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世界产权形态演进与产权观念、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发展创新 ,揭示出产权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以启迪我国产权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产权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产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有助于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 ,参与经济全球化健康地运作。  相似文献   

2.
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缺乏总体规划,缺乏科学管理,一些私营企业产权不清,雇员和私营企业主的关系有待调整,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私营企业主的生活方式已产生不良社会效应等。加快我国私营经济健康发展需采取如下对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私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关系,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实行产权明晰和重组,加强政府对私营企业的管理,协调雇工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宪法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产权、意识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性与思想性制度,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宪法上进一步定位国家性质、职能与任务;调整产权结构;加强新型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产权关系导致的新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农村产权关系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全面剖析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产权关系导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农村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德宁  侯伟丽 《南都学坛》2013,33(3):105-11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也不断显露出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了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过去那种把改革重点放在农村土地所有制上(绝对公有或绝对私有)的传统思路很难使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困境。目前我国土地产权结构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在政府、集体和农户之间分割配置不合理;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农村土地产权结构难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从抽象地规定土地所有制转向具体地分割和配置农村土地产权,设计最优的产权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分割。即确立国家和农户作为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并在它们之间详细分割土地产权,明确"所有者保留的产权束"和"使用者可获得的产权束"。第二,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流转。即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停止农村土地不定期的行政性调整方式,建立起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常态化的流转制度和机制。第三,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交易。即在明确土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土地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目标,实现城乡之间、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市场化的土地产权交易,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第四,促进农村土地的产权组合。即在明确农户土地产权和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产权的组合,重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合作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进程中非正式制度约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中主要因素是受到诸如产权意识模糊、财富积累意识差、传统观念固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应通过培育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利用正式制度强化其产权意识和经济理性,以及促进少数民族知识发展等途径来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是因结构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遇到一定的环境场所,诱发因素后爆发出来的事件,增加结构性压力的经济学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结构性压力的措施是清理产权界定规则、减少政策的前后不连续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帕累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从多个角度对产权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马克思通过诸多方面对产权问题进行透视, 指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权发挥着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保障作用。这些观点对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保障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必须认识到: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应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正常的产权关系; 应明确责、权、利对等与职工对组织成长的关切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制创新是我国这十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因素,走在前列的顺德更是一个代表。在1992年以前,顺德还是依靠“放权让利”的思路去进行改革,它依赖天时、地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潜伏着危机。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引下,顺德人大胆地在“产权”这个敏感问题上入手,有了新的突破,其做法与道诺斯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从人格化的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的转移和路径依赖表明制度演变的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顺德市产权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产权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主要表现为产权及其实现方式的多元化、非公有制产权所占的份量越来越大。我国产权结构变迁的基本方式是:先有产权及其结构变迁的事实(违宪),然后总结产权变迁的经验并制定宪法修正案(修宪),最后在宪法中加以确认并加以制度上推广(合宪)。这样一条产权结构变迁路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宪法变迁的必然结果,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促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宪法制度的完善,但同时也给我国宪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我国现行宪法产权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协调宪法内部关于产权制度的各项规定,尽量减少关于产权制度方面的宪法规定,无疑是回应这一挑战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资本外逃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资本外逃有利于宏观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而产权制度对资本外逃的影响不可忽视。将产权制度因素纳入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产权制度对资本外逃的影响;考虑知识产权的内生性,应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深入挖掘了两者间的关系。对60个国家2006—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知识产权内生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知识产权有显著的影响;在分类样本中,法律和政治环境指数同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知识产权指数同时对两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实物产权指数仅对发达国家的资本外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综合研究结论,制定符合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和实物产权制度标准,完善产权实施的法律法规,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是减少资本外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有的财产权保护理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出现了盲区。以法学与经济学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中提炼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基础性理论——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在产权理论中给予虚拟财产以权利束的理论匡定,进而进行制度架构,对虚拟财产进行规范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职业健康安全的内在联系,并构建了一个产权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职业健康安全随经济增长而波动的深层原因进行了解析。认为中国职业健康安全规制的有效策略应寻求对劳动力产权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市场中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均衡,并构建一种政府、社会、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多维一体"的协同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过去,展望到20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为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三中全会《决定》在改革理论上有新进展,突出地表现在按照城乡、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完善新体制、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继续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对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消除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等。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关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的内容,确认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的成果。2007年物权法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的物权地位,丰富和完善了与私人财产有关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制度,做出了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及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但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忽视和侵害私有财产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经济发展,保障公民人权得到实现,应该正确认识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是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用于分析经济现实常用的基础理论,因此,在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比较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异同,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是保障人权、建设法治的基石,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私有财产权保障构成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限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单的评论。从理论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鼓励知识创新、增加知识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开放条件下,东道国政府提供适度且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可以增加FDI的流入量和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从实证角度来看,国内外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受到一国的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约束条件、产权结构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产权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产权结构的绩效是与现实约束条件密切相关的.因此,考察、研究、分析和找寻决定环境资源特定产权结构的那些极端重要的约束条件,并判断在这些约束条件下环境资源的最优产权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是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决定产权结构的选择,不仅有成本约束,更重要的是有收益约束,即如果不明晰产权,将导致经济损失.由于产权的初始界定常常是不清晰、不完善的,从而导致了目前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市场失灵.但产权交易是产权逐渐明晰、产权结构渐进优化的最好方式.因此,解决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使环境资源市场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