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优化配置士地资源、显化土地资产价值、筹集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城市土地出让存在许多问题,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中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对土地出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规范土地出让市场秩序,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财政科研所了解到,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过程中收入流失严重。有关专家呼吁,应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国家土地财源流失的漏洞。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城市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政划拨土地大量进行自发交易,造成土地市场秩序混乱,出让价格随意性较大。有些地方领导,置国土战略、土地政策于不顾,越权批地给企业和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项重要制度.自2003年“非典”事件拉开我国行政问责制序幕以来,我国行政问责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深入实施.本文以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遏制土地违法,规范土地行政行为,我国建立并实施了土地行政问责制。在研究2011年首次土地行政问责官员后续发展情况时发现,73名官员已悉数复出,但存在复出时间模糊、复出过程不透明、复出门槛低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官员复出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官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土地行政问责官员复出不规范不仅会降低土地行政问责的惩戒、警示作用,更会使公众对土地行政问责制失去信心,从而削弱政府公信力。因此,应通过完善土地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官员复出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等措施,对土地行政问责官员的复出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增强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行程序表明,土地供应价格由土地收购成本、土地整理储备成本和预期土地增值收益三部分组成.因此,理性引导土地供应价格必须控制好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这三个环节.在土地收购阶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收购补偿;设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控制土地收购成本.在土地整理储备阶段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土地整理成本.在土地供应阶段要改进现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方式,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改革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防止地方政府抬高地价增加土地出让收益;全面清算土地增值税,严厉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教育行政问责是当前发达国家提升公共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之一。实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有利于提高教育官员的责任意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问责也不断推展。借鉴国内外行政问责制及教育问责制的理论方法,研究目前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构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的理论和操作框架,力求对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的发展发挥指导作用。教育行政绩效问责需要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责任追究为最后手段。教育行政问责制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加强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问责制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可以从经济学中寻找到理论根源。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目的在于使原有行政体制下的外部性内在化。行政问责制的有效性受到实施成本的约束,降低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成本必须从塑造责任政府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保障公众知情权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以宪法为法律渊源,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经历了探索、建立、发展三个阶段。由于制度不成熟,行政问责制在问责前和问责实施中,在内容、方式、手段、结果等方面都会出现异化现象。针对造成行政问责制异化的七大原因,应在推进法律建设、加强宪法精神教育、强化民众话语权、发挥监察机关监督作用、鼓励司法机关介入、重视互联网监督等方面切实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完善行政问责制之路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刚刚起步。完善行政问责制,首先必须重视行政问责文化建设,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加强行政问责制配套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用法律形式保障以异体问责为关键、以全程提醒和全面问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是土地行政划拨的产物。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国有土地所有权行使的代表,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具有土地管理者与土地使用权出让方(代表所有者)双重身份。土地管理部门在行使土地使用权收回权时,由于传统的土地国家所有观念与行政执法的路径依赖,使其在行使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权时常常模糊甚至混淆了两种身份,忽视了公民具有的土地使用权这一用益物权。《物权法》立法条款用词的不严谨加剧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权与《物权法》确认的土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冲突。国家对已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确因公益利益之需要,则应该通过征收的途径,而非通过行使收回权;基于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则属民事返还性质,并非行政收回;土地使用权受让方未按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开发,其违约应承担民事违约责任,而非直接导致土地使用权的行政收回,其是否构成违约而丧失土地使用权应通过司法途径确认而非行政部门一方认定。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的混乱,不仅是造成房屋拆迁纠纷,也是导致"一地二主"并存后果的重要原因。现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必须重构。  相似文献   

11.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在中国实施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既要打破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又要政务公开、政务透明,并需加强与其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和强化行政问责制体外的控制手段建设;同时,还需要相应的内部因素,如加强异体问责、强化对行政问责制制度自身的建设。另外行政实施问责制,不应只针对失职领导而放过造成失职的体制漏洞,实施后还应考虑被问责官员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载体,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艰巨的社会实践课题.构建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既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行政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近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行政问责建制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行政地位对土地财政具有空间效应的假设,根据不同行政地位(主城区、远郊区、区、县级市、县)的土地出让金差异划分归类,在分析不同类别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嵌入多策略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研究行政空间邻接关系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财政高度正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均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产生负向影响;土地财政受不同行政地位之间空间传导效应的影响,2013年、2015年土地财政在处于中心城区附近的主城区与远郊区、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性更强,这一发现肯定了相对落后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强行政权力地区拥有最具价值的土地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大力推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目前我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社会的进程中,行政问责制实施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空间,尤其是在理论基础及产生动因方面仍需加大深入研究力度,进而充分发挥行政问责制的效力。基于此,文章从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委托—代理等理论分析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行政问责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多方面产生动因。  相似文献   

15.
以2003-2010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区市“招拍挂”与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面积比例及价格数据,概述各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变化.选取2003年与2010年“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比例、2003-2010年协议与“招拍挂”出让平均地价等4项指标,采用层次聚类与定性分析结合方法,将全国31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划分为4类集群地域.从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贡献程度、土地出让价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宏观战略等方面,分析各集群地域土地出让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源于土地出让的不可持续性及出让方式转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提出了各集群地域治理土地出让及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厘清福州房价与地价关系是地方政府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利用福州市1999至2010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福州市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福州市房价与地价相互影响;长期看,房价显著影响地价,而不是相反。由此给出的政策建议是:进一步加强福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和信息发布制度;继续调整福州市土地交易方式;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内进行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土地法律制度的产生源与于土地交易费用的节约 ;土地法律制度的存在可以降低土地交易费用 ,提高经济效率 ,促进土地利用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 ;土地法律制度的构成要素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都能影响其经济功能的实现 ,这些要素也正是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诸多政府官员遭问责,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时效性、影响力逐步加大。但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我国政府官员在行政伦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建立高效、廉洁和公正政府的要求。因此,本文从问责情况的实施入手,深入分析了目前问责制实施的困境,并提出应通过加强行政官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以减少问责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6年CSSCI影响因子TOP60期刊的628篇有关市地问题研究的文章,分析我国21世纪以来市地问题研究的焦点。研究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地问题研究主要聚焦于城镇土地利用、土地财政、土地供应与储备、城镇土地市场、土地出让、城镇土地行政管理、土地与城镇化七个方面。研究发现,当前国内学者对市地问题的经济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存在滞后性。从现有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上综合展望,市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科学管理体系、地价与房价的逻辑和关系、市地法律和市地生态效应等是未来我国市地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行政问责制在我国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一直未形成明确的,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作为2000年以来颇为引起关注的一项制度,行政问责制是公共行政基本原理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权责一致的民主政治发展要求,也是改善中国政治环境和促进我国政治与国际化接轨的现实需要。特别是2008年以来,突发事件、公共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是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迫切需求。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进程中存在诸多困境,急需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规范,并且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