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文涛 《经营管理者》2013,(29):329-329
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总体上是由激烈批评转为部分认可,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在加速流失。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社会道德建设的背景和落脚点,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德育思想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人们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常将之概括为道德型文化或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这应当是很中肯的。作为道德文化儒化的主导途径是德育,所以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家训文化、这两个方面来简述传统文化对我国德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俊 《管理科学文摘》2012,(29):203-204
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意识形态的客观反映,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多元,思潮激荡,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法规和道德沦丧的现象,当前高扬道德文化的大旗势在必行,本文从以下三点浅论,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通过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传统文化、诚信文化、当代文化、通俗化文化的阐述,进一步得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道德精神丰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王明华 《决策探索》2008,(18):42-42
当今世界,多媒体和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在客观地承认网络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它的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各种思想意识突破了时间、空间、国界的限制,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讨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以人为中心,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民族性与时代性,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等,来具体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语丝语录     
《决策探索》2014,(7):8-8
中国向来有官文化的传统,自古以来都有“吏为人师”的说法,作为社会精英人群,公务员的道德水平理应起到典范作用,对社会道德水平产生示范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道德领导在中国情境下具有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在反复检验和修订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道德领导的测量工具。研究表明:中国道德领导是一个三因素结构,包括道德品质、尊重与包容、道德奖惩3个维度;基于中国道德领导的内涵编制了中国道德领导问卷(CELQ),数据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项目设计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和遵循,带有审计取向、精神、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规范、制度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内部审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部审计组织的灵魂,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力量源泉与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从政“十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前进方向,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做道德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11.
《管理科学文摘》2011,(34):69-70
“文化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的一门必修内容,教材内容中体现着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以及具体意义上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活教学中,要着眼于文化建设的这一中心环节,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培养中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其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凝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力。  相似文献   

13.
王彩霞 《决策与信息》2011,(10):247-247
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其它文化活动以及员工的实践活动方向。本文介绍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作用,论述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做好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强大思想动力。“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一、对大学文化的理解 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社会、学校师生所认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风气、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文化元素凝结而成的一种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的根基,更是一所大学历史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崛起的口号现在很盛行,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似乎也印证了这个口号。一时间,盛世中国气象俨然成为事实。但是,当下中国的另一面是:文化乱象、信仰真空、社会道德滑坡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片面强调企业效益最大化造成企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很严重,部分企业出现损害国家利益、存在恶意竞争、欺瞒消费者等现象.企业的长远发展依靠的是企业伦理道德的支撑,依靠的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企业道德伦理结构,缓解经济发展和道德缺失这一矛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一、先秦儒学的道德价值 人生价值关联着道德、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它可以说是种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左右人的具体作为.但同时,人的种种价值抉择也正构成着文化环境,并流汇为历史传统.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反映其民族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文化所传承的儒家系统,就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国英 《经营管理者》2013,(2X):370-371
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重大转变。一方面,经济急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不断出现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的现象,人们的道德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对出现这种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为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式治理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迪诚 《管理学报》2006,3(3):258-261,282
传统中国式治理的特点,表现为以群体利益为本位的人本思想,以伦常道德为核心的伦理治理,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治理组织。在当代中国,传统中国式治理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和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对传统的中国式治理加以改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