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红敏 《职业》2016,(9):17-17
“3+4”分段贯通培养成为近三年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专家学者对此褒贬不一,家长多持观望态度,即使是已经选择“3+4”就读的学生也心绪茫然。本文主要从定心性、夯基础、抓专业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职院校“3+4”直通本科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田悦妍 《职业》2016,(9):65-65
“3+4”分段培养模式开启了职业学校历史性的改革探索。本文就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之中职阶段班主任工作进行探索。由于职业学校的分段培养模式实施时间比较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作为学生的直接授教者,班主任更应该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办法。  相似文献   

3.
李淼 《职业》2017,(1):37-38
自2014年8月起,笔者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之一,与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本科贯通培养班.两年来,"3+4"本科贯通培养班在笔者学校已有2个专业、8个班级、320人.为使该专业学生达到且超出普通高中毕业生水平,在"3+4"本科贯通培养班开班之初,笔者学校就根据省厅指示精神及与合作办学高校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了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文化基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双创能力突出.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也为笔者所在省的职业教育同仁积累"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人才的经验, 2015年3月,笔者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中职段)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作为"3+4"专业任课教师,笔者有幸成为该课题组《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子课题组成员.  相似文献   

4.
程立军 《职业》2017,(1):27-29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改革完善中高职分段培养和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并确定开展试点工作的目的、试点内容、试点院校范围、学制与招生.  相似文献   

5.
白金福 《职业》2013,(27):24-25
技工院校牢固付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紧燎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不放松,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综合职业素养这个宗旨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教职员工德育教育工作的共同任务。本文阐述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做好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燕玲 《职业》2016,(12):35-36
本文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抽取“3+2”分段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调查,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高职院校在“3+2”分段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消极影响,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规划的实践,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方城县有这样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式民办学校,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富裕的家庭,加之被社会上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占多数,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贵族”学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贪图享乐、攀比阔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任性、固执、唯我是尊;不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理想和抱负等问题,这所名为红星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促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8.
李开贤 《职业》2016,(35):75-77
"3+3"分段培养模式是2012年江苏省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之一.所谓"3+3"分段培养,是指参与衔接的对口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设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分阶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衔接模式.可见,"课程"的衔接是该试点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载体,理当受到重视.苏教职[2015]14号文件中指出"分段培养项目应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均要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然而,"3+3"试点项目已有4个年头了,课程体系建设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2”模式在造价工作室中的实践做了详细介绍。造价工作室的建设从“1+2”模式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探索出一条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掌握工程造价技能并且带动学生学习造价技能积极性的新路子,实现了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培养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钱宏伟 《职业》2016,(34):56-57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已在河北省试行两年,各试点中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是在我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形势下而创新出的一种全新的现代职教新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施斌 《职业》2018,(26):49-50
在中高职"2+3"一体化设计背景下,宁海县技工学校通过确立融入行业、对接岗位的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衔接、模块选择的课程体系,推行一体设计、分段培养的培养方式,探索技能学分、校本鉴定的评价体系,培养了一批航空专业高技能人才。本文重点介绍了中高职"2+3"一体化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实践成果:一是探索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机制;二是形成了"素质优秀、形象优雅"学生形象;三是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四是打响了学校的航空专业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2.
房志新 《职业》2014,(12):126-127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需转变思维,将学生视作自己的服务对象,把传统的“师本”转变为科学的“生本”。基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并力求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征服学生,以扎实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去引导和扶助学生。德育教育若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大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运 《公关世界》2022,(20):19-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短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高等院校德育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给以“互联网+”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通过阐述德育教育应用“互联网+”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对“互联网+”模式下德育教育的应对策略,以及顺应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起高校德育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卜训琴 《职业》2022,(10):44-46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中职学校而言,若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培养高质量人才。在培养中职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实施 “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学生就业道路和发展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1+X”证书制度的概念,并对“1+X ”证书制度对中职人才培养的意义展开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路径,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3+4"直通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实施已近三年,教育界对此各有看法,本文主要从"3+4"数学教学与普高、对口升学教学的区别、"3+4"数学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学习现状等三个方面论述,浅谈一下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6.
苏烈翠 《公关世界》2023,(9):108-109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人才保障,是学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参照休伯曼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构建青年教师“4*4阶梯式”培养模式,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分为“合格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4个阶梯,每阶梯有针对性开展目标明确的培训,该模式可以为民办高校及其他高校进行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雯迪 《职业》2022,(21):22-25
本文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对职业院校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探索。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协同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与学校、社会“双课堂”的形式,发挥贯通综合的教育优势,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最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孔竹萱 《职业》2015,(6):45-46
中等技术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和输送中级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却面临诸多困惑,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中面临着挑战。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实践,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对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在学校和医院营造良好的医德环境,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本文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浅谈“治未病”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感恩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成为促进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载体之一,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笔者就在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