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惠莉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8-70
《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和凯瑟琳的爱情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要话题。本文从原型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他们从相知、分别、重聚以及最终永久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4-98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3.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代表作,其中学者的故事在人物形象上体现了大地之母盖亚和《圣经》中贤妻的原型;在情境叙述和整体布局上则体现了U型和倒置U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郑新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76-7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妓女的古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它脍炙人口,数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有认真研究和讨论的必要。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因果报应、始乱终弃、复仇主题和江水意象等四个方面,来审视和探究该文中蕴含的原型模式,以期对时下的小说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原型批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慧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3-115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从与人类学相关的水,森林和母亲的原型意象,以及追求者和回归仪式的原型母题或模式等几方面来探究劳伦斯著名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及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最神秘的反映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贾莉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64-67,7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了不起”的美国小说之一,深刻的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这部小说最引人人胜的地方在于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许多批评家和读者都称之为“美国神话”。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的把美国神话等同于美国梦,对神话的概念没有进行分析和论证。本文拟从小说构成的三要素:情节、故事环境和人物三方面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是“美国神话”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王桃花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1-105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金光大道》表面上局限于三个女人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小说文本经过作者精心层层编码,糅合了西方神话传统中的蛇发女妖戈耳工.美杜莎、鸡头蛇怪、替罪羊、狼人等神话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将小说人物相互联系起来,而且与小说的中心旨趣联系起来,加深了作品的死亡主题,展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生活全景图,扩大了文本的社会维度,突显出当时英国的畸形社会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尖锐批判。 相似文献
8.
张丽丽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51-152
通过分析讨论伍尔夫对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三个方面的评价——自然象征、写作动力、人物塑造,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勃朗特的小说和伍尔夫这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刘文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1-54
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玄学派诗人马韦尔描绘了三种富含原型的意象世界,与诗歌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完美地契合于一体,巧妙地论证了"及时行乐"这一世俗主题。首先,神谕世界中刻画的伊甸乐园表达了潜伏于人类心底深处的集体梦想;随即陡然出现的死亡意象使读者堕入一个魔怪世界中,唤起了人类对永恒逝去的无奈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最后,马韦尔引领读者回到了以日常意象为主体的经验类比世界,自然而然得出了人生苦短、要尽情享受当前的快乐的结论。原型意象是人类精神世界中基本模式的体现,《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丰富的原型意象赋予了该诗传统主题新的生命力,从深层意义上揭示出该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广为流传佳篇的原由。 相似文献
10.
袁海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78-80
本文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以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了介绍.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及希刺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这条主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呼啸山庄>是一部别具一格值得研究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有着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圣经>中的主要人物耶酥、玛利亚、夏娃等及伊甸园场景都成了<儿子与情人>人物塑造、场景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12.
刘向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138-141
《天边外》作为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优秀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点。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该作品中的场景原型、人物原型和梦想原型,从而揭示作品中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悲剧内涵,以激活人们记忆中的意象和联想,产生与众不同的感染力。透过该剧的场景、人物和梦想因素的表层,可洞察到人类对理想、人生、爱情共同的感悟和预见。 相似文献
13.
《天堂》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康索雷塔是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同时体现了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艾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9世纪美国文坛上著名的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及哲学家,《乌鸦》(TheRaven)是他的经典诗歌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简析诗作《乌鸦》中的主要意象及影响爱伦·坡诗歌创作主题的因素,赏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15.
邢婷婷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
《未完的故事》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欧.亨利将《马太福音》中为人们所熟知的耶稣受试探的故事转移到了他所在的20世纪初,在这篇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中,出现了耶稣受试的各种原型人物,在情节上它也与圣经新约也有相似之处。欧.亨利也借此表达了对20世纪初人们对宗教态度的疑虑以及自己对基督教的复杂情感。借助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读者能更好地解读这篇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王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4-325
<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的非洲之行是其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作者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马咯的思想成长历程,重构小说的成长胡型.通过对<黑暗的心>情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以马洛的成长为线索的深层结构,从而有助于读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7.
李勇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65-67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约瑟夫(Joseph),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形象的缩影.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细察,可以读出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宗教反叛思想.文章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命名的用意,凭借不同叙述者的多维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刻画,以及运用文学方言构建其个性等层面,对作者塑造约瑟夫这一人物的意图进行剖析,揭示小说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真正意图,即对宗教制度的厌倦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奥赛罗》在意象、人物、情节等层面上的原型,并深入探讨作品原型的超越性意义,既展示出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古典文化相通的方面,又显示出鲜明的差异性,从而以一种较新的视角对《奥赛罗》等悲剧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一部被称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两部作品都以怪异闻名于世,两部作品都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相似文献
20.
成长,作为一个文学主题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成长小说总是能够被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其原因不只在于它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性,还在于它的原型特征。本文就成长小说的主题原型和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原型两个层面来解读小说《远大前程》,展现主人公皮普成长路上的困惑与觉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