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协约国”的兴衰与欧洲均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30年代欧洲外交舞台上,由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小国组成的“小协约国”同盟体系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兴衰对一战后欧洲均势的维持及其被重新打破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战不仅给欧洲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而且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政治局面 ,兴起了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 ,奠定了现代欧洲的整个格局。本文主要论述一战对现代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探讨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及一战后至今的欧洲政治格局总体发展形势 ,并对未来几十年欧洲大陆的整个走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法国30年代的军事战略与绥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30年代建立在英法联盟基础上的消极防御战略是由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脆弱的战略地位及其军事防御理论决定的。这一军事战略的形成标志是马其诺防线的修建。它对法国30年代的军备建设和外交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帝国主义争霸的30年代,法国军队固守防线,使法国失去了处理欧洲大陆外交危机的能力,与英国结盟也使法国失去处理欧洲大陆事务的独立地位。结果,法国在追随推行绥靖政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导致1940年的法国大溃败。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外交舞台上,法国无疑是重要的大国之一,而"小协约国"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同盟集团。法国与"小协约国"在共同维护一战后欧洲新秩序——凡尔塞条约体系的基础上,有过较长时间的合作。但随着30年代欧洲复杂局势的发展,"小协约国"走向解体,法国与"小协约国"的合作也日益疏远,并最终分道扬镳,留给后世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探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而30年代经济危机正是由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是一战产生的一种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在以世界整体发展为特征的20年代,国际经济失调首先表现为供需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投资过度,带来经济高涨,另一方面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一直处于慢性危讥中;最后是欧洲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这一特殊地位造成了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设计了战后解决诸问题的方案——《凡尔赛和约》。《和约》根据战胜国列强的意志,强行重新划定欧洲、西亚、非洲的政治地图,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法国免受德国的威胁。在一战后的年代里,法国人从一开始就深信,德国继续对法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其后的20多年中,法国尽可能维持《和约》,保持现状,以免受德军铁蹄的践踏,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措施。虽几经努力,终归失败,走向绥靖,导致二战爆发。(一)二十年代的安全战略普法战争和一战,给法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惧怕战争,渴望和平。布罗根指出:“法国是战胜国,但是在许多方面具有战败国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战的爆发使维也纳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百年权力平衡被打破,战后欧洲新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秩序的不稳定性造成各国之间缺乏必要的互信机制,以维持和平目的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因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建立伊始就极不稳定。《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近乎掠夺性的惩罚促使一战后的德国在内外困境中寻求生存空间,国际与国内局势的变化促使纳粹党于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德国第一大政党并进而掌权,从而使德国再次崛起,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美日矛盾日益尖锐,英日同盟问题成为影响英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在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压力下,英国被迫放弃了英日同盟,并且在中国问题上同美国保持合作.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开始在远东排挤英国势力.由于20年代英国的外交重点在英帝国和欧洲,更由于经济实力的衰落,它无力在远东同美国竞争.所以,美国得以迅速扩大了在中国的势力,而英美矛盾也没有发展到激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1923年鲁尔事件与欧洲格局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尔事件是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调整的转折点,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展开的激烈斗争,促使凡尔赛体系迅速解体,为欧洲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一战以后,德国对凡尔赛条约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现存在欧洲秩序,为了确立德国对欧洲的统治,德国不断地走向战争。二战爆发后,德国的电台和报刊马上就开始不停地讨论改组欧洲的计划。关于如何实现新秩序的第一篇声明,是由德国经济部长瓦尔特·斗克于1940年7月25日向国内外记者讲话时发表的。但斗克声明的要点大部分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关  相似文献   

11.
德法两国间从中世纪开始的频繁战争 ,给两国乃至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 ,从近代以来 ,人们开始探索通过欧洲联合的途径化解法德之间的仇怨。 2 0世纪 5 0年代上半期 ,德法两国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下走向和解。德法和解是推动欧洲联合的主要因素。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则是德法两国取得和解的惟一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2.
欧盟的新一轮东扩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将深刻影响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周边政治经济环境。这就要求俄罗斯制定新时期对欧战略以指导本国外交实践。论文通过对俄罗斯面临的新的国际形势的考察,预测并分析俄罗斯对欧战略的内容和影响,并通过对这一战略的事实解读和理论解读更加清晰地认识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更好地把握复杂且多变的欧洲地缘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中期,形而上学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海德格尔之所以转向形而上学研究,既受到一战之中以及一战之后德国复兴形而上学思潮的影响,也是为了摆脱基础存在论所带来的哲学人类学定位,同时还为了更为集中与彻底地研究存在的问题。转向形而上学也反映了他在学术表达方式和人事方面的考量。30年代中后期,海德格尔有了新的形而上学转向———转而批判形而上学本身,这使得其思想历程彻底步入了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运筹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筹学 (OperationsResearch ,简称OR)是一门典型的技术科学学科 ,5 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战时期的萌芽、二战时期的兴起、二战以后的蓬勃发展、70年代后的衰落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欧洲联邦观形成于一战前后,他最初赞同推翻君主制,建立欧洲联邦,后来认识到帝国主义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欧洲联邦,因此主张社会主义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再建立各民族实行联合并共享自由的国家形式——世界联邦。研究列宁的欧洲联邦观,必须肯定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欧洲联邦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及世界和平进程证明列宁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在国际秩序面临变革新趋势的历史关头,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突破了西方强权政治的零和博弈思维,但是该构想的实现也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历时4年又3个多月。严格意义上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场欧洲大战,其影响比其战场更具有世界性。一战的起源是个相当庞大复杂的问题,绝非一篇简短的文章可以涵盖。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一战之前欧洲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他们之间秘密的结盟联合,正是这些秘密结盟最后导致了欧洲各国相继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相似文献   

17.
进化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之一,主要是运用生物学中的进化思维来分析经济变化及其原因等相关问题,其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一战以前,后经历史发展的最艰难时期,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重新得以恢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宗教、文化、民主、人权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土耳其一直未能顺利加入欧盟。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土耳其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和大力改革外交机构,以求逐步接轨欧盟外交政策。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倾向愈发明显。然而,影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因素却不局限于“欧洲化”,还需要有效协调诸多国际因素和考量多重利益。因此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它未来能否顺利加入欧盟。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尤其是在一战爆发后,教育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款兴学运动。他们前往欧洲为退还庚子赔款进行宣传和交涉,并在国内展开舆论攻势,掀起退款兴学高潮。教育界的退款兴学运动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庚子赔款的关注,加速了各国决定退还庚款的进程,并为庚款用于教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以解决德国赔偿问题为核心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