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0-1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建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5-1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是有多种社会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的发展既是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从地域性历史走向世界性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红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16-1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诸要素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哲学依据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和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支撑;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基本内涵、理论及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需要用总体性(整体性)方法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整体性。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应从系统整体性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以实践为起点,科学揭示了社会是一个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各社会要素有机统一的活机体,具有实践性、整体性、人本性、动态性的特征.这一理论与乡村治理现实条件的动态变化、“三治结合”的系统化善治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高度契合.乡村治理实践中,需要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强化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效协同,促进乡镇政府、村两委、乡村社会力量和村民治理合力的形成,注重传统治理手段与现代化治理手段的动态对接,推动治理结构系统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多样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快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中产生了社会分层问题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引发社会分层现象的原因分析尚欠深入。文章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运用社会运行发展的复杂性理论,在多学科的学理支撑下,从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整体流动乏力、教育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程度低和等级观念影响及社会进取精神缺失的维度,深度廓清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对进一步深化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拓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论域包括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地位问题、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内容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问题、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问题等六大方面.要在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与对当代现实应用性研究的双向互动,同时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以进一步开创该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罗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9-1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从个性与共性、开放与自主、整体与要素、整体与层次、结构与功能、主体与客体等多层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特性,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独特道路与普遍规律、开放发展与独立自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构调整与功能释放、发展目标与改革目的等诸多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应从社会整体的视角考察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乃至每个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论以人的尺度即人道主义为标准,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异化理论为框架,以实践即改造现存世界的学说为其结晶。马克思不仅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批判论,而且还坚信,社会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着的,并以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实现途径。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社会变革和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文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33-37
西方现代化框架下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框架下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我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缺憾也是明显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和价值指向,从自由创造性、历史进步性、整体系统性和开放性来把握社会有机体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刘严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25-31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其理论前提和基础就在于要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本身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明确其研究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因而无法给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价值目标,这也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仍能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据重要理论位置的原因所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法的当代价值在于:用历史生成性的眼光来研究社会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宏阔视野来看待和研究某一国家的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和途径;只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能坚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批判性方法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把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荣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9-13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社会制度发展演进的规律和机制时,逐步形成了其制度变迁理论。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分工与交往,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制度变迁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一定社会关系下人们的物质利益冲突;意识形态作为制度变迁的共有信念,预设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保证了制度的合法性。制度变迁的方式是质变与量变、渐进式与激进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肖燕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65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规律既有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处,同时也有与之不同的特点。文章考察的角度主要着眼 于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性即一切规律所共有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等特点,分析这些共性在社会发展规律 上具有与自然规律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凸显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王盛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1-3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学说有三重维度,即价值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所以,要在人本维度上根本把握马克思社会革命的精神和灵魂,要在经济维度上辩证地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胜利条件及其进程,要在实践维度上深入理解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