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当年在黑龙江下乡的上海女知青,旧地重游。老战友专门请她到有农家特色的饭店用餐,而且专门拣"笨东西"吃:笨鸡、笨蛋、笨猪……味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位知青返沪后,偶遇街市上  相似文献   

2.
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特殊岁月里输出革命的幸存者。还有数以千计的知青,葬身在缅甸冰冷的土壤中,留下一堆面向东方的无名荒冢。一个阴郁的冬日,王曦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丛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明天去上学     
徐家成 《新少年》2011,(Z2):9-11
孙雨若,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班里很多同学都羡慕。可她有点不明白:爸爸妈妈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山里农民,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给自己起了这么文雅的名字?后来,是住在老鹰沟村的奶奶告诉她,说是当年的一位"知青"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7,(4)
在"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歌曲,其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直到今天很多人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还会  相似文献   

5.
知青文化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特指知青这一代人,在他们的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以文学、美术、音乐等各种形式进行的文化创作活动以及所创作的反映他们生命历程与诉求的文化产品与文化现象。知青文化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其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其中从2008年开始的知青文化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乘凉惊吓录     
《新天地》2007,(8)
那是发生在连队里日本华侨知青身上的乐事。在北大荒的知青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群体——华侨知青。许多是来自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还有日本华侨知青。那时,他们都从北京  相似文献   

7.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3,(5):15
黑龙江三类人将纳入养老保险今年,黑龙江省要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未参保"老知青"(1966年至1978年国家统一分配的知青)及"小知青"(1978年后自己到农村去的知青)等群体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相似文献   

8.
知青文学从"自恋"走向"自省",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从早期的幻想式回忆中,学会了真诚地对自己进行反思.但在知青运动三十周年前后出现的知青"反思"文学,并没有产生知青作家所预期的社会轰动效果,其真正原因在于缺少真正发自灵魂深处的"自省".因此,在知青运动四十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关心知青文学的人们希望看到的,就是知青文学能够真诚地通过"反省"向世人敞开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日夜书》以白马湖茶场的知青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知青时代"、"后知青时代"两个阶段人物生活的描写,用唯美的笔触为自己记忆深处的朋友做了画像式的素描,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充满诗意。这是一部记录、感悟两代人的怅惘、幸福和苦难的作品。其鲜活又厚重,读来引人深思、感慨万千。作品里,我们不但可以抚摸到韩少功这一代人的心脏的温度,还能深深体味到他们留在当下社会的背影,他们的思想在感染着这个时代和生活中的人们。这部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0.
黄江 《新天地》2012,(10):43
男人到了花甲年纪,已经掂得出事业和名利的轻重,可是我心里总有些化解不开的的忧伤。这是六十岁男人心中的"堵",为长辈为孩子,为身体也为柴米油盐……最让我心"堵"的就是老父亲的离世。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失去亲人,而我只能用回忆来思念。  相似文献   

11.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12.
明天去上学     
徐家成 《新少年》2011,(7):9-11
孙雨若,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班里很多同学都羡慕。可她有点不明白:爸爸妈妈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山里农民,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给自己起了这么文雅的名字?后来,是住在老鹰沟村的奶奶告诉她,说是当年的一位“知青”在村里小学当老师,是他给起的名字,现在那位知青,早调到辽阳市里教书去了。  相似文献   

13.
回沪知青子女主要指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个特殊的移民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面临着如何适应并融入新生活环境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三个知青及其子女集中居住的区域展开社会融入状况调查,发现回沪知青之女的社会融入程度与生存经历、生活满意度、社会认同度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社会融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尹鸿伟 《社区》2005,(1):34-37
有人说,中国社区工作者里,知青占了一大半,居委会似乎是他们30年后的新岗位。经过待业、找工作、下岗、退休、再就业……不少的知青带着两鬓霜发进入了街居社区,为社区的居民奔波劳碌。慢慢地,人们似乎忘却了他们过去的那段经历。然而,没有一个知青自己会忘记那段生活,包括大作家邓贤。这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知青作家,往往会让你从昨天想到今天,从今天看到明天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以个体化的叙述视角、伦理化的叙事结构,在悲喜相间的艺术张力中,反思与再现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生活与人生命运,缅怀那无法忘却的在知青年代谱写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6.
高富华 《华人时刊》2009,(10):68-70
多年前,他下放蒙顼山当知青,从都市郎成为种茶人;如今他把蒙顶山派茶技发扬光火,从乡村杂耍到都市新宠,甚至还漂洋过海,下南洋、到东瀛……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知青文学自然描写在强化区域风情色彩、融合北大荒民间文化、渲染浪漫和抒情的氛围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自然描写与人物水乳交融,构建了属于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底色。作家将审美意志投射到北大荒自然魂魄中,成为自然描写的内核。自然描写的审美特质体现在:自然景物和知青处境的描写交融在艺术创造里,自然人化,具有象征知青苦难的特质;北大荒的自然幻化成知青灵魂停泊的港湾,诗性盎然,成为知青灵魂栖居之所;自然于无形中充满灵性,透视出知青内心的律动。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示     
1.2013年本刊"共同关注"板块新开辟"知青岁月"专栏,欢迎曾有这一特别经历的知青朋友投稿。来稿要求故事性强、可读性强,文字在2000字以内,并配照片一至两张。来稿请注明"知青岁月"字样。2.2013年本刊"文史丛林"板块新增"经典背后"和"档案解密"两个栏目,"真情人生"版块新增"舞台人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青小说斑澜多彩的风貌,从而勾勒出知青小说审美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提出了"反知青文学"的概念,并以贾平凹的<我是农民>为范本,对这一题材之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这类题材已经超越了70年代末以来主流的"知青文学",是对"知青文学"的反讽与批判,预示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这一类题材的创作会有一个更为令人瞩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