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平 《华人时刊》2009,(6):83-83
在纽约旅游,我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七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2.
魔影伤人 人心慌慌 艾达是纽约长岛附近一家医院的女护士,她年仅23岁。2007年4月4日这天深夜12时许,艾达乘地铁去医院上夜班。深夜的列车上人很少,艾达上的那个车厢里只有三四个乘客,都在隆隆的车声中昏昏欲睡。列车很快就到了世贸大厦遗址站,艾达起身到车门准备下车。  相似文献   

3.
李忠东 《社区》2010,(25):58-60
驾照作用少不了 对于纽约人来说,证明身份用得最多的是驾照。不论购车买房,还是办保险炒股票,只要拿出驾照,办起来就方便多了。在美国,公民没有户口,也无身份证,更不像我们一样有锁在柜子里的个人档案。与驾照同等重要的是信用卡,它为消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美国人不习惯身上带现金,即便是家里也不怎么放现金。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余平 《社区》2008,(30):55-56
前段时间我利用年休假到纽约旅游了一趟。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进入纽约市区。在一家酒店安顿好后,我到旅游问讯处拿了一张免费的纽约地铁图,又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7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5.
常贵武先生,曾是沈阳市公安局刑警,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去了美国。没想到的是,人在纽约的老常,却与当地的一名女贼展开了斗智斗勇,后来终于将这名美女大盗绳之以法,在异国他乡再现了中国刑警的英雄本色。前不久,老常回国探亲时,向笔者讲述了这一段有趣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走在美国纽约街头,无论是在高楼大厦林立的曼哈顿,还是中文招牌遍布的法拉盛,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小商贩在销售报纸、热狗、水果、衣物、手包和旧书等,这已经成为纽约市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街景。目前纽约已有2万多个街头商贩。  相似文献   

7.
杨叙 《社区》2010,(31):56-57
作为世界知名城市,纽约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它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其文化活动之丰富、吸引世界游客之多使它获得了"世界的首都"之美誉。我想,这便是所谓世界城市软实力的内涵所在吧。  相似文献   

8.
沈克明美 《社区》2008,(28):52-53
两年前,在纽约市内一家杂货店工作的廖先生告诉我,他中了“彩票”——得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所谓“彩票”,实际上是老廖向政府申请,通过抽签方式,分到了一套低收入住房。  相似文献   

9.
裴庆美 《社区》2014,(28):61-61
居住在纽约的哥哥从网上给我和妈妈订好了飞机票,邀我和妈妈去玩。本来不想去的妈妈,这回不得不去了。妈妈不是不想哥哥;是舍不下天天去公园跳舞的大妈们。妈妈说,去纽约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哪有和我老姐妹们一起跳跳舞开心啊。哥哥哈哈大笑说,咱住在华人区,跟中国差不多,邻居大妈也不少'您很决就会融入她们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与一位房产经纪人约好,下午3点到花园宾馆喝咖啡聊天,但她失约了。第二天,她打来电话解释说,昨天中午,带领一位客户在曼哈顿租房,业主与房客谈好协议后,去物业管理公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与一位房产经纪人约好,下午3点到花园宾馆喝咖啡聊天,但她失约了。第二天,她打来电话解释说,昨天中午,带领一位客户在曼哈顿租房,业主与房客谈好协议后,去物业管理公司登记,结果搞到晚上9点,审查手续还没办完,客户不能进住。  相似文献   

12.
赵锐  董波  王辉 《金陵瞭望》2009,(7):48-50
1899年秋,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在抓回的中药中,王懿荣无意发现“龙骨”上有刻画的符号。王懿荣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买下药店所有龙骨,又委托药贩重金收集龙骨1500多片。经王懿荣精心研究,甲骨文——这一淹没已久的古文字看见天日,举世为之哗然!人们惊讶,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居然如此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就像饮料瓶上的标签,如今我们已经这么打上条码:陈丹青是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各种报刊、杂志、讲座中出现,为讲艺术、辩是非、匡正时弊作着愤愤然的笔唇之械。不管曾经有多少人认为自己像发现苍白艺术中惊鸿一瞥的血性般发  相似文献   

14.
一位做钢铁和石油生意的商界大亨——拉赫尔先生来到超级富豪服务公司,经过一番愉快的交流,他最终选定了苏熙曼这位东方女孩作为自己的花钱顾问。拉赫尔先生拥资10多亿美金,分别在美国、丹麦、挪威和中国上海拥有9  相似文献   

15.
在《天真时代》中,华顿夫人用精细的笔触刻画出"老纽约"社会的人情世态,表现出镀金时代上层社会优雅精致的社交生活以及他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严格性。但是她又不动声色地用反讽和对比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剥掉了他们身上的伪装,露出了"老纽约人"极力掩藏的虚伪、势利和冷酷。  相似文献   

16.
余平 《华人时刊》2010,(3):85-85
我刚到美国不久就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运转起来相当困难,我努力工作勉强保住了饭碗,可薪水一下子降了五成。妻子要照顾刚出生的女儿无法出去工作,即使出去也很难找到工作,我们的生活一下子难以为继。街区为我家申请了食品券,尽管每月可以免费获得400多美元的食品,可到了月底  相似文献   

17.
他年逾六旬.警帽下露出花白的鬓发.在帽徽领章的衬托下,威严中透露出慈祥。在一群年轻的学警面前,他挺直的身板.保持着一名老警察老党员特有的威武。在他的眼里藏着炭火似的光点.温和地燃烧着.他就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老教师余中枢。  相似文献   

18.
丹若 《北京纪事》2009,(3):26-28
最牛的美国教师靠着打工挣来的钱,我开始了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学必有师,我所遇到的几位美国教师,虽不是名气冲天,却都个性十足。教英语写作的老师,讲起话来是标准的娃娃音,嫩声嫩气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人在纽约》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新移民文学早期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凭借“群选经典”效应建立了新移民文学与当代文坛、国内读者、文化市场之间的共生关系。因为市场化的操作手法,两部作品给新移民文学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原罪”),同时,在写作上,它们也开启了新移民文学自叙传小说、世俗品格、代际特色和移民情结等鲜明标识(“原味”)。多年来,新移民文学一直沿着《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开辟的道路前行,摆脱“原罪”“原味”的束缚,以主体意识乃至间性意识努力超越,这将成为新移民文学保持个性、继续繁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座“沙漠牛校”——“幽泉学院”。这所学校的录取率比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学还要低,每年只在美国最优秀的中学招收最优秀的20余名男生。从这里毕业的学生统统都不需要考试就能自由选择中意的大学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