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政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因素对风险的贡献不同.本文借助矩阵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财政风险的评估模型,并对我国地方财政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地方财政风险较大并有逐步累积加强的趋势.通过分析其形成机理,进一步提出防范与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制度性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风险由来已久。如何加强地方财政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摆脱财政困境,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俊华  郭全中 《兰州学刊》2006,(6):149-150,153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风险意识、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等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措施,探讨了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理对策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如提高政府应债能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健全与地方政府举债相应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广西财政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财政风险包括财政收入风险、财政支出风险、财政赤字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形成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管理方面的原因.广西要防范财政风险,应夯实地方财政收入基础;突出财政支出重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加强债务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6.
马骏  刘亚平 《学术研究》2005,(11):77-84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负债所隐含的财政风险越来越严重.在将县市政府的债务重新分为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之后,本文运用"逆向软预算约束"理论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会主动累积各种负债进而累积财政风险.本文认为,在目前的制度环境、官员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下,经济增长和地方政绩是以财政风险的不断增加为代价的.因此,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控制财政风险,从根本上来看需要在财政体制之外进行努力,改革目前的干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宁 《理论界》2003,(5):50-51
本文以适合中央及地方区域性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为目标,首先论述了财政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的识别;其次,构造了此系统工作基本模块;再次,分类设计了财政风险衡量指标参数;最后,介绍了此系统的警情警限等级。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财政体制上属行政集权下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政绩合法性建设环境中,形成了强激励机制与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制度安排下财政机会主义的产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的系列应对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泛滥,并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出现"井喷",融资平台风险凸现;因此,化解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改善制度环境、扭转现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彬 《天府新论》2006,(2):72-74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财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县以下(含县)的基层债务总额目前已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运行中一系列愈来愈多的风险因素,正逐渐成为困扰各级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十一五“时期,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防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风暴冲击全球之际,其可能引起的财政风险是必须关注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倘若不及时加以防范,任其累积,可能会突发为财政危机,并由此演变为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结合我国现实中可能诱发财政风险的因素,探析金融风暴中的财政问题与财政风险中的金融问题,提出完善财政法治,通过财政立宪和完善财政立法调整公共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关系,有效防杜化解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财政)行为也会像市场行为一样产生外部性,正如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市场外部性一样,财政外部性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各级政府追求自身财政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本文从财政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入手,指出政府债务风险状况是诱发我国财政外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具体分析了政府债务风险在政府间、政府与市场间外部化的各种途径,最后借鉴克服市场外部性的经验,从多个视角提出了矫正政府债务风险外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12,(4):3
4月13日上午,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经济研究中心、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地方债务与财政风险国际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  相似文献   

13.
政府债券是今后中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形式。其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同时,也使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更加顺畅,并因"金融加速器"效应危及系统性金融安全及反向放大财政风险。尽管其发生在金融领域,但根源在于中国未建立法治化的现代财政体制。因此,必须从财政与金融两个维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券金融风险"防火墙"。治本之策是推进现代财政体制法治化,以"公共性"为导向确立政府事权范围,平衡央地事权与财权配置,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及支出责任。治标之策是切断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扩散的传导机制,禁止地方政府干涉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加强对金融机构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强化央行独立性防止债券货币化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财政风险是现代财政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也是研究和开拓现代财政学的重要理论前沿。如何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近年,我国对财政风险的研究日益深入,但与实践要求相比,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显滞后。防范财政风险的制度框架建设现在还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真正“破土动工”还需时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财政风险具有三个层次,即财政收支平衡风险、保障风险和调控风险。如果财政风险不能有效防范,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局面,使得社会制度和经济秩序必须重组。财政风险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微观经济运行故障和政治道德制度失范的结果。防范财政风险,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规范完善的市场机制,科学运用财政政策,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构筑风险防范的自然屏障。  相似文献   

16.
湖南地方立法机关适应省域经济发展要求及财政工作的现实需要,制定了大量地方财政法规与财政规章。湖南地方财政立法还存在政府财政规章偏多、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配套衔接不畅、立法程序欠完善等不足。应进一步健全地方经济立法程序,理顺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关系,做好地方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的衔接与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按照党的十八大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我国正在着力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而如何将整套标准体系与财政总会计进行有效对接,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当务之急.英美两国是世界上较早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近年来,通过建设"政府统一账户"(The Whole of Government Accounts,WGA)和较为完善的权责发生制合并财务报表,形成了统一政府会计体系为基础的财政风险识别框架.所以,将英美两国政府会计的变革过程与我国的改革实践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借鉴、吸收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推进完善创新.以助力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防范财政风险和优化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财政风险防治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经济风险尤其是财政风险问题日趋严重。防范和治理财政风险,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财政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警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财政和货币资金的关系为切入点,强调了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共生特征;通过政府、银行、国企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政府担保情况下银行放贷引发风险的静态及动态模型进行细致描述;验证在目前的政企、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大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所导致的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催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马雪 《东岳论丛》2012,33(5):136-139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大多数学者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分析土地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对土地问题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来对分权的边界进行事实上的调整,通过体制外收入扩大了自己的财政份额,来弥补中央政府所确定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重新对财政权力进行分配,将非正式资金纳入到国家正规的税收体制中来,使得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找新的体制外来源化解中央的压力.正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依赖非正式资金体系来获得可支配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得非正式收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是当前严重土地问题的深层次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