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至今日,哲学历史文献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见解:战后的英国哲学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语言哲学派,新实证主义分为两大基本流派,号称“语言哲学派”的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维也纳小组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区别在于它特别着重于自然语言的哲学分析。的确,在一定时期内语义分析哲学在大不列颠岛的统治地位几乎是稳如磐石的,其开创者是乔治·摩尔,其次是列·维特根斯坦。但是这个见解只能说是针对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而言。无论如何,至少在1959年卡尔·波佩尔已经在其著作《科学研究的逻辑》的英文版前言中对语言哲学化的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责那些日常语言哲学家的以解决永恒的哲学问题自命的狂妄态度。当然,这一类的批评早就有了,但是到六十年代初才广泛开展起  相似文献   

2.
在艾耶尔对哲学的许多富有影响的贡献中,包括了在其哲学发展不同阶段上所作的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论述。其早期观点是维也纳学派(更一般地说,是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观点的明显翻版,而其后期观点,正如他通常强调的那样,在某些决定性方面则受惠于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和雷姆塞对理论的结构的分析。本文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重新考察艾耶尔后期的形而上学观;二是通过揭示常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来维护我自己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论述,并证明其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江怡 《求是学刊》2006,33(1):39-45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哲学中,大陆哲学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征之一。我所说的大陆哲学,是一种倾向于从欧洲流行的各种传统信念获取其灵感、联系和表述方式的哲学。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和语言分析的继承者——主要依赖英国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大陆哲学则信奉自笛卡儿和理性主义者以来在西欧流行  相似文献   

6.
范振杰 《学术交流》2006,(11):15-17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者们都力图排除形而上学,使哲学科学化,但是他们最终无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观,因而使理论自身陷入不可走出的困境。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证实原则出发来企图获得绝对真理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科学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事业,但作为理性的承载者的人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不可排除出去的。科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价值等非理性因素,因而作为认识论的科学观必然要包含“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在这本书里,德利克·波尔顿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历史意义作了评价。他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对西方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而且得到成功。波尔顿的主要观点是:《实证逻辑哲学》一书是现代哲学最完善的一个体系。波尔顿还认为,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著作中渐渐抛弃了自己的《实证逻辑哲学》一书的基本原理。他本人对该书的评语是:这本书说明了为什么要放弃现代哲学的那些预先假定的前提。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著作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卡尔纳普作为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一贯坚持和实践逻辑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目标,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探讨和澄清哲学问题.<世界的逻辑构造>正是他以系统的形式论述其早期科学哲学思想的初步尝试.他用理性的重构来建立构造系统,并描述其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在语言中划出一条界限: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可说的东西是世界和全部自然科学,语言和世界具有逻辑同构性,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多数问题和命题都是对语言逻辑的误解。但不可说的东西才是他的全部心意所在。不可说的东西是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东西,包括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意志、善恶、幸福、伦理、人生意义、世界意义、价值、上帝、世界存在和对世界之为一有限界的整体的感觉,这些不可说的东西以形而上学主体为核心形成了他的超验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许国艳 《社科纵横》2012,(3):113-115
"家族相似性"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这个概念,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成功地批评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概念。通过仔细解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文本,本文对"家族相似性"这个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吸收西方现代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改造中国哲学,在谋求传统哲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就哲学方法而言,冯先生至少在以下两点上区别于以逻辑分析见长的维也纳学派、新实在论等西方现代实证主义哲学:一是,他不赞同维也纳学派否认概念的客观意义,把逻辑分析单纯限定在语言逻辑的范围,并由此出发取消形而上学的作法,主张由“辨名”(分析语言概念)而“析理”(认识客观实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重建形而上学;二是,他认为逻辑分析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哲学方法,主张理智与直觉互补,认为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讲形而上学的同时,还必须求助于“负的方法”,即直觉方法。一、“讲形上学不能讲”冯友兰说:“真正底形上学的方法有两种:一  相似文献   

