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吉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民主和平论”是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风行一种政治理论,这一理论适应了冷战后某些西方大国输出民主、干涉别国事务的霸权外交的需要。其实,这一理论无论就其概念的运用,还是逻辑推理、抑或是经验论证,都不难看出其缺失乃至谬误所在。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民主和平论的最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美国定义下的民主和平论并不能准确解释民主与和平的关系.一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离不开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内机制逐步向民主发展.民主能够促进世界和平,但发挥作用的路程是缓慢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3.
古尔德-戴维斯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8,(11)
扎卡里亚引证以民主方式选出的领导人独占权力作为非自由实践的一个例子。即使这个非自由是侵犯权力分立而非侵占公民权利。可吉尔吉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已创立非常强大的行政可能是非常糟糕的事。但是这个讨论事关不同民主设计的优缺点而非涉及整个民主更严重的侵占个人自由。民主力量可以用不同方式组织起来,说一些民主安排天生比其他安排更缺少自由,这毫无意义。因为缺少检验的特例。更进一步地说,权力的独占本身削弱了民 相似文献
4.
5.
吴予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过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民主一度太少了,因此,在建设“四化”的新时期里,要多讲一点民主。可是,有些人却不同意三中全会的这个精神,说什么“前一段民主太多了,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民主究竟是太多了,还是很不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这不能不辩论清楚。从我国漫长的历史来看,似乎还没有发生过“民主太多”的“灾难”,有的倒是数不清的“民主太少”的灾难。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是建立在有着深厚的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6.
刘建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正> 近年来,由于我们没有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确方针,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愈演愈烈。在科学社会主义领域,一个主要表现是否认民主的阶级性。一些坚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推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把民主仅仅看成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抹杀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妄图以此达到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丑恶目的。在这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理论界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这一正确命题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列宁这个论断的现实性上。一些同志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家形态的民主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进行这种宣传“就会损害真正的民主形象,增加人们心目中对民主的糊涂认识”,似乎列宁的论断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针对俄国苏维埃政权尚不巩固的实际,作为应急措施提出来的,是权宜之计,对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建设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中国人民8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机会。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战略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如何理解我党在战后初期提出的“和平民主方针”,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方针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适应时势和人民要求的战略方针。抗战结束后,中国的政局复杂,瞬息万变。1945年8月14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三件对中国革命前途有影响的大事。就是在这一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民主国家间没有战争的观点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种观点强调政治体制,以此作为主要的解释因素。B.卢塞特说它是“对国际政治所作出的最有意义,最不同义反复的概括。”莱维(J·Levy)则赋予此原则定理性地位。但是,此原则仍有 相似文献
9.
肖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8):276-279
作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之一种,"民主和平论"描绘了一幅在"民主制度"下国家融洽相处、和平永驻的美景.然而,该理论的论证从概念、事实到逻辑都存在着诸多悖谬和不周之处."民主和平论"设想由相同制度的国家取代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这深刻地反映了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想通过身份认同重构世界格局的愿望,"民主和平论"首先在美国兴起,主要是由于在目前对西方和美国相对有利的世界形势下,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它对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感到力不从心,没有盟国支持,其地位无法稳固.没有民众的支持,其对外政策也难以持续贯彻.同时,冷战结束后西方失去了主要的威胁目标,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的凝聚力大大下降,而制度认同是将以前的盟国重新凝聚起来的有效工具,所以克林顿政府,尤其是布什政府都打出"民主和平"的旗帜假手别国内政."民主"攻势愈演愈烈,同时也引起有关国家的反弹. 相似文献
10.
郭志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106-113
考茨基在1919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提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背叛,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无法存活,由此质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同时,1991年苏联的解体再次给持"社会主义早产论"者以借口来攻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实践证明,十月革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此后苏联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鲜活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早产论"的荒谬.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核心的思想蜕变.中国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闻南馨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长期以来,在古人所用历法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广而影响大的就有一个“三正论”。按“三正论”者对“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的解释,历代开国君王为表示“受命于天”,都要来一次“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夏朝用历以寅为正,殷朝用历以丑为正,周朝用历以子为正。秦始皇迷于“三正论”,继周之后来了一个建亥为首,亦表示受命于天。 相似文献
12.
13.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的那个“顾问”和戚本禹等,曾大肆批判刘少奇同志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法,说他“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提出‘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这是对刘少奇同志的政治陷害,也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感觉是人人都进行的日常活动。看见苹果、听见鸟声这样的感官活动是我们所熟悉的。常识对于这种活动的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大体上吸取了历史上的科学成果。我们提出下面的三点作为本章的引言。首先,我们指出,感觉是正确的官觉。官觉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官觉映象的官感活动。由于感觉是正确的官觉,感觉就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的正确的官觉映象(即感觉映象)的感官活动。感觉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官觉就 相似文献
15.
陈东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4)
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里,改革教学方法的研讨正方兴未艾.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巳出现了许许多多很有特色的教法.师生驳问法,即是其中的一朵异葩.所谓师生驳问法,是指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对答,互相辩驳,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法.在驳问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答疑难,培养能言善辩的本领;同时,教师在驳问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盛劲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51-54
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害,使其得到抚慰,以便能开始新生活。因此,精神损害赔偿应本着“全面赔偿损害”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人为地限定数额。 相似文献
17.
唐志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3):92-96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陈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11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内容和线索来看,无证据证明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相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持久抗战理论在理论依据、理论内容、战略战术、阶段划分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论持久战》是重大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9.
20.
王路清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根据殷墟骑士墓等考古材料,结合史料,分析《六韬》成书时代与作者,其中涉及骑兵的起源问题,以及殷周战争形式等问题。由于材料奇缺,有许多问题还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此文希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