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关于龙 宋代罗愿在《尔雅翼》卷28《释鱼》中引用五符的话,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真是世上罕见的怪物,想必没有人看见过。那么,龙是什么呢?学者们说:龙是蛇(闻一多);龙是蜥蜴(唐兰);龙是蜗牛(刘节);龙是鳄鱼(周勋初);龙是湾鳄(何新);龙是马(张紫晨),龙是蚕(骆宾基);龙是鱼(周国荣);龙是猪(孙守道等);龙是闪电(五笠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十二生肖与少数民族纪年古人根据十二种动物习性,附会五行学说,配以十二地支,用来纪年。十二生肖纪年古书记载见于东汉《论衡》。王充在《论衡》中指出十二生肖流行,已经受到统治阶级歪曲,蒙上了一层五行相克的毒雾,因而对之进行了批判。由此判断,未见书载的十二生...  相似文献   

3.
苗族龙舟话龙头文/钟凯琼苗族龙舟是苗族先民流传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龙形船只。它不仅舟身造型别具一格,龙头造型也颇具特色。中国传统的龙正如古代画家郭若虚先生《制作楷模》中描述的是一“九似”物,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的屠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成名 《世界民族》2001,3(3):68-72
西方国家也有龙的传说.西方人往往把龙当作一种凶暴的、恶毒的蛇怪,形成了毒蛇禁忌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普遍产生了屠龙观念.分析起来,这是西方人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起源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极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通过对各种关于龙起源的学的研究来了解当前龙起源的研究情况,然后通过对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出土的文物研究来深入探究龙的起源与蛇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点出龙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江萍 《民族论坛》2013,(10):64-65
读书年代,读过柳宗元的不少文章,诸如《江雪》《捕蛇者说》,道尽了人民疾苦与苛政弊端;寓言《黔之驴》,表现出了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但我最喜欢的是他那8篇短小精悍的游记——《永州八记》,将其目睹的自然美景与所感染的喜乐忧伤娓娓道来,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8.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9.
龙是农耕文化的象征.龙是华夏各民族共拥的图腾.在中华龙文化大系统中,各民族的分系统的文化现象千差万别.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龙观念产生的异源.苗族的"龙"以及由龙而构成的"龙文化"源于什么呢?一、盘瓠崇拜:苗族龙文化之源苗族的龙和龙文化主要源于盘瓠崇拜.盘瓠是苗瑶语族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男性始祖神.这在《后汉书·南蛮传》中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0.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借用中国的古典小说《杜子春传》创作的《杜子春》,但他不是机械的照搬原先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心情和对人生的看法,对母亲的爱融入到了其中,把自己积极,有为的入世观赋予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四川《民族》杂志今年第5期,有一篇赵龙庚写的《苏联民族理论的新思维》,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特推荐给贵刊,望能转载。四川读者龙秀眉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柳州地区歌舞剧团来京演出舞剧《灯花》。在记者招待会上,柳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话音刚落,悠扬的芦笙响了起来。一位身着棕色中山装的老人,双手捧着一把芦笙,一根长长的漂亮的羽毛飘拂着。他边吹边舞,声声传出动人的情韵。副局长说,这是我们苗族欢迎客人的一种方式。记者们高兴地鼓起掌来。这个老人就是广西著名的苗族民间艺术家、《灯花》编导之一龙老太。二十八岁进舞校 1954年,龙老太离开广西苗山,来到北京城。舞蹈学校的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任何一个过客的眼里,这(吉首)都只是一个平庸的都市。"尤其是寻找沈从文的世界的人而言,它只是一个中转站,此外别无意义。"从湘西走出、现居广州的专栏作家龙迎春在其2002年《品读湘西走进沈从文的家乡》一书的"吉首篇"中,开栏便以  相似文献   

15.
宋代广西羁縻州制,是在唐代羁縻州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使之日益完备的。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羁縻州建置关于有宋一代广西羁縻州县的分布与数目,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粤西文载》、《广西通志》诸籍综述如下。邕州(治今南宁)下左江共二十七州、四县: 龙(一作笼)州、忠州、冻州、江州、万承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七源州、西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龙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关论著层出不穷。同样,龙在藏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格萨尔王传》,还是藏族民间故事中,都可以见到有关龙的传说和记述。但是,青藏高原上的龙是否跟中原地区的龙具有共同的内涵呢?二者之间是否又有联系呢?对此本文将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代藏族因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多种不同的纪年方式。这些不同的纪年方式,固然丰富了古代藏族文化,同时又给后人(特别是非藏族人士)在阅读古代藏族文献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要减少这些麻烦,对古代藏族的几种主要纪年方式作一概略的了解是必要的。 1.十二属相纪年法该法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名称纪年,十二年为一周期,循环往复。公元1990年,以此法记之,则为马年。古藏人何时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纪年,现已不知。从敦煌古藏文手卷中的大事纪年可看出,至迟在松赞干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对文化与经济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的精辟阐述。那么,作为民族地区,如何按照《决定》精神来指导本县市、本区域建设和谐文化?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共巴东县委书记龙世洪。  相似文献   

19.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知识贫乏,人们对周围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无法正确认识而感到神秘。因此,许多民族先人都曾以某种动物为图腾崇拜。侗族及其先人则是以蛇为崇拜的主要对象。千百年来,蛇崇拜深刻地影响着侗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农业生产、婚姻择偶、传说故事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蛇文化,并世代传承,直到现代仍保留其遗迹。 解放前,在侗族人的思想观念里,认为山间的蛇不是普通的爬行动物,而是既可降灾又可造福于人的超自然存在物。人们多称之为“蛇鬼”,因它常出没于草丛,有的又  相似文献   

20.
周文德  詹莎莎 《民族学刊》2020,11(5):43-50, 137-138
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生肖地名是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二生肖地名最集中的省份当属贵州。贵州全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均有生肖地名,这个现象在我国省级政区里独一无二,特别是把生肖动物名用于标记农村集市贸易日期、集市贸易地点,进而成为地名,构成十二生肖系列地名,“生肖名+场”字地名是彝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彝汉共同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中国地名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地名景观。通过对贵州全省行政区划地名以及乡村聚落地名、社区地名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展示贵州省十二生肖地名的完整面貌,为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经过整理的基础数据和宝贵资料,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