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个角度看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海 《社区》2001,(2):31-32
从词源学角度谈社区 社区一词是费孝通教授由西文“community”翻译而来,它融原文的“社群性”(社)和“地域性”(区)两个意涵于一词,可谓传神之译。community与communication(交往)和communal(村社的)系同源词,更凸显社区的人际沟通和社群整合的一面。一共同的地域或空间有助于加强人际之间的互动,产生心理上的亲和。但社区并非单纯的空间概念,它更主要由共享的价值利益、共同的背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它意味着亲密的人际交往,深厚的感情,道德的承诺,社群的团  相似文献   

2.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政治哲学,既强调公民是城邦政治的参与者,也强调以德性为中心的共同体善。后者是当代社群主义的思想资源。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从强调善优先于权利转向权利优先于善。正义从以共同体的利益为依归转向以人权或基本权利为内涵。当代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歧在于诉诸共同体的善还是诉诸权利为其理论重心。然而,阿伦特所提出的公民权问题以及世界主义所关注的全球贫困问题构成了对自由主义的权利重心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群主义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群主义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普遍主义、自我观以及共同体观念等方面。社群主义反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反对其超验和先验的自我观,强调一种共同体决定个人的身份与特性的社群主义观念。社群主义的批评虽然并非都可得到合理的辩护,但它推进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共同体出现了爆发式发展,使其成为理论界再度关注的议题。但在网络共同体情境下,自由主义的"个人利益"情结无以为寄,处于一种"失焦"状态;同样,社群主义的"确定性"追求也失去了可预期性。事实上,网络共同体中的个体利益存在着新的表达形式,呈现出共同体善的新表征,二者之间出现了内在的可平衡性。这样一来,就引发了网络共同体与经典理论的跨时空"对话":共同体的构成基础是可以跨界的;个体自由性与共同体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可以纾解的;自由和确定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共生性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使个人权利与共同体之善的关系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杜威提出并论证了民主共同体概念,认为民主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体的理想形式,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共同体中,得到共享的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利益。民主共同体为个人的生活提供了群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共同体的存在又依赖于个人的参与。民主主义教育为民主共同体的持续存在提供了重要保证。可以说,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对解决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对当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地包含着某种全球正义意蕴,全球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构成要素和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本身也要遵守全球正义的基本原则。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高度契合性,因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正义意蕴的诠释进路应当是世界主义的,而非社群主义的。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制度是建设较高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回避的问题,世界主义全球正义则是引导和调节全球基本结构与全球基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全球制度的首要美德,而不仅仅是作为国际行为体的民族国家在相互交往时应当遵守的国际交往规则。作为全球制度伦理的世界主义全球正义包含三个核心理念——规范个体主义、伦理普遍主义、平等主义的全球分配正义,为评估和评判全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准则。倡导世界主义全球正义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缩小各国在价值观层面的分歧,也有助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其标志性的哈耶克研究中,邓正来不仅重构了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内在理路,而且挖掘了其相对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政治哲学的知识增量.然而,此项研究可能存在着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进行同质化处理,并将其与社群主义截然对立的倾向.以尚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的罗尔斯“自由主义的共同体观”为参照,有助于弥补邓正来“哈耶克研究”中的上述缺憾,更有助于洞悉邓正来尚未厘清的哈耶克社会观和正义观可能存在的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8.
按照舍勒的观点,任何人在本质上都必然地存在于一定的社群共同体中,任何人及其所在的社群共同体都具有一定伦常价值。每一个拥有自觉意识的个体都是其所在共同体的缔造者,但从根本上讲,共同体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本质又决定着其中个体的价值世界观的形成。因而,从伦常价值的意义上讲,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本质互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伦理立场。世界主义将所有个人视为国际关系中正义的主体,认为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体系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社群主义则把共同体看作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性单位,坚持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所具有的道德意义及其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正义观: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通过对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各自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国际伦理的意义,并借此厘清国际伦理的可能性及限度。总结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构建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伦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辩证地看待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关系问题,正是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下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都在这一议题下进行了长久的相互论辩。综合来看,马克思意义上的“共同体”是以人的生产实践关系为基础的个人的集合体,它既囊括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表达方式,又包含了认知性与规范性两种理解维度,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统一性,解决了当代个人与共同体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歧,是对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的“真正解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公平正义乃至更高超越性价值的伦理追求与道德愿景。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石,是社区治理规律深刻把握的创新方案、社区"一核多方"治理模式的升级版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形态.以主体有责、行动尽责、善治履责为基本要义的责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根本内核与内在意蕴,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路和作用机制.实践中,由于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权责边界、尽责动力和履责能力等责任落实障碍问题,致使治理共同体难形成和治理优势难以发挥.为此,通过加强教育增责、制度赋责、激励尽责、党建履责,推进"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人人履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社群共同体生活的政治伦理信念和道德价值之维的根据与合理性问题上,实用生义哲学基于公共善本位的“有效性思维”理论,用所谓“统一的经验整体”的理论,厘清了“社会”与社群“共同体”的合理关系问题.在政治伦理的价值信念问题上,实用主义致力于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实践整合,将社会正义视为社群共同体的最高德性,以此实现对民主共同体之生活模式的构筑以及“民主化了的个人形象”的实践塑造.实用主义有关正确划定“政治国家”和社群共同体边界的思想,对身处现代性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克服狭隘经验主义与功利主义等的社会伦理观,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海 《社区》2005,(22):33-34
一个个的社区,组成了加拿大加拿大人喜欢说“加拿大是一个由众多社区组成的社区”,其主要意思,既是指加拿大多族裔移民社群融合的特点,更是指社区是加拿大社会的活力之源和结构基础。在加拿大,“社区”概念首先是指社会演化和形成的地域性社群共同体,其历史或久远或新近,人口或空间规模或大或小;其大多有可辨认的范围,整体形态,人文形式,历史品格和象征。它是始源性的,也就是说政治性架构、法律性建制和行政性区划是后起于和建基于社区的,而不是相反。近几十年来,首都渥太华地区行政架构和地图已几番变动,但其150个人文——自然社区不仅依然…  相似文献   

14.
