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杨姞壶"谈古杨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山西曲沃曲村63号墓出土的"杨姞壶"是姞姓杨(扬)国女子嫁给晋国国君的自作之器.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姞姓杨国被灭之日,也是姬姓杨国受封之时.从"杨姞壶"的出土及相关史料来看,古杨国的地望在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的范村.今杨姓源于姬姓杨国受封于杨,后食采邑于杨,为晋灭后以杨为氏.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之西梁女国,学界一般认为是以隋唐时期西羌东女国为本事原型,然而考察东女国的历史记载及其特征,则与西梁女国并无联系。西梁女国的本事来源实即糅合了诸多海上女国的传说而成,如《山海经》的入水而孕、《大唐西域记》的执师子、罗刹女传说、明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郑和下西洋时暹罗国传闻等。受《西游记》西梁女国的影响,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清李汝珍《镜花缘》之女国均为海上女国。  相似文献   

3.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推崇此种观念.儒家所主张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状态,乃是<诗经>中的"民之父母",以及<尚书>等典籍中的"作民父母"者所能达到的水准.在仔细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民之父母"这一思想和古代社会机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经典之间对于这一思想的共同重视.文章亦对现代学者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作了分析和回应.  相似文献   

4.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靺鞨"?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靺鞨'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讲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5.
"国进民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界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之一,对此经济学家们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反对者认为这是一股逆市场化的潮流,长此发展下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前景堪忧.支持者则认为,当前的"国进民退"正是对前些年"国退民进"走过了头的矫正,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国家干预理所当然.还有学者既肯定又否定,既支持又反对,认为不要笼统地说"国进民退"、"国退民进"哪个对、哪个错,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军国主义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其形成乃是受其灵魂载体神道神国思想所支配与支撑。天皇制神国思想也经历了古神话神道阶段、复古神道之国学、江户水户国体论、国家神道等诸形成历程,天皇制亦随之勃兴起伏而“万世一系”“天壤无穷”。天皇制所谓“神道即皇道”的“神皇一统”之“国体的精华”的本质又决定其无不充满军事侵略性。  相似文献   

7.
崔鸿《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史最系统的最早的一部专著。由于崔鸿的生活年代与十六国时期接近,能够看到十六国诸国一部分“国史”以及十六国、东晋和南北朝前期人所撰写的十六国史著作,言之有据;又由于崔鸿写作态度十分认真,虽受北魏正统思想影响,视十六国诸国为僭伪,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来看,书之客观。因此,《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很高,不论是研究中国古代通史、断代史,还是  相似文献   

8.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乐浪国纪事有很重的传说成份,这主要是受内地传说影响演变而成的;尽管历史上可能存在着一个“乐浪国”,这个“乐浪国”与《三国史记》中的乐浪国也没有什么内在联系。朝鲜半岛某些学者将这些纪事完全作为史实来阐述是错误的,而将此“乐浪国”夸大其辞,并作为汉朝未在朝鲜半岛上设置乐浪郡的证据,则更是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9.
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探讨古代东瓯国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是在侯百朋提出的瓯与岙的关系的看法之后,继续探讨"瓯"的原始意义来自浙、闽沿海的一种地貌,很可能是岙这种地貌,瓯即岙.二是以<逸周书>为主依据探讨古代瓯人与商周朝贡体系的关系.三是对东瓯王驺摇的姓氏进行探讨,认为驺摇为"州句"裔,驺即"州",以证明驺摇确为越国王室后裔,并考证驺摇之"摇"有君上的意思.四是探讨东瓯与徐的关系.五是从铜鼓、鸡骨卜两种风俗推测东瓯、西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史书中所载古掸国的地望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本文从掸国所走的永昌道、日南道路线入手,结合中外史料,经过初步研究,认为掸国是印度次大陆上天竺国中的一个中、小国家。  相似文献   

11.
邾国的地理变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问题。围绕邾国在邾文公之前的初封地、在迁绎之前邾国曾在何处建都以及黄冈之邾与山东之邾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一直有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贯胸国"民俗信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本是研究上古社会的一部信史。若以神话释之 ,愈见其怪诞不经 ,自然难窥其本来面目。贯胸国就是该书记载的古方国之一 ,至今令人费解难读。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剖析 ,是重新了解和认识上古社会先民生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大型电视艺术片《国之瑰宝》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数次播 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国 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是一 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的优秀电视作品。 艺术片《国之瑰宝》 的创意 者为该片的总策划兼总导演李东 鸽,他毕业於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是郑州大学的计算机软件教 师。李东鸽导 演生长在一个 高级知识分子 家庭,自幼受 到文化艺术的 良好教…  相似文献   

14.
阿嵯耶观音造像最早出现于《南诏图传》中.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一直都盛行着观音化身说,《南诏图传》重点描述的就是阿嵯耶观音化为梵僧宣扬佛法,其形象在图卷中频繁出现,借以烘托其神圣的地位.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地位最为尊贵,同样也是最受百姓敬仰的神祇,其造像身姿纤细、头饰高耸、发型精致的艺术特征,皆与唐宋两代的观音造像有所差异,颇具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过来,由此产生的“家国同构”观念不仅未能促进家与国的良性互动,反而使两者拉开了距离和走向对立。同时。它还将出于自然之情的孝与忠互相结合,要求臣民对君主不仅要作理性上的绝对服从,而且还要作感性上的父权认同,使其政权的“合法性”变得更加牢靠。最后,它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倡导民主政治的今天,匡清旧义,对这一观念作清醒的认识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雅·彤弓》是“天子锡有功诸侯”之诗。诗云:“彤弓弨矣,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受言藏之”,毛传,“言,我。”“受言”即“我受”,“受言藏之”即“我受藏之”。郑玄笺不从毛传,他说:“言者,谓王策命也。王锡朱弓,必策其功以命之,受,出藏之,乃反入也。”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登基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派遣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年间,"日落国"入明朝贡,然而"日落国"究竟位于何处,至今是一个谜.事实上,中国记载的"日落国"即阿拉伯人所谓的Djabulsa,中国载籍中又称"茶弼沙国",指的是欧洲,而永乐年间入贡的"日落国"即罗马教皇国."日落国"的入贡,是明代外交和郑和下西洋的一大成就,也是中欧关系史上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一、从"诗国"和"诗派"说起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  相似文献   

19.
"庄骚"合称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明以前,多着眼于艺术文章之同,而其后,始多言其思想感情之同.明清之际,陈子龙等士人把超脱此世的情怀与忠国之情、怨世之心相结合,赋予庄骚合称新的时代内涵,也体现了易代之际士人的特定情感心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国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我国宪法学界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这与人们没有挖掘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不无关系.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不能泛泛地以宪法的价值根基来进行论证.作为一项具体的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其必须具有针对性.人的平等的理念是社会国原则得以产生的逻辑前提;人的团结赋予全体人以主体性,并使其去阶层化;人的发展是该原则的目标.三者从不同的维度奠定了社会国原则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