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几年中学术界对社会发展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综观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的研究属于宏观理论的探讨。虽然这种探讨对于社会发展研究来说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要把社会发展研究推向深入,就应当在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连结。本文将从对社会发展观的探讨入手,尝试为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建立起这种连结。一、社会发展观的分野尽管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似乎已成显学,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却存在分歧。实际上只要我们翻一翻前一段时间国内外有关社会发展的讨论文献,我们就很自然…  相似文献   

2.
张玉 《学术探索》2001,2(1):65-67
本文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文化比较论和新进化论进行比较,从马克思的主体自我决定论、实践创造论、辩证发展观和世界历史论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对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阐述了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我们亟须大力破除传统西方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缺陷,代之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先导。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制度创新有利于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并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雨  太盛 《江淮论坛》2000,5(2):13-1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学说作一探讨。一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在不同的社会 ,其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立社会中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但是 ,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剥削制度以及作为阶级的…  相似文献   

5.
赵琦 《理论界》2004,(3):28-2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理论上阐明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观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欲立 《兰州学刊》2005,2(5):63-65
本文重新反思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命题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在当代社会发展观的方法论方面实现从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到实践论和关系决定论(包括科学技术动力)的转向,从简单的、片面的、单一的动力观,到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决定论,建立一种反映当代全球化特征的以科技为核心和综合中介的动态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实践结构论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信息化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对农村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观的转变;引起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全球化含蕴着人类发展的世界空间一体化要求,可持续性发展体现着人类价值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特点。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决定了价值观上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中心主义向人际关系和谐目标观念的过渡。时空中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条件。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为哲学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社会发展中发掘人的问题,选择人的价值观建构方向,释放哲学的现实功能,构成哲学发展的新的动力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斯大林认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苏联没有对抗性矛盾,认为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的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在社会发展动力上,恢复了历史唯物论,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科学揭示和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的范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的辩证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活力,是当代社会生活日益生动丰富、社会实践更加多样化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从理论上给予总结,揭示和阐明其科学含义,是我们把活力概念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开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研究时所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逆境观包括逆境不可避免观、成功条件观、考验或锻炼观、机会或财富观、准备观、乐观态度和积极情感观、宿命论等几个方面。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人历史上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的农业经济形态、中国文化的构成及其创建者与发展者所遭遇到的逆境等。这些观点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上表现为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良情绪的排解能力、自我安慰、另谋出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控制逆境影响的水平等诸多方面。这些观点对人们积极地应对逆境,保持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治史方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坚持与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相联系的方法论原则,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其中也包括20世纪以来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治学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史学研究的效能,另一方面也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本身。  相似文献   

13.
王敏 《阴山学刊》2010,23(3):67-71,75
成长,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永恒母题,更是少年小说的基本命题。然而它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文化符码,并在中西少年小说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彰显着不同的演变轨迹。通过从中西少年小说的发展历程中选取几个典型文本,分析并阐述小说叙事视角与成长内涵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廓清中西少年小说发展中成长这一主题内涵的演变轨迹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百年间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百年间的史学理论研究,有成就、有经验,也有缺陷、有教训,西方史学理论的输入,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开阔了中国史学家的眼界,但存在理解不深、生搬硬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给中国史学与中国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斐然,影响深远,但一度出现"左"的偏向和公式化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20多年的史学理论研究,思想活跃,但仍然存在深度不够、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的遗憾。对这总的史学理论发展历程予以回顾、反思,从而提出今后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以道德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科学理性精神的匮乏,成为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历次教条主义"唯上""唯书"的错误表现,有着深厚的忠君行孝、尊从孔孟之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毛泽东在与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不仅在理论上清算了教条主义,而且也化解了传统文化造成的教条主义与科学理性的对立,为科学理性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及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期许的"文质彬彬"的人格精神,所呈现的"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所称美的"东鲁春风"的生活境界,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对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其有些观点本身便已内在相通于文学,更表现为他为后世文人的生活树立了一种恒久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尺度又通过作家的人格精神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情趣与格调,成为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全华凌 《云梦学刊》2009,30(6):100-103
文学接受是从文学文本接受开始的,对韩文本版的校雠接受是韩文接受的第一环,韩文善本观的出现、形成和发展。不仅对研宄韩文接受史意叉重大,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旭 《阴山学刊》2011,(5):117-120
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处于弱势,为了全面提升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树立文化传播的主体意识;争夺有效话语权;提升对外翻译的影响力;借鉴国外媒体的经验、现成的国际传播渠道,提高与境外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构建合理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本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分别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和现实要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哲学的创新,也是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反思、跨越与整合,对实现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威 《晋阳学刊》2007,(1):91-94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推进下,一些激进人士强烈批评了封建的两性伦理观念,提出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开展性科学研究,改良社会风气,进行健康的性教育等主张,这既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也对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