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虽然不是新命题,但它在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就其人本理念而言,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变革和突破;就其价值本位而言,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在价值取向上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凝练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彰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凸显唯物史观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与自然观密切相关。自然观的不同往往导致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带来不同的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传统发展观的自然观误区使其引导下的实践活动给人类带来了生态价值危机和生存发展困境。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基础,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观。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科学发展观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根本指南,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直接指向人类的生态文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马欣 《理论界》2007,(6):246-247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形成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艾。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全新发展观,它在沉淀以往发展观的合理内核基础上,把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新高度更多地表现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思维的创新:鲜明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创新了发展的宏观架构;准确定位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深刻回答了"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创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飞跃的重要体现,全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目标指向;以人为本是党执政兴国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科学原则;正确的政绩观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科学态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包含着时发展的新认识和关于发展价值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价值扬弃,全面协调发展是对片面发展的价值否定,可持续发展是对掠夺式发展的理性矫正,统筹兼顾是对公正、和谐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视野下,中国改革发展观经历了具有否定之否定意义的三重转换:以民族独立为主题,以激进革命为手段的道义性"追赶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富强为目的,探寻体制性财富增长的功利性"渐进改革观";当代"以人为本"、以建构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共识性"科学发展观".这三重发展观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约束条件和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邱铁红  冯宝忠 《理论界》2004,2(4):31-32
党的十六屇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坚持系统性原则,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使社会发展观更科学更会面;强调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价值主体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的条件是和谐中国、和谐周边、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人贵”价值观的汲取,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鲜明而深厚的民族特色;对西方“物本”发展观的超越,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强烈而浓郁的时代精神;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使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具有了坚实而深厚的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及其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传开 《学术界》2005,46(2):29-37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根本区别于前者的根基是社会实践,而后者的根基则是理性形而上学.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包含着对发展的新认识和关于发展价值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价值扬弃,全面协调发展是对片面发展的价值否定,可持续发展是对掠夺式发展的理性矫正,统筹兼顾是对公正、和谐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基本实践活动和基本特征。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已涌现出许多探讨和研究发展问题的学科,但是这些分门别类的发展研究学科只是从某些特定的视角对发展实践进行研究,往往缺乏一种系统的宏观的哲学层面思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西方以往各种发展观的基础上,以辨证扬弃的方法论特色将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人的发展、环境问题等统一到了一起,形成了全面、科学的发展理论。本文主要就西方国家发展观的历史嬗变过程、中国科学发展观之于西方国家发展观的历史超越、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及内在要求等方面逐一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的本质问题是价值问题,传统发展观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导致发展的价值理性缺失及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倒置,产生了发展的诸多价值困境.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实现方法保证了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评价应当是以生产力尺度、制度尺度和社会协调发展尺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蕴涵着深厚的生态伦理特质。从生态伦理的视域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取向、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从新的视角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并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 ,在关注人的层面上 ,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分析指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