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 《科学咨询》2004,(9):34-36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制度贫困与人文贫困比经济贫困更为严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制度贫困和人文贫困造成了经济贫困,所以要彻底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变革农村经济制度,把"制度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导致我国的人民贫富两极分化也随之变大。所以扶贫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来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作和职责,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但是现如今由于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各省市有一定差异,所以面对这些不同的格局,政府针对新阶段的扶贫区的开发"一慢二大三不足"的现状,相应的产生了连片开发与资源整合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政府扶贫资金投入是减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了中央政府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集中用于连片特困地区,为提高政府扶贫资金减贫效率,本文以川西北藏区为例,通过建立反映政府扶贫资金与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政府扶贫资金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和贫困人口增收有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投向产生的减贫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完善政府扶贫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机制,优化扶贫资金结构和投向,完善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提高金融部门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校扶贫工作中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做出简单的描述,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主要表现为:伪造贫困事实,贫困证明不符实际;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和补助的申请审批中不合理现象显著;恶意欠费,使银行助学贷款的坏账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危害有: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公平心理,败坏了学校风气。而解决对策主要是从扶贫对象所在地相关部门、高校本身、银行、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黎 《经营管理者》2011,(1):111-112
贫困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不仅表现为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还包括社会事业方面的不发达状态,对贫困的界定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西藏农牧区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通过扶贫开发,西藏农牧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贫困区域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社会环境封闭等因素成为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这需要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牧民自身的扶贫开发意识以及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促进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最主要的短板。贫困主体主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则成为摆脱贫困的"拦路虎"。最大限度发挥贫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由贫困主体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由基层党组织肩负起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使命,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系列矛盾的关键。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党建+智力扶贫"模式转变发展观念;分类指导平原、丘陵、山区脱贫;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经济强化造血功能等途径,能够激发夯实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切实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一般定义为经济贫困,它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一部分已经由经济贫困转化为精神贫困,精神贫困生主要表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乃至对学校教育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有针对性地作一些对策引导贫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脱贫,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党重要使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作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多年来积极响应、深入实践,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偏远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降低了旅游扶贫精准度。本文通过对四川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9.
万育铭 《办公室业务》2020,(6):37-37,50
尽管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处于贫困状态,扶贫资金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精准扶贫"是近年来政府提出的扶贫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大数据则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使该扶贫政策得到高效的贯彻和落实,所以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重庆贫困农户的收入和生存状况已大为改观。然而与非贫困农户相比,差距却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意味着要限制利用生态资源,这毫无疑问会给生态保护地区的群众的生存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贫困便是其中的影响之一。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群体因保护生态而陷入生存发展困境的生态保护型贫困现象。这类贫困的产生与生存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对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缺乏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方面,精准扶贫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用生态保护地自身的资源和生态受益地区转移的生态补偿等资源解决生态保护和扶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生态保护型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即地方精英以群体或个人参与的方式,采用垄断、霸占的形式对扶贫项目与资源进行侵占与盘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别的精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扶贫开发的运作与发展,降低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使精准扶贫溢出效果甚微。克服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可从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引进适宜扶贫项目,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推动信息顺畅透明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突破,以提升扶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时政漫画     
扶贫“急躁症”
  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扶贫“急躁症”。有的急于完成扶贫指标,贫困群众的面貌还没改变,就被摘了贫困的帽子;有的搞起扶贫资源平均分配,非贫困户也被纳入充数。这样的随意操作,让扶贫效果变成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4.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大问题。中国自1986年开始的以政府发展援助为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贫困。虽然,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仍将在很长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因素多、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的途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农业产业化扶贫、易地移民扶贫三大工程,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乏力现象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权利与意识,导致我国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仍然存在"政府主动,贫困居民被动"等问题。要真正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实施旅游增权,巩固提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在增权视角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应在参与决策机制、参与经营机制、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优化。在后扶贫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的优化既需要当地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增加相对贫困居民在旅游精准扶贫各环节的决策权、经营权与考核权,又需要相对贫困居民的不懈争取、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的途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农业产业化扶贫、易地移民扶贫三大工程,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地区和非贫困县相比,西部地区和贫困县确定的贫困村覆盖了更高比例的贫困人口。总体上看,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县更大的瞄准错误,村级瞄准并没有比县级瞄准覆盖更多的贫困人口。中国政府扶贫部门需要在非西部地区和非贫困县改善贫困瞄准方式和提高扶贫机构的能力,提高瞄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的途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农业产业化扶贫、易地移民扶贫三大工程,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岩溶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分析云南岩溶地区脱贫的生态限制因素,提出建立生态型反贫困战略,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当地的发展和规划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