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深切力量。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深切关注与关怀 ,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实促进与追求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境界。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论、阶段论和过程论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的“合力”中,哲学既好似勤于报晓的“雄鸡”,是思想解放、思维方式变革、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又像是善于反思的“猫头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指明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不仅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而且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进程。“七·一”讲话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理想与现实、共赢和共存、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是党建创新与哲学创新的指针。  相似文献   

8.
0 引 言2 0 0 2年 1 2月 2 8日 ,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在西安邮电学院召开了年会。陕西省社科联等有关领导和学会的 40多位会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 ,对 2 0 0 3年工作做了初步安排 ,讨论了“价值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此外 ,与会学者着重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1 价值及其与人的关系关于“价值”的含义问题 ,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西北大学周树智教授谈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体会。他说 ,长期以来 ,他都在试图将价值的含义表述清楚 ,可是每次表述之后 ,又都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更深入的思考。在目前看来 ,他认…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与自然科学构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要求 ,实现“三个代表”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生成的“开山斧”,“实践──社会─—人”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是这一文化哲学的理论根基和理论特质。从“实践的批判”入手,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是:“人的感性活动”和人的“感性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和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发展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部分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得到了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中 ,作为创造“两个文明”的主体的“人”才能得到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为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四有新人”是现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界定 ,这一新人观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公民”思想的高度深化和创造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公认其中第十条是整篇的一个总结。历来把这一条解说为阐明新旧唯物主义哲学在阶级基础上的根本对立。这种解读是传统的阶级立场说 ,其依据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的思想 ,把该条中的“‘市民’社会”、“人类社会”、“社会化的人类”解读为“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实际上是把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提纲》文本思想 ,向后拉到了早期未成熟思想 ,违背了提纲的文本主旨 ,不符合文本逻辑 ,是一种外加的、突兀插入的思想。按照贯穿于《提纲》的线索和第 1 0条中的词语原意 ,本是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抽象个人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或处于社会联系和关系中的人。  相似文献   

14.
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首先剖析了马克思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 ,接着又论述了马克思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所提出的三个阶段的观点 ,即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最后联系实际 ,提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意义的标尺。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科技进步客观上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进步既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工具 ,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助力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最高层次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 ,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追求。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具有高度文明精神的新人的造就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目的 ,也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崇高职责。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社会前进。自然科学认识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自然造福于人类;哲学社会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处理人与人、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18.
张岱年的中西哲学观及其“综合创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岱年先生的著名的“综合创新论”是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提出的。他认为 ,中西哲学有共同的问题 ,故可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哲学。但张岱年不是抽象地肯定中西哲学之“同”或“异” ,而是通过具体分析 ,指出二者既有同 ,又有异 ,同之中又有异。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创新论” ,作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2 0世纪 80年代的文化“综合创新”是在 30年代“创新综合”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其中特别强调方法论与价值论的意义。本文最后讨论了“综合创新”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开展自然技术哲学研究”和“开创全面技术哲学研究”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它又划分为初创时期和发展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以2000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技术哲学年会为标志,它开创了我国全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阶段。关于21世纪技术哲学研究的展望,提出“拓展全面技术哲学研究”和“加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一体化研究”两点建议,并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书刊简讯     
美国《哲学杂志》发表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论文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于1961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美国《哲学杂志》(1961年10月12日及26日),发表了在年会上提出的论文。在“决定学说及其哲学意义”的讨论方面,有:苏披士(P.Suppes)的“决定学说和哲学的关系”,列维(I.Levi)的“决定学说和证实”;在“现象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