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着公众参与机制与利益脱钩、重要参与制度实施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问责中的公众缺位等诸多缺陷。鉴于公众参与的价值以及政府的重要作用,以信息公开制度为重点,以完善政府信息发布职责、政府信息发布问责制度、政府内部政绩问责制度为内容,建立完善的政府责任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政府政务微博平台的发展对政府行为和公众参与产生了深度影响,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利益相关者及委托代理等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政府行政和地方政府资源能力等因素对政务微博平台政府信息发布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根据2013—2018年我国29个城市政务微博平台信息发布与公众参与大数据及统计年鉴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务微博平台上用户的参与行为包括关注、评论及转发微博等行为会促使政府更多地在平台上发布信息;行政级别越高,政府越会在政务微博上发布信息;优质的政务微博运营依赖于所依托的政府的资源能力,政府资源禀赋对政府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战争中,战时新闻发布已经成为国内外公众全面了解战争真实情况和战争一方立场的权威渠道,通过战时新闻发布,能够控制新闻信息的传播,隐蔽地引导舆论,以服从国家、军队的需要.主要探讨了战时新闻发布的内涵、原则途径、主要内容、前期准备和军方各级新闻发布人员的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是政府权威部门与公众间风险沟通的重要手段,全周期管理是适合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创新管理理念,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研究发现,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存在一定的突发性和风险性,有时因“事故发布”所引发的“发布事故”会给经济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须从管理层面优化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通过探索构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全周期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数智技术赋能管理机制,可以实现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预防准备、预警研判、应急决策、应急组织、危机传播、复盘评估等关键管理环节运转高效、系统有序,以此防范化解新闻发布安全风险,提升新闻发布效力,保障新闻发布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崛起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政策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全面融合的进程中,媒体自由度扩大,公众传播地位提升,这削弱了危机信息传播场中政府的信息主导地位,加之舆论观念落后、传播策略单一、信息发布方式陈旧,危机信息发布暴露出时代性不适应。在分析全媒体语境下危机信息发布不足的基础上,建议政府从信息沟通体系、信息发布文本与媒介三个方面完善信息发布策略,并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尊重公众知情权,实现信息公开,在信息自由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对信息的控制,做到信息自由与控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微博已经成为网络热点事件发布、传播以及推动过程的重要媒介,在微博中评论的内容尤为关键,它们可以推动热点事件的发展。微博评论中的情感冲突是网络热点事件中网民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本文选取"玉林狗肉节"的微博评论作为案例,运用ROSTCM软件和文本分析法,采用"词—句—内容—策略"的研究脉络,梳理出情感冲突的内容和策略,发现了基于共识解决情感冲突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由于在突发事件中,公众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危,此时相关信息的公开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由于缺乏法制的制约和官员们的惯性思维影响,突发事件的发布往往困难重重。本文就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发布制度如何促进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亡和损失。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涉及发布主体、发布对象、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在分析地震预警系统及其应用基础上,构建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探讨了发布主体的有效载体,及发布对象根据容忍度和确定性两个维度划分为六种类型,发布方式根据不同发布对象划分为四种类型,发布内容根据地震事件信息和地震应对信息分为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应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要求政府向公众实行信息公开,以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由于现有的政府信息大都是借助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或网络媒介进行发布,加上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它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公众认知,因而对公众和政府都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随着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时效性问题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为了使政府能够达到最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有必要对政府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淮北市政务微博发展现状调查,发现政务微博运营中存在信息发布数量少,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整合政务平台扩大覆盖面,借鉴外地经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管理者业务水平,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与活跃度,完善政务微博考评机制,建立政务微博绩效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民生领域的公共危机事件极易引起网络舆情危机,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2021年甘肃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遭砍伐经社会媒体报道后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地方政府以回应谣言危机方式,混合使用否认策略、淡化策略和修正策略,在政务微博发布指示性信息进行观点引领,导致公众不相信政府言论,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基于危机情景沟通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剖析地方政府政务微博的回应策略、公众态度和回应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正确研判危机类型、采取相匹配的回应策略是政务微博化解舆情危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原则、内容、形式、范围、制度等方面详细描述了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发布机制,最后还论述了在数字信息发布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手机媒体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尽管它拥有便捷性的优势,但利用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也会产生巨大的成本。政府信息发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能仅由政府承担或由公众个人承担。从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成本产生的根源入手,分析了各项成本的来源及主要用途,提出了由政府主导,运营商及公众个人相互配合的成本承担方式,同时也揭示了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12,(22):54-55
国庆长假,有一个岗位更加繁忙,这就是政务微博的运营人员。仅10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的"广州公安"与广东省公安厅的"平安南粤"联手,共发出191条微博,24小时不间断更新交通状况。在这一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成都和广州等七地政府新闻办和公安局的12家官方微博平均发布28.5条微博,其粉丝总量达到2439万,远远超过当地党报的发行量。政务微博成为官民沟通、良性互动的新平台。"警民直通车一上海"截屏介绍了一位民警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3G的发展,手机媒体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它使公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政府信息,但目前政府并未充分利用好手机媒体发布信息的优势。为了使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手机媒体,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的系统模型,建立了由党的新闻宣传部门牵头,新闻出版、广电和电信等部门相配合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软件发布过程中人工定位主程序依赖动态链接库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链接库自动查找的软件发布方案。该方案利用perl脚本对程序所依赖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自动查找,解决了多路径下同名动态链接库无法正确定位的问题,并使用开源工具Inno Setup实现了大型软件系统的发布。该方案避免了手动查找依赖库的繁琐过程,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开发人员的系统维护成本,为软件发布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提高了软件发布的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推行新闻发布制度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推动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透明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孙彩枝 《国际公关》2023,(23):170-172
退休政策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用户的讨论与表达影响着该议题的网络舆论走向。本文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网易科技频道发布的延迟退休话题为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网民的跟帖评论,发现公众舆论主要表现为基于现实环境的主题非理性、用于生理宣泄的情绪非理性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叙事非理性三个基本特征。本文探析该议题中非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为实行渐进式退休政策减小阻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性、关联性、弥漫性和隐蔽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必须满足集约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要求,惟其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公共安全预警信息的需求。与此相对照,目前我国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存在着单一性、简单性、随意性等不足。因此建立集约式的发布机制,增强部门行业间的联动协调,加强立法规范、完善发布渠道是改善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3G的发展使手机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向公众公布必要的信息,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随着3G的大规模发展,手机媒体在政府信息发布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