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分析名著时,很少有人把作品文本所反映的信息话语在当下语境解读,更多的是在历史语境中阐释。本文就麦尔维尔的《白鲸》从作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出发,观照作家创作的社会前瞻意识进行当下语境的解读,充分认识文学名著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
回族作家石舒清坚持以自己的创作展现故乡西海固,反映生存于那里的回族的历史变迁、情感生活与文化要义,以对故土、母族的坚守抵达对文学纯净性的坚守。这种以“坚守”为特色的创作姿态对当下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取向选择与文化身份建构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下散文创作中涌现出不少追问"自我"的文化反思佳作,它们的反思视阈较之新时期反思文学更为宽泛,寄寓着作者对人生苦难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有着人类性主题的深刻内涵,并以其真实而丰富的体验,睿智而明净的哲理,从容而娴熟的表达,重构散文的深度、高标诗性和思性。文章以三位代表作家的作品为个案,就当下散文创作的文化反思现象作一释读,分别涉及历史人生反思、自然生态反思、伦理亲情反思。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路遥的道德追求,以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城乡交叉地带个人奋斗者为切入点,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分析认为,作家之所以力图综合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长处,建立一种基于人情与人性的以"善"为最终旨归的完美道德;这与作家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有关;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下价值的多元选择,路遥的道德追求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但是其严肃的创作态度、执着的精神追求以及作品所洋溢的道德力量和诗性气质是我们享用不尽的财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陕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无疑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本文却选择了三位大家之外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将当下陕西文坛划分为三大块来论述,一块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代表性的作家有红柯、马玉琛,另外还有在媒体工作的方英文。一块以文联作协系统为主,代表性作家有高建群、叶广芩、冯积岐等人。一块为60后、70后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有寇挥、李春平、高鸿、刘晓刚、王晓云等。上述作家,本文一一梳理了他们的创作历程,并对他们的创作面貌艺术风格做了评述。文章分析论述了陕西文坛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还特别对作家近期创作倾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比较了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特征和创作优势,指出了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孙犁的作家修养论中,“道德”是作家修养的第一要义,是作家的为文之道,以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理想”的两个层面—人文理想与政治理想—分别代表了对孙犁影响颇深的五四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对作家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作家创作的灵魂,与对作家的道德要求互为补充;“热诚”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是保证作家高尚修养能够提升作品格调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实现人格与文格的统一,达到孙犁所倡导的作家修养与文学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滑坡与失范是目前文学界及其它社会各界言说的热点问题之一。道德意蕴的偏失及道德关怀的匮乏是当下文学创作中一个显在的事实。作家、艺术家作为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其职业道德素养是建构文本道德涵载的主体基础 ,也是目前文学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基督教的道德、伦理基础理论阐述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作家,如雨果、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等的创作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赵树理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立场。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立场,并不仅仅是感到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与大众文化传统的距离,而是还有其自身先天的文化环境、生活阅历,以及个体知性力方面的原因。在解放区文学创制的形势下被当作文艺的方向来推崇和借重后,赵树理仍有自己所要坚守的文化立场、人格操守、道德底线与政治原则,他的价值取向与《讲话》精神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另外,想象力的缺乏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乡土民间的精神狂欢。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是赵树理艺术潜能的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12.
在想象概念发展史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努力功不可没,他们分别从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推动了想象概念的历史发展,使其最终被确认为文艺创造的本质力量。文章通过对该派代表性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诗学中想象观的梳理分析,论述了想象概念在他们手中的丰富与发展,即想象与幻想的基本区别,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提升,想象所体现的审美功能与道德意义,以及他们对前人理论的吸收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阐明其想象观对促进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发展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威反对道德行为选择中脱离经验的教条化与僵化做法,提出了“道德想象力”概念。“道德想象力”是使不在场成为在场、从“能是”感知“所是”的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过程离不开想象、慎思、抉择等道德想象力的发挥,其要旨是理解当下行动的意义并努力增加当下行动的意义,使道德行为成为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人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具有自由、开放、跳跃、飞翔、浪漫、跨越、形象、活跃、多变、夸张、神奇等心理特征。想象活动是人脑中原有意象在外部刺激和内在动机的双重作用下与现场客观物象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想象分为文艺想象与科学想象;文艺想象是文艺家创作的源泉,蒋孔阳先生提出的"幻想不是想象,但想象却离不开幻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科学想象是推动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命题过去只认为是指明了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及想象自由的特点。本文则认为该命题概括了艺术想象的普遍规律。“迁想妙得”不仅指艺术形象要超越生活形象 ,发生形变 ;并且指要发生理变 ,即在艺术想象中由遵循生活逻辑、理性逻辑转换成遵循艺术逻辑、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17.
心理现实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在创作中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其早期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展现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化生活,同时体现出强烈的道德感,表现出作家创作的自由和艺术的自足自律。这种艺术化的处理现实生活技法将浪漫想象与现实氛围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其中富有的道德意义,使作品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灵活娱乐性并兼具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想象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使道德行为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显得那么呆板。但是道德想象力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却受着惯性思维的复杂影响:惯性思维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推动着道德想象力的发挥,惯性思维的偏见、惰性和思维定势却牵制着道德想象力的发挥和发展,并且这种牵制作用居多。通过填充生活资料、培养道德情感以及合理利用惯性思维的控制作用,打破惯性思维的刻板模式,促使道德想象力得到释放,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人们成为一个合格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19.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 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 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勇毅,是古代中西带有共同性的道德规范.儒家视"勇"为"三达德"(智、仁、勇)之一,足见勇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伦理思想中,与勇德紧密联系的概念还有"毅"."勇"、"毅"联用,表示勇敢坚毅,它要求人们勇猛无畏、见义勇为、信勇刚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勇于进取、勇往直前.无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还是科技创新、艺术创造都离不开勇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勇毅品质,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推动职业活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