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一个民族积贫积弱、磨难重重、受尽欺凌的旧中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并没有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新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瞿秋白……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为共同的信仰汇聚在一起,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经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正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繁荣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海外华侨华人都如影随形,为祖(籍)国尽着自己一份赤子之情。华侨华人——中国革命的支持者1920年7月,旅俄华侨刘绍周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工人党\"中央局负责人。他在大会上向代表们介绍了一年前中国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尽管如此,运动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焕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黄世康 《源流》2012,(17):72-75
来历史文化名城连州旅游,除了品燕喜文化园里韩愈作记的燕喜亭、赏斑驳沧桑的石刻、观浓缩连州历史文化精华的刘禹锡纪念馆,还可以饱览向西倾斜一米多的慧光斜塔。当然,您还可以走进连州中山南路古街,领略连州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一个经典符号——起源与特点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骑楼,商住建筑,立面形态建筑骑跨人行道,故名骑楼。据查《连县志》(民国三十八年版)大事记,民国二十年(1931),辟中山南路及东山马路。又,民国二十五年,辟中山北路。在中山南路骑楼老街一带居住的老街坊的记忆里,骑楼的出现,虽然将近百年,但它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简短时间里风靡全城,成为了这座古城亮丽的街景。  相似文献   

4.
黄世康 《源流》2012,(9):72-75
来历史文化名城连州旅游,除了品燕喜文化园里韩愈作记的燕喜亭、赏斑驳沧桑的石刻、观浓缩连州历史文化精华的刘禹锡纪念馆,还可以饱览向西倾斜一米多的慧光斜塔。当然,您还可以走进连州中山南路古街,领略连州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一个经典符号——起源与特点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骑楼,商住建筑,立面形态建筑骑跨人行道,故名骑楼。...  相似文献   

5.
美国关税百年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约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政界在关税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首先表现在著名政治家汉密尔顿和以杰斐逊、麦迪逊为首的杰斐逊党人之间的交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状况的变化,尤其是涉及到民族独立和生存的问题时,杰斐逊党人和汉密尔顿在关税问题上的看法渐趋一致,支持利用关税政策来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利益。其次,北部和南部的地区之争。最终代表北部工业家利益的联邦政府通过战争解决了双方间的论争,进一步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关税政策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第三,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之争。前者在争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双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利益上的某些交叉处,揭示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大历史根基所在,也是从18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百年关税之争的结果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数据显示,中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剩大约4%。家族企业的短暂生命周期似乎在验证着富不过三代的千年魔咒。与大陆同根同源的台湾也在践行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然而辜氏家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区图书馆的百年方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琳达 《社区》2005,(20):34-34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遍及每个社区。每当你搬到一个社区,你就能马上找到该社区的图书馆。而且,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城市、社区,办理图书借阅卡的手续都很简单,你只需要拿着近期标有家庭地址的电话账单,或其他证明你是本地居民的证件去图书馆前台,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该社区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图书馆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图书借阅和音像磁带借阅服务。馆内也以此为标准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所有借阅书架都是开放式的,借阅者可以先从电脑上按照分类表查找所要书籍的编号,然后到相应书架上寻…  相似文献   

8.
探讨美国科学课程改革的百余年历程,了解其各阶段改革的特点与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 约科学课程改革的内外部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百年美国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现代科学教育形成期、精英科 学教育发展期和大众科学素养拓展期。国家层面的危机意识和新旧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是推动美国科学 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国家政学学科已有百年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综合发展到20世纪中期的专业分化,学科规模越来越庞大,各个分支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膜,导致了20世纪下半叶的生存危机。危机下的反思再次明确了其跨学科属性,当时流行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就是对家政学进行整合的积极探索。新世纪,提倡超越学科间壁垒的超学科视角成为家政学发展的最新方向。美国家政学学科百年是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深度报道起源的真正时间应是19世纪70年代.从功能角度分析,100多年以来,美国深度报道先后经历了调查、解释和预测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调查型报道、解释型报道和预测型报道,而每一次功能跨越,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深度报道起源的真正时间应是19世纪70年代。从功能角度分析,100多年以来,美国深度报道先后经历了调查、解释和预测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调查型报道、解释型报道和预测型报道,而每一次功能跨越,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美国师范教育试图通过走科学化道路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但遭到了包括要素主 义等传统力量的阻抗;二战后的三十年里,结构主义、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都在教师教育中产生过巨大影 响;直到80年代后期,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导的培养模式才貌似给美国教师教育找到一个较为乐观的进 路。尽管诸多模式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教师“被定义”的境况,也没有很好地满足美国社会的要求,并使得很多 批评者忧心忡忡。但是,科学化的培养、规范化的运作、系统化的规划依旧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提高 教师教育层次,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强化教师与中小学的联系,走系统性与开放性并存的道路,则是教 师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风雨     
呜——呜——刮风了。看大树,大树好像发疯了一样,拼命地摇头。看小树,小树好像要折了一样,弯着腰,驼着背。看晾晒的衣服,衣服在架上摇来摇去,有几件衣服差点掉下来。轰隆隆——一阵雷声响过天空,刷——刷——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哗啦啦——雨下起来了。雨落在衣服上,人们慌忙把衣服收拾起来;雨落在树上,把树叶打歪了;雨落在窗玻璃上,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雨落在土壤里,润湿了大地;雨落在水里,弹跳出一粒粒水珍珠。雷声消失了,闪电没有了。渐渐地,风停了,雨住了,大树不“疯”了,小树直起了腰。外面的空气十分清新,十分凉快。雨后,真是爽啊!风雨…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是西方世界里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其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激励着一代代美国人为民族奋斗,同时也完成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在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国,非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也对其社会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全方位地体现着美国的社会文化。本文通过解析电影《风雨哈佛路》这部作品来实证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的核心——个人奋斗,并探讨美国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相似文献   

16.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17.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  相似文献   

18.
经历风雨     
一颗流星划破夜空,那是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痕迹……——题记在风雨中感悟远处,红日降落,鸟雀归巢。偶尔从树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在这怡人的假日里,我  相似文献   

19.
冷蓝 《人生与伴侣》2009,(11):13-13
她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自行车走人。那车也是破旧的,他几次央求家人换辆新的,可是无用,父母总会冷冷丢给他一句:你姐姐当初还没车可骑呢,不照样进了最好的中学,且年年考试第一?他不再言语,只拿起气管,哼哧哼哧地给车打气,  相似文献   

20.
迎向风雨     
欢迎全国各地及海外学校的草迷参与本栏目,展现校园内青春智慧的风采。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