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瑶 《生存》2020,(11):0216-021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作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最佳载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促进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锁艳丽 《生存》2020,(3):0131-013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呢?从诗歌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文言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阅读经典;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使学生热爱祖国文户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3.
孟晓 《生存》2020,(10):0062-0062
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的主要学科,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因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在的教学模式往往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学习之中。使学生在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特点,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之中。以课堂为主,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内在传统文化素质素养。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景 《生存》2020,(6):0001-0001
新课程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学生接受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和精心选择,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秋夙 《生存》2020,(8):0081-008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研究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探索一些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提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文礼 《生存》2020,(3):0149-0150
随着文化的不断更替与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社会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也会出现一些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若能让传统文化渗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那么必定会引发学生在学习中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银玲 《生存》2020,(9):0193-0193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五千年上下传承而来,不断教育着众人,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深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化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必然的。本文先阐述了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加强传统文化深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武保剑 《生存》2020,(1):0164-0164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上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的来源。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对传统文化的讲解。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回归课本,细致把握课本中的人文情怀与传统文化精神。运用情景模拟、课堂内外辅助教学等创新形式助力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余婕 《生存》2020,(15):0161-0162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期间,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明确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作用。语文从某种层面上看,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就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方法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怡顺 《生存》2020,(7):0114-0115
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文主题进行升华、进行课外拓展的途径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陈晓雪 《生存》2020,(14):0126-0127
小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主人,是我们国家民族兴旺的希望之源。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刻不容缓,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却不是理想。我们大多关注到的仅仅是让学生去背诵一下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中感悟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渗透方式及途径,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从内心就会逐渐产生抑制的想法,因此,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高度重视起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付之以行动。  相似文献   

12.
孙永艳 《生存》2020,(9):0145-01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探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添砖添瓦。  相似文献   

13.
娄正明 《生存》2020,(7):0160-016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其中,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许多包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如诗词、中国古典故事等,它们向学生们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品德。本文首先指出了初中的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然后专注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在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成绩的追求,从而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丈化的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在课堂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发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15.
季同严 《生存》2020,(3):0109-0110
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同时还是一门语言学科,高中语文的综合性还是很强的,教学练习包括了读与写等多个方面,同时语文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生的必修课程,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当今时代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更大,尤其是新兴的科技产品与明星浪潮,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丝毫不感兴趣,这一现状不利于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克服重重困难,尽一己之力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笔者将会针对这一问题浅谈一些让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世情 《生存》2020,(9):0154-015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与社会观点的结晶,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地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更 为深入的理解语文教学地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永松 《生存》2020,(11):0112-0112
语文课程除了肩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及相关素养的功能,还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载体,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优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积极健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建梅 《生存》2020,(3):0147-0148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根稳固之后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长成一个参天大树。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灵魂的载体,时代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真实代表是极具教育意义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使之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12,28(3):36-40
《白鹿原》真实地还原了20世纪中国国民的生存状态,挖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元素,如儒家仁义与忠孝文化、宗法家族文化、农耕文化、传宗接代文化、男权文化与女性贞洁文化、民间神秘文化、土匪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正面描写了仍存活于民间生活状态中的传统价值体系,塑造了具有儒家文化人格魅力的白嘉轩形象,也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种种压抑与迫害等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悲剧《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林 《社科纵横》2004,19(1):85-86
《孔雀东南飞》悲剧中 ,焦仲卿、刘兰芝在宗法社会孝文化及礼教压力下 ,艰难地选择了以死相殉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个人”和“自由”的观念而导致焦刘在邪恶势力面前反抗无力 ,只好“不自由 ,毋宁死”。死后精魂化为异类说明其悲剧在传统佛道文化中无法肯定升华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