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女性主义的高扬──当代台湾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李艳梅女性主义文学是指研究对象是以探讨女性问题为中心的作品,这里论述的是台湾当代女作家描写女性题材的作品。建国以来台湾的女性文学从发展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多表现女子不...  相似文献   

2.
多丽斯·莱辛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多丽斯·莱辛把笔触更多的放在描述普通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在她的笔下,女性意识也从萌芽到绽放,从茫然与无奈中逆来顺受发展到奋起抗争,追求美好人生。反映了多丽斯·莱辛本人的女性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及对女权主义由排斥、否定到接受、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明清弹词中的女性易装现象非常普遍,在女性作者笔下尤其如此。不管这些易装女性才干如何,她们无一不具有奇特的婚恋经历。文章对《弹词叙录》所收弹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认为女作家对弹词叙述特点的把握、婚恋题材契合女性的欣赏趣味及女性生存困境下的人生思考是造成女作家弹词中易装女性另类婚恋图景的三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女作家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在大陆女作家笔下得到集中而广泛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呼唤独立性;追求情与爱相统一;女性气质发生变化;道德视角的抛弃与留存。由于女作家们侧重点的异同,上述四方面错综复杂,共同形成女性意识觉醒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5.
当代俄罗斯文坛涌现了以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托尔斯泰娅、乌利茨卡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女作家。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否有必要将其从整个文学进程中单独划分出来进行审视,引起了俄国文学评论界的热议。评论界先是整体上否认"女性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后转向对女作家创作艺术成就的客观梳理。女性作家笔下的童年、爱情、家庭等传统主题小说在当下人与人愈来愈淡漠的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她们对日常生活的高度关注、对艺术细节的精雕细刻成为了当代俄罗斯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做情人。尽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是大多数都是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意识。在她们身上,既反映了女性精神成长历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东北女作家孙惠芬的小说曾引起极大反响,其中篇小说中所描述的“姐妹情谊”,展现了乡村女性努力寻找自我,最后却不得不在现代与传统中失落的悲剧.或许正是这种失落才使其笔下的女性更生动、更具意义.她们的失败注定会激发更多的人去寻找自我.这正是孙惠芬笔下女性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孙惠芬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生存状况是萧红这个女作家始终关注的焦点,而其"悲剧性"的生存现状又是萧红所要着力表现和传达的社会现实.对她笔下女性的"生存悲剧"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她笔下的女性无论是因"世俗的封杀"而致死,还是因"生育的痛楚"折磨而死,抑或是因"爱的缺失"抑郁而死,其悲剧命运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女性"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所造成的.可以说,"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是萧红笔下女性"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它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女性的"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一种本能的关注,对女性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铁凝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梳理出她从显露到凸出到形成的女性意识,同时挖掘铁凝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以启发人们深入探索女性的真正价值与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对女性理想、社会地位、生存状况以及自我价值的描摹,引发了海外译者与出版媒介的广泛兴趣。新时期女性小说的英译成果逐渐增多,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样态。从接受情况来看,海外学者从西方女性批评理论出发,着力于探究新时期女作家作品里女性解放、欲望表达以及话语权力,而域外大众读者也从当代女性书写中了解多元的文化社会形态与独立的个体心声。但受限于“东方主义”式的凝视,女作家作品里的审美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被高高在上的西方话语遮蔽,其更多文本价值有待在今后的海外传播中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记录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相;鲁迅也塑造了子君这样一个富有母题延伸性的知识女性形象,并以此深化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女性”这一特殊对象的观照。五四女作家的真切生动和鲁迅的高屋建瓴,同样为开拓知识女性这一文学母题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全面、广泛接受外来影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疑,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也受到了外来的冲击。但相比现代男作家,女作家对外来文学的审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她们关注并接受了西方女性人文主义,对女性自身的命运充满了关切和同情,明显带有女性意识。这些特点鲜明地体现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中,并影响到当代女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语言的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小说文本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贯穿在铁凝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存在本质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女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个西化的、市俗的、小资的亦或另类的城市 ,它细致而厚重 ,是漂泊者的精神家园 ;上海的女性是漂亮的、独立的、困惑的、挣扎的、自珍的、本真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24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发起,中华文学基金会创研部、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台港文学选刊、福建师大中文系、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女作家代表及有关新闻、杂志的记者、编辑6O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林丹娅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张炯在开幕词中,分析新时期女作家的四种创作倾向,希望女作家多贴…  相似文献   

18.
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爱情观、价值观、女性的意识进行了探讨,从而揭示了女性文学的特点及其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这是大陆女作家张洁《方舟》的开篇感言。当女性在新时期许多女作家的笔下感伤悲愁、彷徨无措时,海峡彼岸的台湾新文坛以女强人为题材的创作却几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些崛立于台湾社会各层面的女强人们,既深受中华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熏陶,又传达出另一种信息:传统的女性意识在现代文明的撞击下正发生着巨大的裂变。女作家朱秀娟在长篇小说《女强人》中就以明快洒脱之笔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有恒  相似文献   

20.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