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英国通过了《人权法》,作为一项基本的宪法创造,它同时使得《欧洲人权公约》在英国的实施具体化了。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第1期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学教授凯波贝尔(T.Campbell)的《人权:一项有争议的文化》一文,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法理和制度上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适时设立以专门审理人权案件为主要制度功能的"人权法庭"。没有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司法机构,人权是很难得到法律制度的充分保障的。应当在我国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组织系统内部设立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法庭",目前主要负责审查死刑案件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案件,今后可以发展成专门审理各类人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机构。应当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以及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从而使得我国的人权保障获得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立法依据,进一步提高人权司法保障能力和水准。  相似文献   

3.
《人权法学》课程和教材,为“人权法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权和人权理论则是人权法规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人权法学”是关于人权法规范的理论学说,并以国际人权法标准来审视具体人权的理论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方法论上,“人权法学”可以划分为根本方法、普通方法以及具体方法。研究国际人权标准与具体人权的对接以及理论的解释,则是“人权法学”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渊源和主要法治国家的宪法以及国际人权法来看,刑事司法人权保护机制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法律是全民的契约,刑事司法人权应当归属于每一个人。我国刑事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缺少这种理念,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注意对每一个人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中国自从 1991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 ,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进和完善人权的法律保障。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这一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本文围绕着人权法律保障 ,从立法、司法及执法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7.
人权教育不仅仅关注人权规则和标准的讨论和学习,更应关注人权的道义理念和人文价值。人权法既是一门法律技术,更是一系列承载了诸多理念、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原则和规则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法律关系理论具有普适性,也是分析和研究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的工具性理论。人权法律关系,是由人权法规定的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来看,其权利主体主要是自然人,义务主体在公法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在私法领域主要表现为自然人和法人;人权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即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等义务;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自由与尊严、幸福。  相似文献   

9.
“临时禁入令”是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针对恐怖分子跨国流动新增的重要预防措施,分为普通临时禁入令与紧急临时禁入令。为了满足人权与法治的要求,英国立法机关规定国务大臣颁布的“临时禁入令”必须接受司法审查,并为当事人规定了申请返境许可与申请对国务大臣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两项救济措施。从其法律渊源与适用程序来看,“临时禁入令”兼具行政制裁与司法处分的双重性质。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第39条与规定“临时禁入令”和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都是为了预防与惩治恐怖分子的跨国流动而制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比较而言,前者在程序的透明性与救济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还有所欠缺,立法机关可以参考英国的相关规定,在相关实施细则中增加程序性规定与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统一的法律”是蕴含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命题。马克思从探究社会分层、劳动异化之扬弃和倡导平民文化实践哲学的具体的语境中将“统一的法律”作为批评的靶子,从批判中超越与创新“统一的法律”,建立形式和内容一致的、自由联合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新的社会和政治统一体。马克思这一法律思想对指导我们正确理解不同层面主体对构建“统一的法律”的责任;立足现实建立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法律统一体”;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丰富法律统一体内涵,实现在普遍人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个人人权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该行为的实施主要表现为偶然发生及有目的、系统地实施两种类型。国际上在保护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的非洲妇女的人权方面还存在许多法律问题:立法上全球性的人权法与人道法公约缺乏对性暴力犯罪行为的应有关注,区域性的人权法公约缺乏针对性暴力犯罪的强制执行机制;司法上全球性与区域性层面的司法保护不力。因此,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需要在国际立法、司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法的概念问题是全部法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法的概念应力避单一式、封闭式的研究方法。最近有两位苏联学者这样写道:“法的概念不是一个停滞不动而是发展着的概念,它既反映出历史传统,又反映出当前的社会情势。对待确定法的概念的不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从法的不同侧面而进行观察,要有机地综合法的固有的特征”。①这段话我认为可供我们在研究法的概念时作为参考。本文试图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探讨法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是对客观规律的自觉的特殊的反映”这样一个命题。问题是这样引起的:上海《法学》创刊号上曾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性》的文章,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②针对这一观点,有同志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把法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简单地说成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它抹煞了法律的阶级性,是不恰当的,”因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们意志的产物,是人为的。也就是说,它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禁止未经治愈的女精神病患者结婚,我国关于强奸罪的刑事司法解释禁止和女精神病患者发生非婚性关系,在此制度架构下,女精神病患者无法从婚内和非婚途径自主实现性权利.由于精神的残疾并不意味着身体的无欲,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实质上剥夺了该类主体的性权利这一基本人权和民法上的固有人格权,也导致案件的判决结果丧失实质正义.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我国仍有必要保留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故化解我国女精神病患者性权利实现之困境的有效途径有二:其一,尽快完善刑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其二,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善于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从而有效保护女精神病患者性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场击毙"问题的国内立法、国际人权法相关法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当场击毙"侵害公民基本人权的观点,建议我国立法从本体和关联中进一步加强对公民基本人权(尤其是危害行为实施人的相关人权)的尊重,使法律效能与社会效应达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审判的公正是决定刑事诉讼是否公正的关键环节。公正审判权作为国际范围的人权是以英、美、法“法律的正当程序”为理论基础的。很多国际人权条约都规定了公正审判权,尤其是1966年《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最为全面和详细,通过确立公正审判的最低限度标准来要求各国加强对公正审判权的保障。《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现行法律规定存在诸多冲突有一定关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尤其是《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实践公正审判权的前提。未来修改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同时可以吸收各国刑事司法的经验,与国际公认的刑事司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相接轨,提升我国公正审判权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情况下,善意地解释和实施WTO规定,并考虑相关的国际人权法以及例外规定的援引,将足以协调WTO法和国际人权法律制度。在国际人权法和WTO协定之间冲突难以避免的罕见情况下,专家组应裁定国际人权法对WTO法没有直接的效力,因为专家组不能作出任何可能增加或减损“适用协定”的裁决,而应该由国家来解决WTO贸易法律制度与国际人权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一国违反国际人权法的措施,尽管不能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得到制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国将免除在其他法律制度下的责任。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获取的利益有可能在另一个法庭中被关于国家责任的规则平衡。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本相互间的“功能对等物”是不同法律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在中西法律文化中“功能对应物”呈现交叉现象.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侧重点不同,在西方“法”强调的是权力和规律,中文“法”则侧重于制裁和惩罚.中西法律文化内涵的不同,导致文化意识不同,西方法学提出“民主”、“自由”、“人权”、“社会契约”、“自然理性”等,而中国法律制度主要源于政治,权力制衡概念空缺.法律文本的严肃性要求翻译务必达到法律效应上的对等,因而法律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译者需将文化范畴体现细致,要做到忠实于源语信息,实现法律功能的对等.同时,译者也应注重翻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司法赔偿理念应是善理念、平等理念、秩序理念、公平正义与效率理念等的有机体.应努力构建权利型法律文化、限权型法律文化、程序正义型法律文化和信仰型法律文化,以推动司法赔偿制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行司法赔偿理念应是善理念、平等理念、秩序理念、公平正义与效率理念等的有机体。应努力构建权利型法律文化、限权型法律文化、程序正义型法律文化和信仰型法律文化,以推动司法赔偿制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任意羁押、超期羁押、羁押过程中的侵犯人权现象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不利子“依法治国”的实现,而且与国际人权法的准则相冲突,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如何借鉴国际人权法的普适价值理念,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