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以制造商提供服务为视角,研究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问题。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分别从制造商Stackelberg、零售商Stackelberg和垂直纳什三种不同权利结构情形,求解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均衡策略。通过分析服务成本与不同渠道权利结构下均衡结果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特征的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结果表明,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低时,RS价格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实惠型客户需求;当服务能力水平比较高时,VN服务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经济型客户需求;当价格比较高时,MS产品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专业型客户需求;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高时,产品服务融合策略能够满足品质型客户需求。最后,结合批发价格、服务能力水平、零售价格与服务成本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分析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知识编排在大型复杂业务组织的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组织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知识编排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人工智能”作为组织“数智化”的关键产物,可以大幅提升组织知识编排的效率,也为我们理解知识编排驱动下的动态能力演化提供了潜在的微观基础,但是现有动态能力文献尚未从“人工智能”开发与利用的视角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弥补这一理论缺口,本研究基于知识基础观的视角,聚焦“数智化知识编排如何促进组织动态能力演化”这一研究问题,以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提炼出知识获取、解码、筛选、编码、开发和探索等知识编排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小米科技得以从内外部业务实践中广泛吸收零散、静态的隐性知识并将其解码和重构成为以“人工智能”为内核的智能知识模块,而智能知识模块的进一步开发与探索则是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这一新兴理论框架既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微观基础视角,也扩展了知识管理和资源编排理论,同时为数智化赋能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顾客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涌现迫使企业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敏捷的产品或服务供应。现有研究中对于数据驱动供应链敏捷性的实现机理尚缺乏深入探索。本文从数据驱动视角出发,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发现:供应链敏捷性是企业动态能力作用的结果 ,供应链敏捷性的实现表现为"数据驱动—属性激活—动态能力提升—敏捷性触发"的动态过程,大数据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敏捷性。本文将供应链敏捷性划分为客户敏捷性、流程敏捷性和合作伙伴敏捷性。研究结果拓展了大数据的形态及属性研究,明确了数据属性与动态能力的内、外在联系,打开了大数据驱动供应链敏捷性的过程"黑箱",研究对发展数据驱动理论和帮助企业实现敏捷供应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企业社区参与(CCI)能使企业获得合法性。然而,CCI如何使企业获得合法性以及究竟使企业获得了什么样的合法性却鲜有探究。为此,本文通过对百步亭与万科十余年社区参与过程的纵向双案例研究,探讨了CCI各阶段合法性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发现:(1)CCI战略随阶段发展对CCI活动起动态引导作用;CCI过程中企业—居委会—志愿者的互动模式随行动者行为角色、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而演化;社区能力的不同要素在不同互动模式的转换中向更高层面提升;CCI过程中的互动直接形成企业内部合法性,同时,这些互动通过促进社区能力成长来形成企业外部合法性。(2)企业合法性是一个连续变量,随着CCI阶段的发展其内部合法性有在程度上积累增加,外部合法性有在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解析了企业合法性形成与演化的微观机制,揭示了企业合法性作为一个连续变量的演化特征,对企业通过社区参与来获取合法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战略性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与提升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微观基础。然而现有研究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多偏重技术因素而对创新的社会性因素重视不足,重视创新能力的绩效阈限而对柔性阈限关注不够,这限制了现有研究成果对创新实践的指导意义。针对现有研究的缺口,基于文献述评,本文首先界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结构,并从能力基础层次分析企业自主创新有效实现的关键所在。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以"知觉——响应"模型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企业创新能力构思进行开发,并利用419份国内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力由变异感知能力、信息诠释能力、创新决策能力与实施实现能力构成;该构思对企业绩效具有预测效度。文章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客户企业向IT供应商外包信息技术服务这一背景,考虑IT供应商不仅具有开发信息系统能力的私有信息,且其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对于客户企业不可见的情况,研究了客户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设计问题。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菜单来甄别不同能力的IT供应商,但是此时客户企业需要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同时,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有效规制高能力IT供应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但是相比于信息对称的情况,不对称信息下低能力IT供应商会存在努力不足的现象。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会降低社会福利和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客户企业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的行为也会减少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增加系统调试阶段的调试时间或者选择信息系统故障检出率高的IT供应商,可以降低高能力IT供应商的信息租金,并缓解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客户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中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企业界以及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然而,在现有研究中,有关服务外包中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升机制及其绩效影响的研究却十分零散。本文首先探讨并率先开发出服务外包中企业创新能力的多维测量模型。然后,本文借助知识转移理论,创新性地运用"动机、机会、能力"(MOA)框架,从服务承包方和发包方两个不同视角探讨并论证了承包方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本研究通过174份来自承包方的服务项目经理和战略经理的配对问卷探讨了提出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8.
