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琴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03-105
当今长治地区的口语中保留和使用着《元曲选》中的词语。本文结合长治口语词并参照有关文献,选取《元曲选》中较有特色的面皮、妨杀、双身、门限四个词语,详列书证予以诠释。这些词语借助方言不仅可求得确解,而且又可补释元曲的辞书之未备。 相似文献
2.
车淑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81-83
导致古代文学作品译注“望文生训”的原因之一,是在选择与确定词的语义时脱离了交际的语言环境,所以,《列异传》中的“生人气”、“略无”和《列女传》中的“便利”不应是“陌生人的气息”、“略微没有”和“方便”之义,而应该是“活人的气息”、“全无”和“有利可图”之义。 相似文献
3.
4.
丁红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79-86
李详著《杜诗证选》、《韩诗证选》二书,以具体的条目充分证明了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韩愈与《文选》的密切关系。但其间还有未尽人意之处,在进行修订、补充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能发现,由于深受《文选》的影响,杜、韩二人的文学作品具有相近的倾向,即融汇、化用《文选》中的故实、成词;而且,杜甫对其子宗武“熟精《文选》”的教诲等,都证明了《文选》与科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这种考试制度影响下的产物,它体现了《文选》对科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索南拉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1)
在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光辉指示,于去年五月赴玉树州治多县立新公社扎西大队进行了两个月的校外教学。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广大贫下中牧和革命干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我们坚持以批林批孔为纲,把整个开门办学的过程当成向实践学习、向贫下中牧学习、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极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经过修订之后,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该书篇幅巨大,涉及内容广泛,并且不是成於一人之手,个别问题,似乎仍可商榷.现将授课所得点滴体会公之於世,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时贤指正.①: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注:唯命,是“唯命是听” 的省略(9页).按:“唯命”之“唯”当训恣,犹任意,随便,《管子·任法篇》,“昔者尧之治天下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 这句话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译为:大鹏是乘着六月风而飞到南海去的;有人解为:鹏飞半年至南溟才歇息下来;一说:鹏鸟一飞,半年才呼吸。均与原意相距甚远。这句话的主语“鹏”承上省略,“去以六月者也”是谓语部分,其中的“去”是谓语动词,意思是“离开”。注家释为“飞去南海”,“至南溟”,均与“去”的原义不符。先秦时代的“去”还没有产生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以六月息”是介词结构作补语,“息”是名词,指大风,“六月”作“息”的定语。译为现代汉语,句中的补语成分照例可译为状语。全句意思是:[大鹏]凭着六月的大风飞离了北冥。 相似文献
9.
10.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思想家,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狱中札记》写成于葛兰西1929-1935年入狱期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体现了人类意志的极限,即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他的历史与个人背景进行思考。这部著作正是独立思考的伟大典范,其独树一帜的实践哲学及其所提出的霸权有机知识分 相似文献
11.
12.
众所周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之一.所以,已有很多学术论著谈及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背景.但,本人认为《归去来兮辞)所蕴藏的文学深度仍然有待发掘.拙作要从“陶渊明家妹”这一从未受到重视的角度,探讨其文学深度.首先要向读者说明,拙作乃是本人研究(归去来兮辞》的第一份报告,只是提出了一个不够成熟的推测而已.希望能够以此为一个起点,今后继续研究下去,将来有机会写出一篇经过严密考证的文稿.此次拙作乃是一篇初步草稿,所以题为(<归去来兮辞>札记》.以下在(本论)中,先确认一下该作品在陶渊明生平中之地位及意义,继而探讨“陶妹”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开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1)
中国古代,“论文之书,(甚少)有专籍”。“敷陈详(?),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者”,黄季刚先生认为,“惟刘氏《文心》一书耳”。自沈约起,历代学者不少人都相当推崇刘书,但一般多停留在简短的赞评上;专力治此书,是明清以后的事,然而,黄叔琳注,“纰缪弘多”;李详《黄注补正》“间或疏漏”。真正将《文心》的研究引向科学道路的,是黄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札记》是先生1914—1918年在 相似文献
15.
漆贤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文学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离开了文学的创作实践,不可能有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古今中外有建树的文学理论家,无一例外地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十分重视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从大量的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和概括出文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和推动文学创作活动。刘勰的创作论之所以可贵,具有不朽的理论价值,根本原因即在于此。刘勰讨论创作,很少空发议论,泛泛而谈,他总是从创作实际出发,根据历代作家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探讨,从而概括出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理论。《物色》就是联系《诗经》·《楚辞》以来的优秀作品,来探讨文学与自然景物的关系的一篇力作。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刘勰对文学创作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诸如观察、描写、革新创造以及典型化等等,也都进行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16.
程国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古代汉语》词语札记程国煜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选文得体,诠词精细,通论广博,取材允当,是一部权威性教材。1980年原教育部曾调集许多专家学者用半年时间又对这部教材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使该教材更为完善。但因该书系集体创作,虽经修订,仍难免存在白璧... 相似文献
17.
李素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1,(1)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把其中的“优”字注为优秀、优异、突出一类的意思,这条语录就成为孔丘宣扬“读书做官”的罪状了。其实,这条语录的本意并非如此。 《说文》注:“优,饶也。”“饶,余也。”《康熙字典》注:“优,又有余力也”,并附“仕而优则学”条为例句。《辞源》也同此。《论语正义》引马融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刘宝楠注:“言人从事于所当务,而后及其余。”根据以上这些注解,我同意杨伯峻先生的翻译:“做官了,有馀力便去学习;学 相似文献
18.
清人严可均编纂的《全隋文》,被誉为研究隋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和一人之力的局限,《全隋文》的编纂也存在着严重的缺漏和诸多失误。为了纠正此书所见失误,为研读者提供更为科学之文本,运用内、外证相结合的方法,据以文献、史籍和新出土石刻,共辑得札记23条。其中既有对录文重出互见的厘正、文字讹夺衍倒的校勘,又有文章系年的考订、补充和纠正。需要说明的是,所用《全隋文》为商务印书馆1999版,各则札记先列卷页(商务版卷数用汉字,页码用阿拉伯数字,仍依其旧),次列作者及篇名,再陈鄙见,以便检核。 相似文献
19.
《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文选》中的俗语、成语对后来文人用语及现代汉语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文选》选篇中出现的文字异同及序文标示差异方面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