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惩罚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守臣 《学术交流》2002,(4):164-167
心理惩罚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着的现象,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心理惩罚具有非明确的目的性、隐蔽性、影响的广泛性、破坏性和长期性等特征。教育中的心理惩罚的表现形式有轻视(包括羞辱、威胁、冷漠等)、忽视和“畸形”重视。研究心理惩罚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可以为解决心理惩罚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新民 《浙江学刊》2006,(3):146-151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柏拉图的惩罚哲学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际上,柏拉图基于反思型道德哲学对惩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与当时主流(智者)观点相反的主张,并把它运用于刑法领域。他认为,惩罚不是报复和伤害,而是一种深刻的“好”,实质上是对受恶者进行一种广义的道德教化。国家司法体系必须从这个角度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结我国惩罚性赔偿规定于近二十年间的演进规律,创设了一种比较典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实质上是公法私法二分体制下以私法机制执行由公法担当的惩罚与威慑功能的特殊惩罚制度。其适用应以公法上惩罚制度秉执的过罚相当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两种惩罚性赔偿制度,无论是各自单独适用或一并被适用,还是它们分别与罚款或罚金制度同时适用,皆会引发惩罚适当性问题,因而需要遵循过罚相当原则。新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时会与《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发生竞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2,(2)
一个时期以来,老年人受子女辈虐待的事一再发生,但是据统计,70%以上的受虐待老人都不愿依靠有关组织严肃地处理这种问题,更不愿诉诸法律、给已构成违法犯罪的子女以应有的惩罚。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张佩国 《社会》2007,27(4):1-1
20世纪50年代互助组、合作化、统购统销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呈现了反抗和惩罚并存的实践面相。在互助合作运动和统购统销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反抗可能部分地映射了农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存伦理,而从社会工程和治理的角度看,反抗则会演变为破坏从而招致更为正式化的惩罚。全能主义姿态的治理实践与村落传统有机结合,惩罚的政治化与反抗的日常化成为这一时期乡村政治和法律实践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6.
书讯     
作者指出:决定写这本书的直接契机是日本的教育现状。虐待、体罚、校规所施加给学生和教师的强化管理,使孩子们简直没有受到象人一样的待遇。如果有人想反抗或逃避处罚的话,就会招致更严厉的惩罚。况且,岂止虐待、体罚、校规等,学生还被日日夜夜的竞争所折磨。这使孩子们面对未来,时时刻刻都处在不安与焦虑之中。日本的人权教育一直被学习指导纲要的内容所束缚,根据教科书审定制度,严格管制了有关人权的记  相似文献   

7.
朱钊  徐信贵 《创新》2015,9(1):107-110
老人摔倒讹人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但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与我国的惩罚机制的不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的社会情势下,行政处罚和刑事惩罚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应设置行政刑罚,弥补两者的不足,以保障好意施惠者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秩序。行政刑罚的具体措施应以人身自由罚为主,主要包括新型劳动教养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的设立,国家机构已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渗透,国家也派遣官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掌管行政与司法事务,使国家刑法开始通过惩罚地方官吏及少数民族首领的犯罪行为而在此地区适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部落如夜郎国已有自己的刑事成文法,与其他部落内部存在的刑事习惯法一起,构成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刑事法律的多元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酌定不起诉决定中的被不起诉人之公正审判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酌定不起诉制度未赋予被不起诉人公正审判权,这显然是存在缺陷的。赋予被不起诉人公正审判权,是诉讼主体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矛盾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控辩对等原则的需要,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需要,也符合无罪推定原则的意旨,有利于刑事诉讼法任务(惩罚罪犯、保护无辜,教育公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问题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刑罚理论基础的定位不清,即刑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不清.传统刑法关于刑罚目的"报应与预防的统一"的界定仅仅是从行为中心主义理论出发的阐述.事实上,刑罚的理论基础应当是行为中心主义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犯罪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刑罚的理论基础研究应从刑罚的设定--量刑、刑罚的执行--惩罚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不能混为一谈.量刑与犯罪具有质的同一性,亦应以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而惩罚则只能以行为中心主义理论作为基础.混淆量刑、惩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就会使刑法理论、立法建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均属于法律责任的下位概念,都具有法律责任的一般功能,即惩罚功能、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但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又是性质相异的责任,两种责任功能的侧重点差异明显,前者更注重补偿功能,后者更注重惩罚功能.两种责任功能的融合虽然具有可行性,但是也具有有限性,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有利于实现刑法的轻缓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危机作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性的大问题 ,构成对人类文明准则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可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方面 ,主要在于因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对诚信原则的背离 ,和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必须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化解诚信危机 ,加强道德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在全社会形成以讲诚信为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3.
谢勇才  汪鸿波 《社会工作》2013,(4):138-143,151
由于公职人员福利制度不健全、行政垄断大量存在、违规成本偏低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原因,使得隐性福利广泛存在于我国公共部门。隐性福利的泛滥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破坏社会公平、形成分利集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政府部门公信力等严重后果。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完善公职人员福利制度、打破行政垄断、加大对隐性福利问题的惩罚力度和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等,以改变当前隐性福利泛滥的现状,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春梅  王丽 《学术交流》2007,(4):115-117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信用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信用评估制度、标准化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以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致使信用教育与研究滞后,信用中介组织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缺少信用文化积淀,信用基础薄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业与个人作为市场主体尚不成熟。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其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与举措,使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恰恰是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导致了新的对立和人的自我分裂.受益于荷尔德林关于“判断与存在”的讨论,黑格尔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康德的正义观和对法的理解.犯罪与惩罚的关系不应该像牛顿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法律和惩罚相对于犯法者将永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相反,真正的正义体现为犯法者在命运中与异己力量的和解,这是对源初的统一性的恢复.因此,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对非理性的压制,而这一包容差异和非同一的新的理性观也成为黑格尔成熟时期体系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特征是什么?这是刑法学界在理论上应该进一步探讨和明确的问题。目前,关于犯罪特征的说法大致有三种:1.“二特征论”。认为犯罪有两个特征,就是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①。2.“三特征论”。认为犯罪有三个特征,就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惩罚性②。3.“四特征论”。认为犯罪有四个特征,就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主观罪过和应受刑罚惩罚性③。这些说法之中,比较流行和影响较大的是“三特征论”。“三特征论”认为,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某种行为所以由刑法规定为犯罪,是因为它是危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历史的发展为基本线索 ,论述了军法的产生 ,以及各个时期专门的军事司法机关的设置、军事犯罪的名称、军事犯罪的惩罚方式和其他相关的各项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8.
古代快递又叫“急传”,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隋唐以后,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行为已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这是刀郎专辑中播放率最高的两首歌。旋律流畅,歌词直白。”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片飘落的黄叶,”虽然我不免揣测,乌鲁木齐的2路汽车怎么会停在八楼,难道还兼怍小型客机。后来,位乌鲁木齐的朋友给我解释,这歌词他听着无比亲切,因为2路汽车有一站名为八楼,听了《冲动的惩罚》,我也会暗暗推理,歌词中所谓对冲动最好的惩罚是不是未婚先孕。  相似文献   

20.
谎言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涂改过后的成绩单还是糖果罐中忽然消失了一半的水果糖?谎言,是不是孩子延续快乐和逃避惩罚的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