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又致力解决的问题,阻碍人才流动既有体制问题,更有观念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进行观念方面的转变,不但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连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要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深刻地说明了关于人才流动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很有必要对其来一番再认识.(一)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变动的总称.人才流动有合理与非合理流动之分.凡是有利于形成人才的最佳结构,有利于发挥人才最佳效能的称为合理的流动,反之则是非合理的流动.人才流动是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造就人才,人尽其才,人才新陈代谢的  相似文献   

2.
解决人才资源配置不当的办法之一是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流动包括两方面的动因:一是劳动者个人要求进行流动;二是用人单位需要人员流动。任何人才流动都将涉及三个方面的利益:(1)人才自身的利益;(2)用人单位的利益(这里仅指流动人员原属单位,不包括流入人才的新单位);(3)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中央提倡人才流动,冲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制改革现行人事体制以来,已经八个年头了。八年来,人才流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中心城市的人才向地方中、小乡镇企业规模性流动,至今没有突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86年在全国“星火计划”会议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发展地方经济吸引人才这个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根本突破”。“人才流动难以进行”。这种情况是确实的,对此,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才流动,不仅要有“能够流”的外部条件,还需要有“愿意流”的内在动因。那么,现在究竟什么是人才难以流向县乡镇的症结呢?我们认为是后者,即从总体上说,现在的问  相似文献   

4.
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构建,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劳动合同法》为标志,我国人才社会性流动规则已成体系,但司法保障问题依旧严重。以事业单位人员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争议处理为例,《劳动合同法》第96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沦为僵尸条款,特别是聘用制人员被迫辞职的法律适用被忽视。加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是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和自由择业权的必经之路,亟待清理妨碍人才流动从而影响司法裁判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司法解释。同时,应当确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法律适用原则,要求裁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由人事立法、劳动立法、单行职业立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构成的人才流动规则体系,提高职业素质和法律适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小蕾 《理论界》2014,(4):61-63
当前我国人才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的人才流动现象,亟需加以关注。我国现有的人才政策,过于倚重物质激励手段,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定位不准,过于关注人才自身,而忽视其社会属性,对生态环境等影响人才流动的新因素关注不够。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需要对人才流动中的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流动现象,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建新 《兰州学刊》2004,(5):222-223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的人才流动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现象 ,致使西部地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人力资源的流动 ,涉及到成本与收益分析以及对风险的权衡。政府应当为西部地区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 ,以此提高人才流入的预期收益和降低相应的流动成本。  相似文献   

7.
允许人才流动是保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来读报,忽然感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还不太一致。比如,我有一位朋友,是在大学任教的中年教师,最迎接受了另一所大学的聘请,希望从这个学校“流动”到那个学校。当他把这个想法向领导提出来时,便遭到了坚决的拒绝。理由很简单,就是:你已经对口了,不属于人才流动的对象。“专业对口”了,是否就不能进行人才流动? 诚然,允许人才流动,首先是针对那种用非所学,学用不一致,对知识分子使用不当的现象。不改变这种现象,就不能很好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会埋没人才。然而,做到了“专业对口”,并不等于就已经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还需要做很多的工  相似文献   

8.
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在我国成为有目共睹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人才流动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激励人才创新,并以其溢出效应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才流动也存在着风险,人才流失对流出地是一种成本或损失,并由此形成了流动人才与流出地之间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人才流动的特点,解析人才流动的正、负效应,提出化解人才流动风险的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尤其是高校人才流失现象进行了分析 ,指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人才流动已成必然 ,流动是绝对的 ,稳定是相对的 ,只有合理的流动才有活力。同时提出了高校人才流动的措施及稳定教师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流动是人才实践活动的一种现象,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人才流动的根源来自入的活动性和社会性,动力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人才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找到自己服务于社会的合适位置,人才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繁荣兴旺。随着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所有制的加快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何促进入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和认识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而增强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本文的初衷就在于此。一、纵观世界和中国…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在这迁移的人流中不乏各类人才。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它为各种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是人才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是我国古代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有关“文化圈”、“文化区”和“文化个体”(区域文化 )的层次、范围差别、理论依据以及各自相应的文化指标 ,并以此为标尺来衡量“闽文化”和“泉州学”的定位问题 ,认为所谓“闽文化”的“多元”(碎状 )、“难融”、“不平衡诸特征即表明它作为一个区域文化整体是不成立的 ;而“泉州文化”基本上是与闽南文化为一体的 ;“泉州学”若要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还需要按学科规范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4.
干部考评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长期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代有“八观”、“七观”和“五视”法。外国有情境模拟、面谈八步、加菲尔德和专家系统法。近年我国背遍实行了考德、考能、考勤、考绩、组织考察、同行评议、民意测验、定性定量分析等一系列方法。纵观古今中外考评活动,无不偏重考评者的作用(即“他评”),忽视被考评者的能动性,因而明显限制了干部考评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令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给人事管理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伴随自我举荐、自我选择(人才流动)和自我让贤等新潮流,“自评”已被引进干部考评中,通过与“他评”的有机结合而发挥出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人才流动魏兰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力量为手段配置生产要素以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在市场中流动,在流动中逐步得到科学的合理配置。人才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样要求在市场中流动,...  相似文献   

16.
郑秀斌 《理论界》2005,(1):62-63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测度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MD)在联合组织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提出,国际竞争力是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财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认为,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哈学派”以及波特的研究,我们可以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个国家产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表现为比较优势)和场环境的反应和调整能力,而作为其微观基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位“革命前辈”故乡村的调查,运用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外出劳动力占本村总人口的比例(DLF)作为被解释的“人口流动规模”的一个替代变量,并从外出劳动力预期收入差距(EID)、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AET)、本村非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PNI)和人均政府投资总额(AGS)四个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农村人口流动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四个因素对农村人口流动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AET)的系数为负,与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具有相反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革命前辈”故乡村具有重视教育事业的历史传统。我们还发现,由于受政治“名人”效应的影响,样本村庄人均政府投资总额(AGS)对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革命前辈”故乡村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政治资源,以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层面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过战后40年来的发展,世界经济、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现 象,即“象征”经济(又称“虚拟”经济,指资本流动、汇率和信贷流动)占了很大份额,“实际”经济(又称“实物”经济,指货物和劳务)与“象征”经济相比,占了相对小的份  相似文献   

19.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江广新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在这个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当时有所谓“楚村晋用”、“晋材秦用”就是其明显体现。因此,有些论者认为:“从一定意义说,一部战国的历史,就是一部...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善是美的基础,如果离开善,将无美可言。但孟子叉认为美高于善。他在论述理想人格培养的六个层次(善、信、美、大、圣、神)时曾提出“充实之谓美”的观点,而所谓“充实”,即指“力行其善”以达到“充满而积实”的程度,故美的层次明显高于善。孟子认为,人类的美感具有共同性的一面,这是正确的;但他否定人类的美感具有差异性的一面,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