朱晓红  陈寒松  张腾 《管理世界》2019,35(3):142-156
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的构建及其创新模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忽略了从过程视角对于创新模式演化发展的探讨,也未能凸显平台型企业情境的差异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本文聚焦于两家平台型企业的构建过程,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究平台型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创新模式演化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型企业构建情境的不同促进形成两条迭代创新模式演化路径;"位势—过程—路径"的动态能力三维分析框架能够有效解析迭代创新"开发—测量—认知"的动态循环过程;迭代创新模式演化也会影响平台型企业的构建以及动态能力价值的实现。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平台型企业创新模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运营实践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正在逐渐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思想,但对企业与消费者交易产生的价值提供模式如何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产生的价值共创模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1)企业与消费者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资源基础;(2)企业与消费者合作演化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能力基础,具体由识别资源、共享资源和对接资源3种能力构成;(3)企业与意见领袖、平民化中心两类特殊消费者的协同演化,构成两种营销转型路径:一是与意见领袖合作构建交易媒介,强化普通消费者的能力信任,二是与平民化中心合作构建交流媒介,提升普通消费者的情感信任。由此,本文基于协同演化视角提出了企业营销转型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强化了服务主导逻辑下企业与特殊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并使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营销转型领域得到深化和推进。结论对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转型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慧娟  王国顺 《管理评论》2012,(10):133-142
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动态能力作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物流服务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学术界尚未对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中部地区274家物流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对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资本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作用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本文研究结果为中国物流服务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组织学习来增强其动态能力和创造动态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聚焦于双元能力视角下微创新的实现过程和机制,结合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抖音短视频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驱动下,构建不同的双元能力以实现产品微创新的途径。研究发现:抖音短视频基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开发出不同的双元能力——技术、市场和价值双元能力;企业在产品创新的环节,通过不同双元能力的表现,实现不同的创新活动,最终实现产品的微创新改动。进而总结并提出了双元能力实现微创新的过程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郑晓明  丁玲  欧阳桃花 《管理世界》2012,(2):131-147,188
企业敏捷性作为引领"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时代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双元能力的理论视角,以海底捞公司发展历程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促进企业服务敏捷性形成的特征、过程与原因。本研究打开了企业获得服务敏捷性的"黑箱",详细并深入解释了企业层次和企业内部4种形式的双元能力形成服务敏捷性的根本机制,揭示了双元能力促进服务敏捷性的过程模型,说明了促使学习和创新能力从上往下、平级之间、从下往上流动的方法。本文所探讨的海底捞服务敏捷性的形成过程对中国企业提高服务敏捷性、以此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动态竞争的战略主题及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斌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2):112-117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静态竞争演变到动态竞争,核心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将过去的产品中心战略转变为能力中心战略,利用汲取机制和组织学习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赋能效应的实现方式及其资源能力边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直接促进了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生成,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能;数字技术应用对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企业创新活动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赋能方式存在差异。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生成效应在资源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中更显著,资源条件较好的企业则更多地从研发投入产出效能提升效应中获益;两种创新赋能效应的充分实现都需以较强的组织动态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离岸软件外包产业处于多变和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为研究动态能力提供了理想情境.根据国外最近研究进展识别该行业企业动态能力.通过对三个案例的纵向研究,我们发现离岸软件外包供应商的动态能力是个多维度的聚合构念,包括利用企业周边搜索、高管个人认知、组织机制实现的感知机会和威胁的能力,面向市场的及时决策能力,和包含人力资源开发、软件过程改进、客户关系管理三个子维度的改变资源基础能力.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对离岸软件外包企业动态能力构念的定义和操作化,对外包企业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震  宋萌  彭坚  张雨奇 《管理评论》2018,(11):46-56
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创新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不同于以往在产业、行业等宏、中观层面的分析,本研究基于微观视角,旨在考察一线员工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基于AMO理论,本文指出"领导"(服务型领导)和"制度"(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因素均会通过提升员工的服务创新能力、动机和机会进而提升其服务创新水平。以某商业银行的378名客户经理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会通过提升员工服务创新能力、动机和机会这三条路径而影响服务创新;服务型领导只会通过提升服务创新动机和机会而影响服务创新。进一步地,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型领导会协同影响员工的服务创新能力、动机和机会,进而提升其服务创新水平。本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有助于提升一线员工服务创新的"领导"因素和"制度"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对企业的服务创新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一个重要途径.而有效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技术接受方所采取的整合机制以及其自身的整合能力是影响技术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某重点汽车零配件企业与国外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为例,借助LISREL8.7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技术接受方组织所采取的整合机制以及整合能力是技术合作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发现,整合能力是整合机制与技术合作效果之间的关键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分别强调了资源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但资源的静态性并不能保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因此需要对静态的资源进行整合,体现出其动态性的特征。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以及竞争优势三者间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首次将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整合到一个研究框架下,构建了全新的理论模型,并以结构方程模型对东北地区18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打开了从资源到竞争优势的黑箱,动态能力在企业的外部资源识取过程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它在企业的资源配用过程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实践意义在于企业应该如何提升其动态能力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业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然而并不表明这些公司也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受到组织动态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技术创业型公司的组织动态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知识整合能力,即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信息与组织技术能力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创业型公司组织动态能力过程是影响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过程.本文通过对三家典型的技术创业型公司案例研究来解释有关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能力:资源基础理论的静态观与动态观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培伦  尚航标  李海峰 《管理学报》2009,6(8):1104-1110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演化过程,将组织能力区别为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企业的静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实力,企业的动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活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不同解释.据文献回顾,基于静态观而形成VRIN模型,基于动态观而形成动态能力模型.阐明了组织能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并且对静态能力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动态能力是对静态能力的一种扬弃.进而,提出了企业组织能力研究模型并探讨动态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