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依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借助社会力量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文章根据社会实践的内涵及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模式进行分类,并分析了接触社会型、服务社会型和融入社会型等三种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因而,在研究生教育中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途径。当前各高校开展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进行了归因分析,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的资源优势,科学建立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社会实践对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原则、内容和方法,并就深化研究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目标。由于目前我国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因此本文在系统论指导下,结合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各种硕士研究生类型的统计调查,总结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呈现的特点和经验,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管理、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是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阐棕研究生参加创业实践的现实意义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研究生参加创业教育实践能够获得的成效及大学与社会能够为研究生创业提供的条件支持和环境保障 ;并剖析了大学创业园和风险投资将给研究生创业带来的机遇及研究生参加创业实践给大学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社会实践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的大课堂,是高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实践又是在校研究生走出校门认识和了解国情民情的首要方式,实践活动让在校研究生深刻体会到要长存爱国志,报效百姓心。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相信在社会、学校、个人共同努力下,能够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有效开展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当前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实践教育没有突出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为此,可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树立典型、加强导师引导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并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规范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以使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有利于全面提高农科高层次人才素质的教育培养方式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国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而设置,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剖析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导师培训、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方面寻找改革新途径,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1.
由于翻译学科中技能培养的特殊性,翻译的教学天然地具有对实践教学的巨大要求。口译技能是在口译实践中,由学生试译、教师矫正的方式来传授的。口译方向研究生完成硕士层次的研究任务以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口译实践。口译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践走入课堂,开发特色课程;培养教师队伍,提倡“双师”教学;拓展国际视野,鼓励社会服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口译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成功做法是开展联合办学、国际专家讲学、学生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 ,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加强邓小平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 ;2 .顺应时代要求 ,努力提高研究生以创新为核心的科研素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培养研究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4 .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3.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课程教学理念、内容和实践三大模块构建课程思政“融入一体化”框架,并以研究生课程《社会政策》为例对该框架进行具体说明与阐述,展开研究生课程思政“融入一体化”的教改实践与探讨,以期为其他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难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多因素影响并制约研究生择业就业。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诸多"既成事实"及由此引致的心理,是当前影响研究生择业就业的关键因素,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导师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层次,硕士研究生作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水平普遍不高,这其中不排除研究生自身天赋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但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招生制度、学科设置、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在新时代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主客体多方面的联动互动机制的探索,达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特色专业发展迅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导师队伍方面还存在不足;地方高校可以通过科学定位、课程多样化、教育实践专业性、提高教师适应性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培养和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以具体的职业实践服务祖国 ,而且也只有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实践固然要求研究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 ,但其职业品性更不容忽视。综合职业品性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专业”方面的素质 ,表现在研究生的为人处世、工作态度等方面。研究生综合职业品性可视为研究生在其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相联系的非专业方面的个性特征 ,其内容包括社会责任感、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的现状,分析了新世纪社会对研究生素质的要求,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学习、科研、思想、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