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美灵 《生存》2020,(12):0212-0213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2.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马汉广 《学习与探索》2012,(5):119-123,163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通过对格林童话的戏仿,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危机意识。一方面,传统文化以话语碎片的形式进入当下,成为新的话语和意义的生长点,并进而成为现代人生存的直接现实;另一方面,人也必然要反抗这种话语的现实,以求解脱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但这种反抗却只能是以一种话语去对抗另一种话语。这就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现实性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晓丽 《唐都学刊》2005,21(4):57-60
庄子对审美的关注没有局限于艺术活动,而是把它看作生存的一种方式,以此超越现实生存。在对世界和自身的审美观照中,人才能摆脱规范化和功利化的束缚,赋予单调的现实以意义和价值。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虽然在本质上是心灵化的,但不能忽视其所包含的现实性特征,及其对现实生存的意义,它与道德生存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洪耀辉 《学术交流》2007,10(1):167-170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以人性观照为视角,一方面以远古湘西文化遗存为依托,构筑乌托邦式的理想人性图景,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以现实社会为依据,揭示种种病态人生,昭示改造民族精神的迫切性,体现了试图从两个向度探究重塑民族品德的自觉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唐志远 《社科纵横》2011,26(2):101-104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个人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的角度论述阮籍人生的悲剧性,并且认为他是用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不惜采用自攻自破的方法,将时人心目中诸如功名、富贵、亲情、长寿等等价值体系一一批驳推翻,进而提出直击生命本体的追问,揭示了孤独和彷徨两大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7.
魏玉川 《唐都学刊》2004,20(1):24-27
柳宗元的《河间传》 ,写一良家女子由贤德而入淫邪的过程 ,剖示了人性固有的弱点 ,描绘了一幅“文化酱缸图” ;同时也寓涵着“朋友之恩难恃 ,君臣之际可畏”的人生感慨 ;对破解现代社会的人性与道德难题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5):135-137
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生动地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态,那是一种外部受制于环境危机的笼罩,内部受困于生之混乱和死之恐惧的精神困境。探究导致这种精神困境的根源,继而挖掘出一条突围之路尤为重要。心病还需心药医,外在的诉求终归是一条不归路。然而,以研究内心为主,具有独特生死观理念的藏传佛教,可另辟蹊径,冲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界长期主张的基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观,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学就是传统伦理学.为解决其理论与实践困境,应在生存论的视阈中拓展传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存维度与生存危机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通过实践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展开和确证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的生成 ,也就是人的生存维度展开和获得确定性的过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存在的三个最基本的生存维度 ,它们既是人生存的事实空间 ,也是人的理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当今世界的各种危机都可以归结为人的生存维度的失衡 ,只有从调节人的生存维度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摆脱危机  相似文献   

11.
刘保亮 《学术交流》2006,(2):174-177
阎连科执著地探寻人生原初的意义,是一位有着浓郁生命意识的当代作家。他以令人战栗和疼痛的方式,书写耙耧山民的沉重苦难、困境中的苦中作乐、近于原始的性爱,使“活着”本身呈现出人生意义。他把耙耧人置于死亡的阴影之中,以此激发他们悲壮无畏地反抗宿命。作家对人生的体悟归结为生命应回归婴儿,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白夜》表现了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的失落和精神流浪的痛苦,标志着作家对生存的认识和表现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由于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可采资源枯竭,形成"资源危机、企业危困"的局面,大批职工下岗,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改善林区职工生存困境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对林区职工就业状况的大规模调查与分析,解决林区就业问题的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吸纳与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近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是一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把个人推到了社会交往的前台,个人不断地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历史进程既为个人生存提供了理想的可能,也不断赋予个人生存以现实境遇.对于如何理解个人生存的理想境况与现实境遇的统一以及怎样推进个人理想生存的实现的问题,从实现个人理想生存的外向和内向两个维度所进行的探索,将为人们摆脱当下的生存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霍建波 《社科纵横》2011,(10):92-94,98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反复咏叹,蕴涵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客观的秋景之所以可悲、并能成为审美意象,是有“天人和一”的传统哲学作基础的。而悲情则缘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困境,由此而产生了忧死意识、失意情怀和“在别处”心理等生命感受。正是基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性,悲秋才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一个具有原型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吴晓军  张希君 《社科纵横》2010,25(7):118-120,123
近代甘肃经济社会落后与工商业不发达有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甘肃工商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十分不利,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方面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缺乏人才、技术和市场;战乱给工商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极大破坏;政治的腐败与各种苛捐杂税使企业难以生存;省内度量衡不统一;兵匪横行,国外商品的冲击,自然灾害也产生了明显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凤  于丹 《学术交流》2015,(4):155-159
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中,业已成为国家在困境儿童救助领域的有力补充。在困境儿童救助工作领域,虽然非政府组织的救助范围广泛、救助形式多元化,救助工作人员趋于年轻化和高素质化,但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衡、管理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面临着独立性与自治性缺失、资金匮乏与公民慈善意识、教育观念落后等制约着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因素。基于此,欲推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提高困境儿童的救助效能,非政府组织要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构建困境儿童救助预防机制;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7):97-101
失独者群体是我国特殊时期——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时期的产物,其人数规模比较庞大,生存困境十分显著。近年来这一群体发生集体维权事件,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切。分析、理解失独者上访行为背后的社会与心理因素,将会帮助我们避免矛盾加剧,化解其内心冲突,更好地为这一人群提供社会与心理服务,有助于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