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韵生动在中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千余年来被尊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绘画所表现出的一种艺术效果,即一种独特的气势和韵味.在中国绘画以人物画为主的时期,气韵生动作为一种人伦鉴识,指的是画中人物的风姿神貌.当中国绘画转向以山水画为主之后,气韵生动指的是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山水的气势和神韵.气韵生动是绘画主体与自然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画家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取势",将大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主体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结果.气韵生动不仅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而且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类艺术中,是中国艺术的普遍原则.由天人合一而产生的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气韵生动”的意义指向及阐释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齐谢赫所提"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命题,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就"气韵"而言,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全面的论述,并且在绘画中有着深刻的表现,产生了新的问题视阈并完成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经过了历代艺术家的努力,探索了一条具备民族特色的中国风景油画发展之路。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寻求艺术真谛,学习和研究中国“天人合一”美学观的精粹,形成了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化特征。本文结合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特征,对风景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之路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形态入手,阐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在面对西方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的碰撞下在形式、技法及精神上积极进行民族语式的探索,以彰显其民族文化的独有内涵及其艺术地位。从"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审美观论以及传统文化中"道"的宇宙时空观三大方面,结合具体画家案例来探讨、梳理、分析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在创作中怎样通过民族语式美学的方式来借物象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达到尚意的"外象"之境,表达其对生命的理解,探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语式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谢赫的观点来看,画作不仅需要表现外在的形和色,更需要注意表现内在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只有这样,画面才会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所以,“气韵生动”实为六法之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油画的本土性是走民族化、中国化的根本的观点,同时阐明中国绘画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及代表,并进而论述了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意境生成的意义及方式;意境与虚实、意境与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7.
“气韵生动”不是具体技法,怎么达到,因所长而异;“气韵生动”与其余五法不存在包容关系,但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风景油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景油画创作逐渐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于19世纪后期由西方引进中国。笔者回顾了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发展历史,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当下风景油画创作语言的多样化,为我国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油画虽然创作理念和成长背景不同,但都有着对意境追求的需要。如何立足本土,在潜心研究西方油画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理念,追求画面的诗画意境,探索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视觉形式和审美意象,是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家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中的"气韵"是作品艺术生命的关键。本文从"山泽通气"和"地气升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方面阐述天地交感的气机升降出入问题,探讨画家怎样摄取大自然的气机并创作出气韵生动的画作,以及欣赏者怎样欣赏作品中的气韵,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类别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典型代表,其图式格局、审美意味、哲学意蕴等诸多特质,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山水画从\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危机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魂,有此起统帅作用的精魂,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不仅实现了现代化,产生了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贡献出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也使中国现代文学一起步就于世界文学接轨。而20世纪后半期中国当代文学50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紧跟政治到追逐商品化大潮,自始至终缺乏一个像现代文学那样能起统帅作用的“精魂”。因而既未能出大师,也未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既成的历史存在。中国山水和西洋风景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载体,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繁衍生息,以绘画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理念和独特民族文化个性心理。解读和认识这种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这两种伟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拓展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画坛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和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从而透视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区别在于:一为"实践感性",一为"实践理性".明此区分,是建设中国学问之当代构架的出发点.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油画所经历的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也不仅是从解构到重建的演变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当代油画在不断吸收或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理念、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结合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背景,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念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重彩画快速发展,形式风格多样,但大多陷于制作或吸收西画因素过多。作为民族绘画,重彩画应深深积淀于民族土壤之中,传统绘画的精髓——气韵和意境不能丢失。试图从材料制作和色彩方面,探讨当代重彩画的气韵和意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应当在教学中突出其时代性,把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纲要"课程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