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偈觅 《老年世界》2011,(21):36-38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他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身体力行地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稳定起了关键作用。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身体力行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20周年。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向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1982年2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对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推动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这是为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顺利实现所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今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废除死刑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大多数国家只是保留暴力性犯罪死刑,而贪污贿赂犯罪属于非暴力性犯罪死刑理应得到废除。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死刑废除理论,为废除死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非暴力性犯罪在法律方面、人权方面都显现出了适用死刑的不正当性,基于这些原因,阶段性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发挥死缓作用,以终身监禁制度部分替代死刑适用为日后我国死刑的废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爱自律保持晚节孙国治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满腔热情地支持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以实际行动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现新老干部交替和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老同志退下来以后,依然坚持党的宗旨,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培...  相似文献   

6.
潘一心 《现代妇女》2014,(6):172-172
劳动教养制度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今年在我国实行很长的时间,但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和我国法制的逐渐健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了。本文旨在刑事政策的角度对制度本身进行批判和对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以后的展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文婷 《现代妇女》2014,(6):139-139
文认为死刑存废双方的观点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刑罚以及社会的最终发展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被废除的。然而废除死刑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物质、观念条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与人文背景来看,完全废除死刑的条件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在我国不少地方,享受‘待遇终身制’的公职人员级别在放低,人数在增加,己渐渐成为一种令民众与官员疏离的特殊待遇,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经过数年市场化改革后,既无效率又失公平的待遇终身制早已退出各行各业,代之以市场化的激励体制和退休福利安排,但社会上还存在最后一个完整保存着待遇终身制的堡垒——公职人员的待遇终身制。人们在认可改革总体公平性的前提下,也越来越希望看到改革在各个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张萍 《职业》2012,(27):96-97
教师考核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部分,实施教师考核聘任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将有利于彻底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进而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制度,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重要必修课体育课程,其改革发展也迫在眉睫。体育教学的核心概念终身制也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力推。终身制体育教学理念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更关注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从长远效益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既分析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在此方面存在的缺陷,也科学合理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全方位,多角度地致力于高职体育教学的终身制培养。让这一观念更深入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切实地贯彻这一思想,从而达到高职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已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我国干部制度,人事制度上存在着许多缺陷,诸如干部终身制,老龄化。由于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使得相当多的企业缺少内在的活力,从而无法适应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甚至存在着被淘汰的危险。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及至被淘汰的命运,只有改革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可以这样说,我国企业的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挑战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2.
王生智 《当代青年》2021,(4):103-109
在美国,电影被认为具有致害力,而青少年最容易受害.为了防范电影致害青少年,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先后实行电影检查与评级制度.电影检查制度因受到合宪性挑战而被废除,电影评级制度则实现了电影表达自由、青少年成长、监护人监护权、电影业发展之间的价值平衡,获得了监护人的认可,并推广到电视评级、游戏评级等制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1950年5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廉洁自律制度是指党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形式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用于规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行为的制度体系。廉洁自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对保障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廉洁自律制度对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为高校反腐廉政制度建设提供了依据;对高校廉洁教育提出了原则要求和行为规范;为高校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正面思想道德标准。廉洁自律制度视阈下的高校廉洁教育,要求加强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履职、教师党员廉洁从教,确保高校学生党员的廉洁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5.
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五大建设",涵盖了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主要内容,具有整体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征。切实完成"五大建设"是改善和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中民意是否应当对死刑废除产生实质性影响、死刑民意是否是死刑废除的必要条件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趋势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死刑民意与死刑废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反对死刑的民意形成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民众死刑观念转变的策略,以期对我国顺利融入废除死刑的历史潮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报刊快餐     
四川出台新的干部任用办法提拔干部亲属要报告事件: 四川省出台了《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市(州)、下属单位(系统)工作,若因工作需要提拔任用,必须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点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封建社会吏治的特点;虽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家里有一人当官,便断送了其他人的仕途,似乎也不怎么合理。这个报告制度的出台,便是要极力避免任人唯亲现象的同时,争取最大限度地保证任人唯贤。  相似文献   

18.
"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源于先秦时期,发展到秦汉时期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在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所保留,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存续发展,拥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一大特色。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亲亲得相首匿"制度被视为传统封建文化的糟粕,被冠以"以礼乱法"的象征,因此在祛除封建糟粕的法律改革中被彻底废除。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在中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再次出现,也是司法体系的又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死刑存废的国际论争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性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废除死刑的呼声古已有之,从“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主义说教,到“基本权利绝对不能剥夺”的人权说都主张死刑废止,尤其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的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然权利学说,更构成死刑废止的一块重要基石。从200多年前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在当前世界人权运动方兴未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死刑存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陈静 《现代交际》2011,(4):155-155
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提高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水平,用"好"干部和用"好干部",不仅可以让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能,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一些"潜规则",而且还可以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本文从选人用人应重视德才兼备、重视年轻干部、重视制度选人、重视环境用人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领导干部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稍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