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特征表现为三角化、区域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政治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朝全球性方向演进并形成全球性的治理机构或协调治理形式。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方面处于弱势,这要靠全党全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利用自己已经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看,经济全球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全球性扩张的新的历史阶段。从马克思的立场看,全球化将会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终结,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随全球化而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 ,既促进了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也孕育了全球化的恐怖主义这一附产品。当前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活动、手段及其危害都具有全球性 ,并成为后冷战时代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反恐怖斗争的成功需要共识、理性、公正和智慧。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跨国界的腐败问题成为国际视野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要彻底根除全球性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主权国家、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全球性腐败问题的有效善治。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虽然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起便拉开了序幕,但是直到今天,以交通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竞争全球化、观念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才得以真正开始,而全球性城市的崛起正是在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中才开始启动的。“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和“全球性城市”、“全球化城市”是内涵不同的几个概念,中国的全球性城市建设已经具备初步的有利条件,在下个世纪应着重以特大城市为主体,高起点、高标准积极培育一批全球性城市。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上海可能最具有竞争实力。未来中国城市全球化趋势的主要指向将是以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特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五大城市密集区和八大城市集聚带,以此为网络来共同构筑中国城市全球化的蓝图。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现代化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现代化的挑战孙嘉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推进,全球通讯网络的逐步形成,跨国性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人类社会正发生着一场全球性社会变革,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新的趋势。1995年10月2...  相似文献   

6.
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的巨型化发展、全球性并购、世界性扩展已不是国际化所能概括和解释。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等因素正推动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演变 ,大多数企业拥有全球化战略已不再是一种选择 ,而成为一种必然。跨国公司正在超越国际化阶段而逐渐进入全球化定位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引起了宗教在当代的全球性发展,宗教成了影响民族团结、制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等社会问题的“粘合剂”。文章探讨了形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及我国在现阶段面对宗教的当代发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理概述     
“全球化”是80年代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词之一。有关企业如何走向全球化、全球性市场和全球性竞争的论述层出不穷,以致一提该词就使人厌烦。然而,尽管全球化思想常被弄得陈腐不堪,但它仍是一个被一些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所忽略的问题、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区分全球化和全球性的重要时间节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普世价值观,全球性时代孕育了代表世界上大多数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既是对全球化形成方式的反思与摈弃,对全球化主导价值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对全球性治理原则的提炼与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获得广泛的认同,将推动全球性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前国内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们针对该问题先后进行了两次专题研讨 ① 。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 :一是全球化的实质与进程 ;二是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世界历史 ;三是全球化研究的方法论 ;四是全球化与趋同论。现将讨论的基本内容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的实质与进程博士生导师汪信砚教授认为 ,所谓“全球化” ,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肇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  相似文献   

11.
如何应对全球化、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建构共生理念是应对全球化的根本出路,全球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物质基础;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客现要求;全球化对传统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冲击是建构共生理念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观念及其运动是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竞争的结果。正如资本主义具有"全球性"一样,社会主义 也同样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社会主义更加自觉,更 加富有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追求"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自由度决定着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 ,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 ,是资本自己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资本在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使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突破国别和地域的限制 ,具有了“全球性”。资本的全球化 ,决定了全球化发展的最终趋势 ,扬弃劳动的异化 ,扬弃资本同劳动的对立 ,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更为深刻的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成为可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互动关系逐渐确立起来,在面对这一从思想理念到行为方式的冲击时,各种政府都在寻求一种应对它的有效途径。一些人提出建立世界性政府或全球性市场,然而这种理想主义的假设都是不切实际的。从根本上看,全球化撼动的是社会治理的民主之基。寻求出路就是要紧握住全球化与民主治理之间的冲突,在公民资格和政治系统的弹性化诉求中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社会风险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议题。就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频发的社会风险使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从公共政策学科视野来看,社会风险对中国公共政策系统的治理能力、议题范围、议程边界、思维范式等构成了直接影响。为此,要有效应对和治理社会风险,中国公共政策主体需要强化风险意识、拓展治理思维、实施追踪决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P51)狭义的全球化特指新技术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向着一体化演变的态势。广义上的全球化,则是由资本主义肇始、至今仍在持续的各国间相互依赖的日益加强和全球意识不  相似文献   

17.
指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共识 ,但单纯经济技术的有限理性却无法解决日趋严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 ,文化的解读为人们提供了透析全球化更为深刻的视角。从文化交融、文化冲突、文化版图的重新安排等三个层面揭示了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认为文化交融与冲突是一种辩证的存在 ,通过多元文化的多向互动、互补 ,最终将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兼荣并茂的文化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20世纪下半叶,三个独立的进程几乎同时出现:管理的灵活化及资本、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以个人自由和开放交流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以微电子技术革命为基础的计算、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三个看似独立的进程,共同推动着一种以网络(network)为基础和主要特征的新社会结构的崛起,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迈向一个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对自己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造成全球自然生态失衡理应负有更大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力所能及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应对生态全球化而提出的的科学方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技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地区)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科研选题的全球性;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要素的全球性流动;科技活动规则与制度框架趋同。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科学技术知识的供应并保护自身的科学技术收益不被侵犯,我们就必须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和把握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