沃尔泽对自由主义传统的“社群主义修正”受到广泛关注。沃尔泽试图通过“深层理解”寻求一致的公共价值计划,并寻求在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中实现充分的民主参与。这两种诉求之间存在着张力,这种张力伴随着他处理共同体中的差异、权力和成员身份问题的方式而日益明显。沃尔泽将宗教传统作为公共话语中道德权威的潜在承载者,他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进行了颇具吸引力的结合,但在这种结合中出现了一种分离,它将包括宗教传统在内的公共传统带入了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对滕尼斯经典理论的重读和现代性的分析之后,文章认为,当下的社区从空间结构上分立为地域共同体和脱域共同体.因此,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必须摆脱仅仅重视地域共同体的倾向,要逐步拓展脱域共同体研究的"新空间";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摆脱"传统共同体精神"的意蕴束缚,培育现代社区公民的"新共同体精神",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将西方社群主义伦理学从一种"流派"上升为伦理"形态"论来进行梳理与分析,其根本要义在于将社群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种体系性与精神性理解,而不仅仅处于一种知识论的工具性意义,从而使得社群主义更能切入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社群主义者们正是从形上的本体建构、道德哲学史的价值传承、实践视域中现实检验以及主体性的普遍个体认同等方面完善和建构了社群主义流派,使得社群主义在精神哲学层面上完成了形态论的终结。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桑德尔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从一种形而上学的逻辑分析架构中提出了与自由主义论争的核心问题:权利与善的优先性问题;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从道德哲学史梳理中重构了共同体赖以存在的德性传统;沃尔泽的《正义诸领域》则直接关注共同体得以实现的实践论根基;泰勒的《自我的根源》则着力于在社群主义的认同前提下追问人类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体身份得到普遍认可,个体与共同体共生互构,个体自主性在共同体的活动中显现度更高。网络社群组织的发展趋向在理论上与其相契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群,对其成员对社群活动的感知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身份认同度、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利益互惠度,以及个体在社群活动中的显现度均对网络社群组织运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现实网络社群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个体与网络社群组织的互惠度、认可度不高,成员在社群组织中身份认可不明确等问题,需在发展中进一步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桑德尔是社群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因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批评而著名。在桑德尔的批评中,罗尔斯的自我观是其主要靶的。康德以及罗尔斯自我观是一超验和形而上学的自我观,桑德尔则强调共同体先于自我而存在,并且是自我的构成因素。然而,桑德尔的自我观同样存在着自身的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早年在其本科毕业论文《论罪与信的涵义》中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他基于对社会共同体的重视与强调而展开的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而前者尤其是由后者来彰显的。在青年罗尔斯看来,对共同体最大的危险还不是一种各自追求自己物欲的利己主义,而是一种似乎是追求理想大我、但本质上却还是一种以一己之小我为中心的政治上的自我中心主义。罗尔斯那时持有一种有机和神圣的共同体的观点,罪与信这两个概念的涵义也是联系于共同体来得到界定的。罗尔斯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最能彰显其早年共同体理论的特色,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古希腊到近代,政治共同体一直是政治哲学关注的主题。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都被置于这样的共同体之中讨论和阐述,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也倚重于这样的共同体。然而这样的共同体旨在解决人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政治正义、政治平等,其实质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社会权利、社会平等等问题。马克思的共同体范式转向——政治共同体转向社会共同体,为解决社会正义、平等和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