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承淡安先生的中医教育实践跨越民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执中守正,学术至上”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执中守正,即执着于中医之路,并以中医经典为圆心,坚守传统学术统绪;学术至上,即始终以追求中医学术学理的本质和进步为目标。承淡安先生的高等中医教育思想和理念,成为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实践的先行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现时代中一个具有讽刺意昧的现象之一是不同社会中的各种学术社团在日益相互依赖与交流的同时,误解与冲突却也在增加。这种误解与冲突通常发生于不同的文化之间,主要是在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之间。巧合的是,这种文化的差别也基本上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统一,在所有发达国家中仅仅日本为非西方文化国家。因此国际学术关系也便成为国际政治的一方面,主要为南北之间的关系了。尽管存在一定的富有成效的交流,但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仍在持续。这种状况对国际教育合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成为当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唐代以来,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它遍布城乡,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书院又走出国门,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代以来,因为“新学”、“西学”的加盟,它又成为交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光绪皇帝一纸将全国书院改为大、中、小三级学堂的诏令,更使它成为沟通中国古代与近现代教育的渠道。因此,书院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学术、文化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边疆危机突出,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亟须各族团结,国族构建成为当时急务.但因国内文化多元,族群众多,边疆教育成为构建国族的重要途径.西南地区在抗战时期成为民族复兴基地,此区域的边疆教育倍受国人关注.因此,梳理国族构建语境下国人对西南民族多元文化与边疆教育方略的论述,可以了解当时国人为构建国族与发展边疆教育所作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5.
张涛  孙照海 《南都学坛》2006,26(1):7-14
两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和正统学术,对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经学的任何变化、发展,都在文化领域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在教育、史学、文学等方面更是如此。汉代经学与文化建设的这种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的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育研究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的取向应该是一种包含了本土和非本土方向的多元化目标体系 ,其对外域先进文化、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借鉴 ,对国际教育学术潮流的跟进 ,以及对国际教育前沿性问题研究的参与和呼应 ,可以说都是中国教育参与世界教育潮流的正常现象 ,对其包容和理解是中国教育发展和进步必要的教育文化基础。而鼓励做“无用的学问”、“为知识而知识”、“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等世界大学的办学理念 ,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教文化建设中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面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严重不协调,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绚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自然辩证法学科在这一领域既有学术责任,又有条件去提倡并通过学术研究进行交融和沟通工作,应自觉地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双赢和交融作为学科的学术责任与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的学术文化活动为典型案例,对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视角,探索解决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的古代小说研究是在“经世致用”和文化──学术两大思潮的作用下进行的,文化一学术思潮出现于“五四”与“新时期”,构成了本世纪文化-小说研究的两大高峰,经世致用思潮风涌了近八十年成为贯穿两个高峰的主线。它将学术的多元扳向单元,将学术文化拉向政治实用,最终走向学术消融于政治的死胡同。经世致用思潮的流变及其政治-小说研究可分四个阶段有五大教训,“实用理性”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文化根源。还原与阐释是这一学科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课堂教育、论著出版、新闻报道是实现上述参与的主要途径,而还原的无止境与…  相似文献   

10.
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具有包含和扩展的辩证关系.大学理念分为核心理念、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三个层次,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对大学文化内涵、功能和结构分析后可知,营造人才辈出的氛围,形成学术自由的空间,把握继承创新的规律,发掘特色鲜明的优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我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发达,孔子乐论被认为是先秦音乐美学的创始,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吕氏春秋》吸收并糅合了先秦各家乐论。文章旨在将三家对音乐的缘起、本质、作用的论述作比较,以期清理出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和”的音乐美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的美学观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哲学观点论题,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论述,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观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音乐美学观对后来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众多的音乐美学观中,其核心是对"和"的论述.其中涉及方面有政治、宗教、自然、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道德、修身养性等.  相似文献   

13.
《周易》作为一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容丰富而庞杂。它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周易》以儒家思想为基干,全方位地荟萃先秦诸子杂家社会文化思想精华,集史前文化、图腾文化、原始巫术宗教文化,以及世俗经验哲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行为生活方式之大成,最终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从《易经》到《易传》,中华民族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世俗经验哲学人性思维的嬗变。《周易》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远早于古希腊罗马,是人类最早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探索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家的命运迥然相异,其中墨学沉寂,法家逐渐式微,儒家崛起并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位置,道家紧跟其后,与儒学相配合,一张一弛,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只能结合四个学派的思维特质去分析才能得以明了。  相似文献   

15.
多数学者认为董仲舒不是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的人,肯定卫绾为第一个。笔者认为卫绾所提出的罢黜不是诸子百家,而仅仅是纵横家与法家,也不是后来意义上的罢黜百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的是李斯与秦始皇,不过他们所罢黜的不是法家而是儒家在内的百家。  相似文献   

16.
儒家和道家在先秦号称“显学”。但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二千多年,但这期间儒家也面临着挑战,也需要吸收其他思想,其中对道家的吸收最为典型,使儒家和道家在政治旨趣和人生态度上,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学说对后世思想学派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诸子,应该将我们的时代和诸子的时代进行沟通,进行原创的对话,以自己的生命体认诸子的生命,以自己的心灵撞击诸子的心灵,并且要对诸子文本作全息的考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诸子学发展变迁折射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到《汉志.诸子略》,几代学者通过对诸子百家源流及学术特点的总结和梳理,勾勒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学术特色及发展大势,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对诸子文化现象的反思。《汉志.诸子略》对各家学术流派分门别类,并分析、总结其优劣得失,既是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先秦至西汉学术发展、思想传承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的根本精神处找出路,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相似文献   

20.
先秦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非常重要的阶段,尽管由于“民不聊生”、“礼崩乐坏”而处于大变革时期,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予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并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不仅是先秦社会中最主要、最主流的思想.而且先秦儒学价值观体系在维护当时社会秩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