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当战争的烽火燃烧至我国东北边境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2年9个月的殊死战斗,为朝鲜半岛赢来了和平。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沉重的代价,成千上万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血洒战场。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是美国电影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作为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美国只要经过自身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实现自身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来取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来取得成功。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对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描述,阐述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自我依靠与奋斗和个人成功是美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与福山所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两部名著的共同论域。福山在托克维尔的基础上,将自由民主上升到普世原则的高度,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但美国现实中存在的严重经济不平等使二者所论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6.
在他出版的自传《我不是老外》中,他说:我永久离开美国,是要跟着中国人往前走。最大愿望是能真正成为“南京人”! 相似文献
7.
8.
刘国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改变了美国的战略态势,使美国由此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诺顿美国文学选读》看美国文学经典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30-38
以《诺顿美国文学选读》为主要资料,察看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近30年来美国文学选读对美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不断重新认定,通过描绘这一权威美国文学读本对弱势群体文学的逐步关注,揭示了弱势群体文学在美国正在得到高度重视,并且对繁荣美国文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佳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4):133-142
重新认识美国,首先是重新理解当代美国国家体制。20世纪以来,围绕国家体制,美国发生了双重嬗变:一方面,分权结构向行政集中,整个行政系统自我强化,党派政治也在客观上托举起超级行政权,最终促使一种新的行政主导体制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由于新体制与18、19世纪的美国政治传统背道而驰,为了证成新体制的合法性,美国知识界在批判和辩护的相反相成之中,共同推动话语变革,呈现出一套整体连贯又充满张力的合法化叙事。这一体制与话语的双重变迁耐人寻味,对于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把握当代美国的政治机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际论坛》2020,(3)
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和安全利益的一致性是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而美国作为盟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定位与转移则是影响联盟稳定及美欧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期间美欧有着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一致的安全利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亦奉行欧洲优先战略,由此确保了大西洋联盟和美欧关系的稳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这给原本以维护欧洲安全为主要使命的大西洋联盟造成强烈冲击。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收缩全球战略,加速推进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欧安全利益分离加大以及双方对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大西洋联盟具有离心力和稀释作用,促使其日趋松散化,甚至有滑向某种松散的交易联盟的风险。未来大西洋联盟或仍将持续,但由于存在内部缺陷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在蜕变中走向衰落的长期趋势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凡是到过新加坡的人,无不对这个城市国家优美的环境、盛开的鲜花、绿色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所吸引。就连一些来自欧洲国家的游客也都为新加坡这鸟语花香般的环境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3.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42-48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美国政府先后派遣赫尔利和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矛盾,美国的对华政策逐渐从扶蒋联共、限共走向扶蒋反共。中共对美国的态度也从合作、中立、走向敌对。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以同苏联争夺为核心,并把反苏与反共相联系,形成两种制度之争,随着美苏冷战在欧洲逐渐兴起,美国对华政策也坚定地走向援蒋反共。中共顺应中国革命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中美苏三国四方之间的各种矛盾,在冷战与内战的交织中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吕香芝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6-91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从属于其遏制苏联的整体战略目标。头一个十年里,美国对苏联、东欧一视同仁,实行全面遏制。1956年苏共二十大激发了东欧国家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传统和对苏联控制的不满情绪,波兰、匈牙利人民率先挥起了争取自由民主的大旗。在应对东欧政局的变化时,美国“解放”政策的不可操作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欧政策由“解放”转向“演变”,通过鼓励东欧国家内部的自由化进程,扩大与苏联之间的裂缝,使其逐渐向西方靠拢,最终使其制度发生和平演变。这是一条分化瓦解苏东阵营的路线,与“解放”相比,该政策更注重具体实施的灵活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论坛》2021,(5)
拜登政府近期完成了对关键产品供应链的审查,认定美国供应链存在安全风险,未来供应链政策将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弹性优先。全球供应链企业向来奉行效率原则在全球配置资源,拜登政府要求供应链安全优先,其本质是经济问题安全化,通过假想的美国安全威胁来改造全球供应链现有秩序,打造更有利于美国的体系。导致美国供应链政策转变的因素包括依对手实力和政治制度差异来识别安全威胁的国家安全观、在战略竞争中胜过中国的意图以及疫情中对供应链脆弱性的认知。供应链安全与弹性优先实际上是要求企业放弃成本与效率的考量,必定因逆经济规律而阻力重重。2021年的新疆棉事件表明,拜登政府可能将其政治意图捆绑于全球供应链标准之上,借供应链合规的力量改变企业的决策导向。本文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指出,新疆棉事件的实质是美国政治权力操控跨国经济场域中的私人规制机构对中国进行打压。我国可依据反制裁法对美国的不公正做法进行反制,并建立元规制体系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公开、公平、公正治理。企业应增强供应链治理意识、合规意识和问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先贤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93-96
历史上美国对华既有友谊又有侵略,既有合作又有对抗,既帮助过中国也多次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当前,美国虽然认识到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在实施所谓“重返亚洲”战略中,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包围与遏制。本文以史为鉴,简要回顾历史上美国对华的政策行为,加深对美国极端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本质的认识,以资正确处理中关关系和有效维护中国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两个首尾相接的特殊时期,即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内战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恐慌时期,以国民利益为切入点,阐述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在历史上的作为,以及两党之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从地缘战略理论看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巧玲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地缘战略理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美国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其对华政策,政治上,推行其“民主”政策,利用“人权”外交,策动中国内乱;经济上,又拉又打,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阻滞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昌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93-98
美国霸权在衰落。其衰落的起点是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其折射点是2010年美国安全战略的转变。美国的绝对实力仍无任何国家出其右,其霸权衰落是相对实力衰落的体现。美国霸权虽在衰落,但由于其绝对实力的强大,仍会延续数十年;虽在延续,但由于其剥削世界的本质和地区大国的崛起而不可避免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