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敏锐地捕捉每一个新闻契机顾执中是上海市浦东南汇县周浦镇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幼年时代,他家为了躲债,除夕之夜,常常东躲西藏。而童年的顾执中为了维持生活,他抱着家中仅存的一点东西出入高柜台的当铺,这种难堪的生活给顾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这就是他后来充满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去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牧师介绍他到教会学校中西中学去读书,在那里他苦读了五年,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后来他又获得了到外国监牢、水上巡捕房等地方去教外国人学上海话的机会,他有条件接触外国人,英语说…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席江泽民去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历时8天,走坊了7座城市,日程之满,意义之大,令人惊异。尽管如此.江主席仍抽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会见过4位非官方的人物,由此,迂4位人物亦令世人瞩目。他们是:著名教授顾毓、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电脑巨商王嘉廉、宗教家葛培理。读者也许会问,这4位先生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耄耋恢恢故国情--记国际著名教授顾毓在美国历史名城费城住着一位世纪中国老人,他就是国际著名教授顾毓。1997年10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专程登门拜访了他。这则消息通过电波传遍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3.
鞭炮,锣鼓,狮子舞。中国广东省揭东县(原揭阳县的一部分)曲溪乡的最高学府──梅岗中学新校落成典礼于1993年10月19日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欣然为该校题写校名。当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为学校题写了校匾。当会议主席回忆这所学校新建过程时,人们的目光一齐投向贵宾席上一位年高德助的老先生——一他阔别30年后,1978年第一次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故乡的教育事业;他作为校友,提出了“改建、扩建不如重建”的老校新建方案并慷慨解囊,捐资7O万港币,兴学育才;他不辞劳苦,远涉重洋,往返于家乡与泰国、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4.
翁元 《人才瞭望》2014,(11):67-68
我记得是老先生(蒋介石)的幺孙子(蒋)孝勇,升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先生见到孝勇剃个大光头,就问孝勇:"这是怎么回事?"孝勇十分吃惊地说:"阿爷,你不知道啊,我们老师叫我们大家要理‘中正头’,就是要理光头的意思,好像全台湾中学生都是理这种头!"据说,老先生听了之后,有些不高兴。他不高兴的原因,除了心痛孙子理光头之外,他也对外人对他的"光头"的误解感到不悦。我们因为跟随他时间久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以美国总统为题材的人像摄影师,乔治·泰姆斯(GeorgeTames)有太多可供回忆的东西。在为时54年的光影生涯中,他从照相机镜头里捕捉到一个又一个难以忘怀的瞬间……194O年,在罗斯福总统第三届任期开始的时候,泰姆斯第一次到白宫执行任务。他和同来的摄影师被送到空无一人的椭圆形办公室,把照相机装上三脚架。15分钟过后,当他们再一次被带进来的时候,罗斯福已经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了。在摄影师们摆弄照相机的当儿,罗斯福把头往后一扬,摆出他那极富戏剧性的夸张姿势—一得意洋洋地夹着香烟,裂开大嘴露齿而笑,一面说:…  相似文献   

6.
顾况是接续盛、中唐诗风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的儒家思想与作为精神安慰的佛道文化,使他的思想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也使其诗文创作呈现出新的美学风貌。在社会环境、文坛风气不断变化的时代,顾况也在不断地对文学观念进行探索,自觉地追求文学理论,对之后的中唐文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才七十岁     
我在美国丹维尔博物馆授课的时候,某日,一位老先生打量着我说:“你看起来相当年轻,不过二十五岁吧!”  相似文献   

8.
他一直记得十六岁的那天,是春天的薄暮吧,十六岁的少年,快速骑着单车去参加一场足球赛,因为晚了几分钟,他生怕入场晚了被教练骂,骑得太快了,拐弯时,一个女子轻飘飘地倒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他在办公室门口站了几分钟了,好几次鼓起勇气轻轻推了推门,当门轻微地挪动了一下位置之后,他立刻又像触电一样迅速把手收了回来。如此反复了几次,他急出了一身汗,却还是不敢走进去。  相似文献   

10.
印名片     
一个财务顾问收到新印的名片后,气极败坏地打电话向印刷厂抗议:你们搞什么鬼?我的名片印成“专业顾门”。少了一个口啦!印刷厂真诚道歉并答应帮他重印。数日后,重新印的名片寄来了……上面头衔印着:专业顾门口!  相似文献   

