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反分裂国家法》条文的具体解读,阐述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和平法本质,驳斥了“台独”分子、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将《反分裂国家法》污蔑为“战争法”的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2.
博伊克斯(C.Boix)在《美国政治学评论》1999年第9期上发表题为《为游戏制定规则》的文章,揭示所谓“发达民主国家”民主选举的奥秘。 作者从发达民主国家的选举史中总结出:现代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3月24日报道,最近的新加坡航空展和之前的亚太安全会议上,有一个信息很明确:中国在崛起并展示实力,该地区的每个国家,以及在这一地区拥有利益的国家都在考虑如何应对中国. 文章称,美国国防业嗅到了水中的血腥味,“鲨鱼们”正在瞄准各种机会.对这一地区来说,这些机会并不新鲜,但是对西方来说,历史和文化视角的欠缺创造出一个新时代的幻象.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 0月 ,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全国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事件在美国国内再度引起了关于“新孤立主义”的争论。本文认为 ,“新孤立主义”不同于传统的孤立主义 ,它反映的是美国外交受到国内利益集团、党派甚至个人私利的左右的现象。“新孤立主义”现象的本质是国家利益受到个人、集团利益的侵蚀 ,其根源在于后冷战时代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与民主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莱茵报》时期的经验认识使曾受黑格尔主义影响的马克思对理性国家观产生了动摇,他揭示了“实然”的普鲁士国家与“应然”的理性国家间的矛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又颠倒了过来,初步阐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在《德意志形态》中,他深刻阐明了“市民社会构成国家的现实基础”的观点,从“实际的利益内容”与“虚幻的共同体”分离的新维度探究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将“特殊利益——普遍利益”的二元模式具体化为“单个利益——共同利益(实质是阶级利益)——全体利益”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预设着把国家纳入到社会机体中整体把握的思想走势。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机体”和“资产阶级社会”这对研究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新视角,将从“市民社会”出发研究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具体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台刊《国防管理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 ,二战后 ,国际事务已蜕变为一种“策略性”赛局 ,因此美国经常以“国际危机”可能威胁其国家利益的程度来衡量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 ,适时调整其“国家安全策略”。由于美国政府相当注重各项学术研究成果与建议 ,所以能依靠学者专家不断地探讨“目标”与“能力”、“愿望”与“利益”、“远程”与“近程”及优先目标间的关系 ,这是其维持国力不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 ,他们有长远的规划 ,无论看得见的未来或难以预料者 ,正、反意见都能兼收并容。(叶普照摘编)美国“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一直以伊朗发展核能是追逐核武器为由对伊朗实施制裁,但美国《国际利益》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伊朗不要核弹的十个理由》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单边主义的内涵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由来已久,而所谓“单边主义”,有许多解释,其中,有两种解释较为贴切。根据储昭根先生的解释,“单边主义,则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以绝对行动自由为目标,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1]按照2000年《美国传统英语词典》第4版的解释,是“国家依个人主义方式开展外交活动的一种倾向,具体特征表现为最低限度地与其他国家进行磋商和吸收其他国家参与,即使这些国家是其盟国”。可见,单边主义实际上是美国政府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寻求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其它国家利益的霸权主义态度及由此态度而引发的行为。二、美国单边主义的社会心理倾向分析美国之所以热衷于它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人对于国际事务的心理倾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一)美国的民族国家自信心在国际社会中,利益是相互关联的。美国也与其它国家有着复杂的利益关联,也需要在国家利益方面依赖于其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奉行为自身发展而不顾其它国家利益的单边主义,没有足够的民族或国家...  相似文献   

9.
宋宁 《国际公关》2009,(4):82-82
从1991年各国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纷争.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曲折生效历程,都注定了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仍旧是一场以全球气候为焦点的各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的博弈。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从这场博弈一开始就处于全球的聚光灯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9年的纷争、沉淀之路让中美的国家形象逐渐趋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祖籍山东青岛的王清福是“美国华裔”第一人,不仅在美国创办《华洋新报》和《美华新报》等中文报纸,还在《北美评论》《大西洋月刊》《哈珀斯杂志》等报刊上用英语发表150余篇译介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他准确阐述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饮食文化,改编了典型文学文化人物形象,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通过发掘王清福报刊文章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厘清苏思纲新出王清福传记中涉及杂碎的不妥之处,将《西游记》在英语国家的译介史向前推进十年,重新审视王清福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革新的一个典范和旗帜。孤岛时期,王任叔主编时期《自由谈》实现了以“不违背民族国家的利益”宣传抗战救国;胡山源主编时期《自由谈》在贯彻抗战精神上有明确的意识,在传播风格上具有温和性;黄嘉音主编时期《自由谈》转向关注“社会与人生”,提供知识与趣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14年12月23日文章称,某种程度上讲,讨论中苏战略的直接历史联系几十年里属于禁忌,而现在此类讨论日益常见.这些讨论早就超出了历史,并得出未来中国发展海军的重要教训.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终结》: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书的最初缘起,可追溯到1989年我在《国家利益》杂志夏季号上写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历史的终结”。在那篇文章中,我认为,自由民主政体作为一种政府体制来讲,它的合法性在过去几年里已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可,因为它战胜了象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主义和晚近的共产主义这些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利益”看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孟庆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所谓的“国家利益”出发,加速了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步伐,处处插手干预世界事务。美国从“国家利益”着手,加紧了对朝鲜的遏制。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遏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前...  相似文献   

15.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在这里想介绍2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意思是说美国在亚洲大力推行资本的过分流动,促成了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后又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要一些国家实行紧缩财政、提高利率等并不适合这些国家的政策,结果使金融危机加深。” 朱镕基总理所说的《纽约时报》文章是该报刊登的“漫谈全球金融危机”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这组系列文章共4篇,系统而通俗地介绍了至今已持续近两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本刊决定从本期起译载《纽约时报》的这组文章,本期刊登第一、第二篇,下期刊登第三、第四篇。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将“全球传播民主”视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全球其他民主国家视为“协助美国促进全球自由和繁荣的伙伴”。但是,2007年巴基斯坦、肯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国的民主发展却陷入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在这场民主动荡中,反西方的独裁者与国内亲美民众之间并没有发生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权威主义时代富有正义感的领导人也没有实现美国预期的“和平民主”。事实上,当前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制定更好的战略以促进半专制国家的民主深入发展,尤其是对亲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分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将中国纳入其中的“利益攸关者”政策。日本则在美日同盟关系的框架内,强化了对华政策,安倍新首相则提出了“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的架构。基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今后应加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话,推动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中所渗透的意识形态可以从新闻报道的语言反映出来。该报纸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是为其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文章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美国的话语霸权以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偏激报道。  相似文献   

20.
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