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它一直在纯学术研究和审美两个领域为强权政治服务并危害东方文明。在当代,东方主义的扩张呈现三个特征:其活跃范围从纯学术和文学艺术想象领域向大众文化领域扩展;其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从西方向东方渗透;其对象呈全球化趋势。因此,东方国家必须对其价值判断标准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自身,超越东方主义,找到自身文明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奥兰多》中的东方再现缺少关注。伍尔夫在有关东方旅行的游记及与同性恋人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的通信中,表现出明显的东方主义心态。她把这种心态带入对《奥兰多》东方场景的虚构,通过表现奥兰多对土耳其景物和土耳其吉卜赛人的偏见及由此生发的归家欲望,反衬奥兰多作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种族和民族身份,将土耳其降格为文化他者。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与土耳其的政治角力,揭示出《奥兰多》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现实指涉和地缘政治内涵,也体现了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与帝国政治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东方主义:理论与论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方主义研究起于《东方学》,它不仅开启了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还提出了一整套理论观点与方法。学界一方面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意义上批判东方主义,扩大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域;另一方面则反思《东方学》的学说体系、认识论基础及其价值观念,试图超越其二元对立的世界秩序假设,从或东方或西方的文化立场到跨文化的公共空间,从东方主义到全球主义。  相似文献   

4.
1999年,王逢振和谢少波合作,以通讯方式采访了一些西方理论家和批评家.本文是德里克对其中部分问题作出的回答,包括现代主义的指涉性、理论的可译性、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化"等问题.文中观点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独特视角.全文三万余字,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原文为英文,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译为中文发表.  相似文献   

5.
文化现象中的反东方文化倾向表现是“东方主义”,其主要内涵就是以脱离文化产生的本土及其背景而追求以西方文化价值为基准的文化艺术创作的现象。本文作者通过对电影等艺术创作的分析,揭示了反东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是以文化价值的西化和对本土文化的虚无化为主要特征的,从而指出这种反文化的艺术创作方式是违背艺术真实的,是对文化价值的歪曲,更是走向非艺术化的一种表现。因此,这种反文化的倾向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赛义德在福柯话语意义上理解东方主义,把东方学知识称为“东方学话语”,从而质疑其知识合法性,这是其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沧的核心。赛义德解构东方主义的最大意义不是得出了什么结沧,也不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研究范式,而是以一种异常尖锐的方式提出了多元文化如何对话与共生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赛义德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在福柯话语意义上理解东方主义,把东方学知识称为“东方学话语”,从而质疑其知识合法性,这是其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的核心。赛义德解构东方主义的最大意义不是得出了什么结论,也不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研究范式,而是以一种异常尖锐的方式提出了多元文化如何对话与共生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赛义德及其重构的东方主义从其批判意识出发,通过放大传统东方主义的某些侧面而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重构.赛义德的批判陷入了私人化的误区,导致批判(所指)和批判主体(能指)分裂,因此批判就变成了赛义德自我建构的一种策略,而不再具有它所力图表征的意识形态特权.赛义德和西方之间实际上是一种雇员/雇主或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学术界,斯大林主义一词所具有的形象,通常是由极权主义模式的持久影响所造成的形象,也就是一种有种种历史分界线的极权主义形象。象美国学者在50年代所断定的极权主义概念不承认斯大林主义所特有的任何根本内涵,因为他们认为斯大林的统治不过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一种必然产物——的确是其继续和实现。此外,极权主义模式几乎不允许在领袖去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要求平等对话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爱德华·W·赛义德以其独特的思维角度把晦涩的理论与当今的文化霸权的现实结合起来,对传统意义上的"东方主义"进行重新界定,给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而新辩证观念应是二者结合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古典主义的消亡,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中出现了新的文学流派,这就是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中小资产阶级)对现实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哀怨情绪。它兴起于英国、流传于法国,波及到德、俄等国。感伤主义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作家斯特恩(Lawrence sterne)。他于1768年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叫做《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自此,感伤主义流派即以此得名。就它的原意看来,感伤的旅行者,并不重视旅行途中所见到的法国、意大利的风俗、人情及生活的真实图景,而旅行者沿途的感觉和印象,才是被描绘的对象。感伤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王尔德以唯美的笔触点亮了《莎乐美》这台戏剧史上的聚光灯,在其光束的辐射范围内,西方的精神世界一览无余,而究其光源正是被视为“他者”的东方主义。由于剧中灵与肉的唯美碰撞,东方主义似乎显得毫不起眼,但事实上,它的精髓游走于整幕剧中。关于《莎乐美》的东方主义解读是学界尚未关注的处女地,而女主人公莎乐美身上折射出来的东方主义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方世界眼中的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13.
14.
话语作为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近年来在文化批评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此,特从四个方面对话语进行探讨:1.语言学家们对话语的界定;2.在文化研究层面上话语的内涵;3.东方主义——最为典型的人为建构的话语之一;4.新时期世俗知识分子的使命——警惕并挑战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萨义德《东方主义》产生前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的三大来源: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福柯的知识与话语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将赛义德针对西方的东方主义理论应用于日本,并以谷崎润一郎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大正时代的东方主义话语。本书有三个特色:一、不仅指出了谷崎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还明确了他的“西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二、以“中国情趣”为突破口,来探讨谷崎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中国观。三、详细考察了谷崎的两次中国之旅及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并分析了中国旅行对他创作的影响。该书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对中国读者全面理解谷崎润一郎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的作者,独出心裁地将赛义德针对西方的东方主义理论应用于日本,并以谷崎润一郎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大正时代的东方主义话语。该书有三个特色:1.不仅指出了谷崎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还明确了他的“西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2.以“中国情趣”为突破口,来探讨谷崎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中国观。3.详细考察了谷崎的两次中国之旅及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并分析了中国旅行对他创作的影响。该书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对中国读者全面理解谷崎润一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解读谭恩美作品中的东方主义元素与反东方主义元素,进而指出谭恩美的双重文化身份是造成其作品中国时存在这两种元素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华裔叙事者,谭恩美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由于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她在创作中常常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用东方主义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母亲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但同时,作者的华裔身份,使她对中国又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往往又呈现出与美国白人文学传统中不一样的华人形象.另外,作者通过母女和解的情节设置表达了希望消除种族对立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对庞德《神州集》的书名与内容进行考察,指出《神州集》的书名显示出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其充满悲愁的内容则显示出一个荒原式的中国。这种文不对题反映了当时西方人中国观的转变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也反映了《神州集》的东方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