11.
听到钱学森老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的心中无比悲痛。钱学森同志是我从事航天事业的启蒙者、领导人。我在1957年7月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钱老任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在此期间曾多次近距离地接触钱老一一听他讲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一晃数十载过去了,但每当我回忆往事,仍感觉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告诉我们:人类只有把脚伸到地球的三十八万公里之外,才有第二个落足点——月球。1961年5月5日,美国人阿兰·施帕德只向外迈出了二百公里,可他从未感到他那一步踏空广,因为就是他那一步之后,人类才推心勃勃地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月球c八年后的一天,另一位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功地把脚踩在人类梦寐以求的月球上。出师未捷心先“死”1961年4月12日清晨,正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可可滩的假日酒店里做着美梦的阿兰·施帕德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他捶了捶脑门,抓起了电话:一什么事片“施帕德队长吗?您听到那事没有?”那声音非…  相似文献   

13.
1986年3月3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王大流、陈芳允、王法昌、杨嘉墀4位都已年过古稀的老科学家聚集在一起,上书党中央。事隔两天,邓小平同志即在报告上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推延。”党中央、国务院立即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认真全面地分析论证,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今年恰逢“863”计划10周年,我和王大姐老先生早已熟悉,自然要登门拜访。王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虽已重查之年,却眼明耳聪,对于一幕幕逝去的岁月,他不仅记忆犹新,而且能用科学家的思维来透视世界,使你丝毫不怀疑他仍然坚…  相似文献   

14.
1981年,刘啸东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系。 1982年起赴美国国学,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后、纽约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0年,开始担任华尔街一家证券投资公司董事主管。 1999年年底,在海外求学、工作近二十载,正值事业巅峰之际,刘啸东毅然决定放弃海外的职位归国服务,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赴美留学 刘啸东是河南省文史馆馆员、郑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家骥老先生和夫人王 膝下的幼子。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春风里,刘啸东和他的哥哥、姐姐三人同时题名金榜,是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  相似文献   

15.
卓科达,一位叫弗思特·斯特克威尔的美国专家的中国名字。我在中国外文局大楼地的办公室见到他的第一印象是:背阔胸宽、身材魁梧,性格直爽、举止儒雅,尤其是眼镜架下凸起的高高鼻梁,更强化了他是个老外。然而,与他的个头相比,不协调的狭窄办公桌,上面放着几套已磨旧的工具书,以及与几位中国同事挤在一个不大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公室里共事,他又显得非常的中国化。据单科达先生介绍,尽管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他是首先会说中国话,然后才会讲美国话的O1929年,他出生3个月便由当传教士的父母放在一个篮子里带到中国,先是在福…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7日,就在“9·11事件”所引发的美国对阿富汗空袭开始的时候,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萨文迪(GavrielSalvendy)教授坐上了从底特律飞往北京的飞机。10月11日,在清新俊逸的清华园,萨文迪教授从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的手里接过聘书。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他成为新中国清华大学第一位年薪10万美金的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建国以来第一位“洋”系主任也就此产生了。在清华工业工程系成立大会上,这个长着金黄色头发、戴着眼镜、身材健硕的美国院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激动地向来宾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热情深深感染了…  相似文献   

17.
施钦仁先生今年75岁。他从事麻风病研究50年,因成果卓著,而被载入《世界名人史册》1985年来华后,在中山医科大学工作。担任过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顾  相似文献   

18.
相反相成构成了他的神秘长,足迹遍及全球却无心揽胜短,约会以分钟计时不看表说起笑话有过不及,谈及工作严肃有余,把武打刺激片当作轻松荒洒又一回,然真正的极乐世界是那个给人类无限方便的机器人乐园,他在无穷艰苦无穷疑问无穷否定中搏击的极乐世界。是实验室苦行僧般的漫长时光。谈自忠是我们的老朋友。春天,我们在美国访问,他一再邀请我们去密苏瑞州圣路易斯城他的学校去做客。可他的工作太忙,几次电话联系好的日程都因他在异国奔波而落空。不去不行。终于,在他回来的几天里我们如愿以偿。接风:家宴中引出的突话这位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19.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外来移民的孩子在学校比他们的美国同学学得好,但在这些孩子变得“美国化”之后,他们的成绩却下降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鲁本·兰伯特说,这一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对帮助移民儿童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经赖以生存的制造业的职业正在美国逐步消失。兰伯特在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年会上说:“在美国呆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一些坏习惯就越多,比如戴着耳机学习,等到最后一分钟才为考试而复习。”多项研究表明,移民儿童在学校的成绩要比美国儿童的好。这项研究则表明,移民儿童“美国化”之后,就朝着他…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