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法共在反思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法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新共产主义"观。"新共产主义"观的形成,标志着法共在探索法国共产主义道路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劳动力商品”理论则是这一学说的重要基石和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乃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特点,始终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知道,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只能在历史所既与的条件下进行,因而它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其所创立时的时代烙印。“劳动力商品”理论当然也不例外。本文的基本宗旨就是,追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有关“劳动力商品”的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促使剩余价值学说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言不尽意”是魏晋玄学命题之一,它的主旨是论证“道”的不可言谕的无限性和深刻性。它的提出是鉴于汉末儒生解经的烦难和背旨,而这种解经的前提则是语言达重的准确性、可靠性。本文从语言与思维、思维与存在不可能完全相符的角度,说明语言的局限性是真实无伪的。这种局限性并非是绝对的缺陷。它的模糊性(不准确性)是促发读者创造力的媒介。语言和人类其它表意符号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意”的表达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表意功能会不断提高,但“言不尽意”的情况却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4.
1991年以来,随着前苏联解体、部分档案的解密,国内外关于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美国史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1.重申美国早期正统学派的观点,强调是苏联挑起的冷战;2.认为冷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引起的,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立的结果;3.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美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造成的.中国史学界产生了以下新观点1.认为冷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2.认为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普京最近签署并颁布了一项新的军事政策,提议在与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联合打造防御项目的基础上,扩大靠近欧洲的俄罗斯核武器防御系统.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警告称,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并认为俄美之间有可能会爆发核战争.前俄罗斯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陆军将军里奥尼德·埃瓦索夫最近接受了《真理报》的采访,当被问及“非核威慑力”的问题时,他以“开玩笑”的方式做出了回应:“应当将美国领土置于枪口之下,以便能迅速采取行动.我们可以拿美联储当目标啊,当然了,我是在开玩笑.  相似文献   

6.
黄忠 《国际论坛》2022,24(2):76-99
国内外有关中美“新冷战”的争论忽略了对“冷战”本身的回顾,观点难以经受住历史检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特征不符合冷战的基本特征,内容不满足冷战的含义,发展更不具备冷战产生所必需的条件。二战结束之初,国际体系权力真空与混乱为两极结构下的冲突与对抗提供了足够空间,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令美苏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心理认知差异强化了苏美决策层的恶性互动,这三者共同导致了美苏冷战的产生。当前,两极结构远未形成,国际权力真空极小,中美经济、政治与安全层面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上的认识问题也不是无解,决定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将很难发生。确切而言,中美正处于“类冷战”的战略竞合期,它受到了美国冷战思维的影响,负面色彩比较突出。拜登政府继续对华施压,第三方问题引爆两国危机可能性的提升,尤其是美国政治的极化与分裂,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有可能更差。对此,中国应继续以发展自己为首务,对美坚持以斗争求合作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崛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先后处于世界"冷战"、"后冷战"时代。中国审时度势,锐意改革进取,既为世界冷战的终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发展壮大国力,摒弃了旧有的"中国模式"理论话语。中国式改革使自己摆脱了苏东剧变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也兴起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尽管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中国模式"论的兴起仍凸显世界融解的信息。其与中国威胁论的交错杂糅,又凸显了国际背景的复杂艰辛。有鉴于此,中国学者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更应注重与海外的学术博弈。  相似文献   

8.
冷战是战后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国外史学界尤其是美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冷战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取得了很大成就。简要地评述和介绍我国学术界有关冷战问题的研究状况 ,旨在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新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两课"教学要适应新的形势,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应有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11.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使得学术权力等让位并倾向于行政权力。这会为高校的学术事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使得高校的存在目的和本质异化。从目前关于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研究看,多以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为主。这种理论研究虽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指明了方向,却没能为这一问题的实践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高校内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认清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症结所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以及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教材建设上,要根据各门课程改革和变化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加强;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教材的滞后性做相应的修正和补充;要认真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要把理论教育同方法论启发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应尽可能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把理论教育同直观启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经常性的学生思想交流同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把课堂教学与课余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素质上,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要进一步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自觉性,要适应“两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专业理论素质,要坚持以身教促言教;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是实现“两课”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国际格局的认识与判断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也是我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冷战结束后 ,国际格局是单极、两极、多极抑或其他 ?围绕国际格局的变化引起广泛的争论 ,其中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多极化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的起点 ,进而分析多极化的内涵以及多极化与和平发展的关系 ,最后阐述多极化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争论双方在中国的战略意图、军事实力及中美是否能够缓解安全困境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一些学者认为,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中国将对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构成潜在威胁,中美安全困境难以克服.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军事实力有限,战略目标克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对美国的战略优势和军事优势构成实质性威胁.他们主张中美加强接触,促进军事互信,缓解安全困境.这些辩论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奋斗的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当代形态.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目的,发挥人的主体性,最终达到和谐.突破科学发展观的语境局限来看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存在共同之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又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有命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税费的界定和比较入手,分析指出“费改税”的正确含义是规范税费征收,实现税费归位。文章阐述了税费综合改革的具体设想,并指出税费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