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的法西斯化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不是通过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来实现 ,而是由军部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步加强对政权的控制而完成的。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政权的核心 ,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就是军部法西斯专政。  相似文献   

2.
大川周明是日本重要的法西斯主义者、法西斯主义思想家,他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以"日本精神"为核心,强调通过"国家改造"实现法西斯化,进而发动侵略战争,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实现大亚细亚主义。他的法西斯思想是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对日本法西斯运动及日本法西斯化和对外扩张都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它对于研究日本法西斯主义、日本近代侵略扩张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在江桥抗战前后,马占山先后就修缮江桥问题、和平接受政权问题、假降日问题,与日本展开了复杂的外交交涉。马占山的对日交涉为黑龙江省守军赢得了物资和时间,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力的抵制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相似文献   

4.
在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日本是最早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自1938年其国力已开始下降,出现所谓的“渐贫”过程,国内日常生活必需品出现短缺,粮食供应难以保证,日本战争经济初入泥潭;长时间的消耗也使日本的军事潜力无法继续将战争支撑下去;同时,日本政府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处境日趋困顿。因此,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综合国力的匮乏使日本最终走向失败的坟墓。  相似文献   

5.
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因此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但是,日美终将开战的现实危险却是l940年春夏才出现的。以此为界,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日本为何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  相似文献   

6.
日本投降的综合因素黄凤志日本是首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从本世纪30年代初开始,日本为了实现称霸亚太地区的野心,先后对中国等周边国家发动了侵略。在人类是陷入法西斯暴政统治,还是保持自由民主的政治生活这一重大抉择面前,热爱自由与民主的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法西斯侵略战争,最早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者首先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等地的驻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吞并东北、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是中国的黑龙江军队,1931年11月4日,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南部的嫩江哈尔葛江桥奋起抗击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中国黑龙江军队江桥抗战始末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爆发,11月19日结束,战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南部嫩江哈尔葛至昂昂溪一带,是由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大规模战役。 1931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向沈阳、长春等地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8.
葡萄牙国家法西斯化,发端于1926年的军人政变,完成于1936年的萨拉查文人独裁政权.葡萄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虽迟于意大利,但早于德国和日本.葡萄牙是怎样成为一个法西斯国家的?它又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法西斯国家?笔者拟就这两个国内学术界鲜有论及的问题,陈述几点管见.一葡萄牙国家法西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0年10月4日-1926年5月28日):议会民主制向军人独裁制过渡阶段.1910年10日4日,葡萄牙资产阶级共和党、军队中的进步力量和工人阶级采取联合行动,进行了推翻君主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废黜国王彦·曼努埃尔二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抗日战争阻止了日本对苏联的入侵万红1937年7月7日,惊天动地的芦沟桥事变一声炮响,宣告了日本全而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法西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在近代侵略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相似文献   

10.
渝文 《社区》2011,(3):57-57
日本一年中最多节日是正月。不过日本人所说的正月是从头年的年末算起的,始于12月20日,结束于元月4日。日本人过正月的习俗颇为有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日本法西斯制度,不像德、意法西斯那样以政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家庭性较强的团体形式及军队的帮派出现的,最后在军部控制下,通过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并借助天皇的权威确立起来,这是日本法西斯制度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与日本的军人参政传统、集体领导传统和奴化教育传统密不可分。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日本的...  相似文献   

12.
田居俭 《中华魂》2010,(11):22-26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是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历史性决战时期。这一时期的斗争,前期在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线同时进行,后期则集中在军事战线。  相似文献   

13.
法西斯主义从本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曾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不同,其表现也有所不同。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亦具有独自的特点。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的结合。“军部势力”是指以参谋本部为首,包括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天皇侍从武官、军事参议院等一股军人政治力量。“民间势力”指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斯政治力量。“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是日本法西斯力量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在思想上,“民间势力”为法西斯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日本法西斯思想最早出现于民间,形成许多流派。如“国本主义”、“日本主义”、“农本主义”等等。影响最大的是北一辉的“超国家主义”。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相似文献   

14.
1932年“五.一五”事变后,日本政党内阁垮台,日本政治也由此过渡到了军部法西斯专制政体。政党内阁时期,政党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受到明治宪法体制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虽然掌握政权,但未能抓住时机,稳固统治根基,而是在与整个体制的妥协中葬送了性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政党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各主要政党都是与藩阀势力合纵连横的产物;政党内阁人员构成复杂;并且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也终究未能摆脱天皇制家族国家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日本投降内幕高士振编最后通碟1945年以来,日本侵略者在中、美、苏、英等盟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早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发出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7月26日上午7时,日本录局外务省立即召开会...  相似文献   

16.
法西斯上台后,苏联面临着日本和德国东西两方面侵略的威胁,制止侵略,避免或推迟战争,特别是避免两线作战,这是苏联战略的出发点。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本文着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时期苏联的远东政策。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也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随着日、德法西斯的崛起,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烽火四起,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的苏联,越来越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和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的威胁。如何解除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7.
丸山真男在《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一书中,运用西方理论研究日本古代思想史,引发了其理论上的两难困境。他将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成书的时代背景和写作动机上,即为了反对"二战"期间狂热的日本主义"超越近代论",对抗法西斯主义。而韩东育的研究表明,丸山真男并未真正摆脱日本主义的束缚,在其思想中潜伏着另一种学理上的日本主义。然而,无论是法西斯分子的日本主义,还是丸山真男的日本主义,都根植于日本的周边文明性格。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情报大国,研究日本情报文化是了解日本历史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日本情报文化具有敏锐的情报意识、武器化的情报信息、举国性的情报体制、扩张性的情报动机四个特征,情报文化的养成受到地理环境、孙子兵法、神道教、武士道与军国主义、社会等级、性格两面性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日本人卓越的情报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已然成为日本的经国之略与发展之策,了解和研究日本情报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发展及对外政策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战争一时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在日本军事进攻达到顶峰的时候,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些"中国不可征服""日本在崩溃中"等时论舆情:其一是对日本政治法西斯倾向及其可能陷入长期战争泥沼所引起的反思和担忧;其二是因担心战争前途"辽远无边"而生出悲观心态,甚至厌战情绪在侵华日军下层和日本民间也开始有所表现;其三是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日本经济出现的"不祥"之兆也频频见诸于美英等国的媒体报道,形成"倒逼"之势的时论舆情压力。日本时论舆情的变化,从舆论焦点看,攻陷南京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而1938年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动摇了日本时论舆情对战争"必胜"的信念。探讨1938年间日本国内舆论舆情及其变化,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这场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上"英美与日本同罪".其实质是割断历史、混淆界限,为日本的战争罪责开脱.英美在历史上有罪,但与日本不同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责任已成为历史的铁案.先有"重庆大轰炸"后有"东京大轰炸".原子弹空袭"被害史观"的实质是抹杀日本的"加害"责任.对中国而言,日本与英美--法西斯国家与民主国家、战时中国的敌与友岂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