995年他在连云港  相似文献   

18.
正"冤生孽结",这温州话词组在林斤澜小说《去不回门之一去门》中多次出现。正像作者说的:"冤生孽结。"这句话挂在老百姓嘴边,可以微笑说出来,也可以是咀咒,也可以惊呼着表表快意。这是语言中的百草膏万金油。小说第一次出自一位老道婆之口:小道姑一出世,父母就上道观烧香、点蜡烛、写黄纸名字,刚会走路就在正殿高门槛上滚进滚出,磕头拜老道婆做师娘。老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2004年12月25日坐着轮椅到万绿湖参观,之后他大发感慨,认为这“新丰江水库是成功的典型”。于光远透过万绿湖到底看到些什么?他为什么这样下结论?万绿湖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境内,距河源市区6公里、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  相似文献   

20.
江勇 《社区》2013,(35):15-15
写下这样的题目似乎对先生不恭。其实,任何人与钱的关系都是千姿百态、千丝万缕,更何况是像启先生这样“一字千金”的书画大家。第一次去先生家的时候,我就认定他很有钱。那是1983年的一个傍晚,中文系学生办刊物,我去先生家求刊名题字。到他家时,他正在和他的侄子吃晚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