12.
占据维特根斯坦思想核心地带的,是其艺术气质而不是科学精神。对维特根斯坦而言,音乐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衡量精神事物的尺度;作为深层的精神背景,音乐深刻影响了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结构形式,其还有以音乐阐述哲学思想的偏好。新的思想方式必然伴随新的述学文体。维特根斯坦是出色的文体家,“语言批判”贯穿其思想脉络的始终,并赋予其哲学著作以长久的文学价值。维特根斯坦将哲学视作一种语言行动,即一场与语言的搏斗,由此而展开了以思其非思、以言其不可言的“诗化哲学”;后期维特根斯坦修正了“唯名论”思想,把语言从形而上学返回到日常生活的使用当中,使哲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语言“构成性”“生成性”双重结构的认识,维特根斯坦以“描述性”语言克服了“语言的空转”,立体呈现超因果思想的生成过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强度使自己成了未来知识界的智慧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当代美国哲学界最富争议性和挑战性的理论转向,即由逻辑经验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排斥到模态理论对形而上学的复兴。模态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某些传统哲学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中在当代美国哲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二元论和罪恶问题的探讨,前者构成心灵哲学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和生活哲学作为两个互为条件的对立面,作为两个互相潜伏、互相补充和互相融汇的形而上学极端,决定着全部的晚期资产阶级哲学,因此在研究这两种基本的资产阶级思维方式时,既要考察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又要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目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已经开始了一项共同任务:1.论证并具体说明实证主义和生活哲学为什么能够构成以及怎样构成了全部晚期资产阶级哲学;2.在反对工人阶级科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实证主义和生活哲学为什么和怎样结成了各种联盟。迄今为止,人们只是分析了实证主义和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5.
休谟哲学是近代经验主义最完善和最成熟的形态。休谟是正在蓬勃开展大规模的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的哲学向以往的一切教条主义和旧的形而上学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既是休谟的认识论学说——“知性”的第一原理,也是休谟全部哲学的第一原理,是休谟解决其它一切重要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休谟哲学的本质特征——“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也只有从这条第一原理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还原"获得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这种"还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它以虚幻的、抽象的概念来把握"流动的实在",势必扼杀事物的丰富性,从而造成对事物的歪曲;第二,它注重外在对象的客体,却忽视了人自身存在的主体,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人的自由和尊严被消解在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正是因为传统本体论哲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加之实证主义的泛化,使得追求绝对基础和确定性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衰落了.20世纪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致力于形而上学的重建工作,努力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并以此作为解决现代性困境的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不再追求超验的、确定的绝对基础,而是立足于内在的神圣性或生活世界,将意义还俗化,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不断被发现的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批判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意义的命题,并且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分析命题的活动。显然有关命题的理论在他构筑的思想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构画图像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它又在确定命题真伪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说一个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基本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复合命题的真取决于基本命题的真,而基本命题的真可以从基本事实中得到证明或否证,基本事实由简单对象构成。但是维特根斯坦既没有给出一个简单对象,也没有给出基本命题的实例,他把这些工作交给了经验科学家去做,在经验科学家完成这个工作之前,阅读维特根斯坦的读者需要理解基本命题。所以,试着从他对基本命题的描述中来找出这些简单命题的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发现基本命题的属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基本命题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对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化,就是将现代西方哲学移植于中国社会,与中国实际结合;汇合中国传统哲学之流,相互融会贯通,从而成为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几种哲学思潮。一是基本保持西方哲学内容和理论形态的西方化哲学。胡适的实用主义、丁文江和王星拱的马赫主义、张东荪的新康德主义和洪谦的逻辑实证主义等新实证主义哲学,属于这一类型。二是在西方哲学的理论形态中纳入中国传统哲学内容的西方化的中国哲学。梁漱溟的新陆王学、张君 的新宋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和贺麟的新心学等现代新儒…  相似文献   

19.
高云鹏 《社科纵横》2014,(3):114-118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中,一方面他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的概念代替其前期哲学中所强调的逻辑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通过对科学与宗教的考查,也表明了对其前期哲学中所推崇的科学主义的反思。这两个方面都是其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表现,也都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尝试对上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酿成了一股实证主义思潮,呈现与西方实证主义几乎同步的状态。从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几个方面来说,中国近代实证主义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都呈现与西方实证主义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又各具自己的特点。严复对西方实证主义的介绍与其批判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但由于受了“古已有之”思想的束缚,不免将西方实证主义方法与传统方法作任意比附,流于武断、生硬。胡适将西方实用主义方法与乾嘉学派方法相沟通,他所倡导的方法当时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基本上沿用了美国实用主义,因而少有建树。冯友兰以新实在论与逻辑实证主义对程朱理学进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理学体系。金岳霖在吸收西方实证主义思潮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依恋。说明中国近代的实证主义既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思想资料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又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