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群伟  周德群 《管理学报》2008,5(5):688-691
技术进步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算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缺憾,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层面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并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卫根 《经营管理者》2009,(23):147-147
本文通过建立1978-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协整分析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作用机。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效率和排放效率,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通过DEA交叉效率模型分析,呈现企业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及排序,充分挖掘和揭示影响钢铁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钢铁企业提升能源效率的改善途径,为政府部门制定钢铁行业整体宏观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伟  朱启贵 《管理评论》2012,(9):26-34,93
深入分析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找出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措施,对实现全国节能减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部门内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1994-2007年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与焦点问题。在经济增长中能源作为一种重要投入要素,对于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这种形势下,随着能源的不断投入和过渡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就称之为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为深入认识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本文就能源效率影响环境经济损失实证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相似文献   

7.
探究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现状及趋势是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前提条件。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下,对1980-2010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单位根法对我国地区能源效率进行随机收敛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1%显著水平下,煤炭消费比重每下降1%,能源效率将提高0.335%,而产权结构、能源价格指数、出口依存度等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分别提高0.672%、0.166%、0.518%;东部随机性趋同不存在,而中西部在10%显著水平出现俱乐部收敛,但西部随机性收敛是低水平的。因此,制定差别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产权结构、能源价格与出口依存度目标等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并改善东中西部的收敛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结合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投入指标、经济产值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 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6年我国30个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规模收益分析和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2000—2009年全国数据研究发现,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三阶段特征,运用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及shift-share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部增长效应,尤其是第三、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来自于金融和房地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来自于工业;(2)2002—2009年的两个时段存在结构负利是能源要素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致,且产业层面结构效应的负作用逐渐增强;(3)产业内部能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各产业能源生产率增长;(4)当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合理水平并不再下降,能源要素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时,合理的结构红利就会呈现。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宏观经济速度型指标与第一、二产业结构比例变化率的敏感性分析,确定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率与速度型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模,用TOPSIS法对产业结构比例调整速度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以四川省为例进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实证分析显示,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高,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同时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江苏省必须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注重农业产业化建设;立足第二产业,走集约型、规模化道路;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市长任期对财政效率有U型影响,新市长上任1年内,官员任期对财政效率产生负影响,因为换届过渡时政策不连续最明显,1年后地方财政效率逐步回升。(3)新任市长为快速做出政绩,短期内会实施大量新政,致使政府消费扩大、财政赤字扩张,引致财政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文中采用分区域的工业统计数据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测算了工业生产率的演化,并对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据、区域性工业经济增长的特征等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婕  汪方军  李勇 《管理学报》2008,5(5):762-765
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11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建立了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以煤炭上市公司2001~2006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煤炭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经济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普惠金融旨在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对包括产业结构在内的诸多经济指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Sarma(2008)提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算了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探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产业结构偏离经济均衡状态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2402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5914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同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普惠金融对东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此外,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冯锋  李天放 《管理学报》2012,9(11):1661-1666
产学研R&D投入与区域经济增效存在密切关系。构建出一个由技术研发生产与技术吸收应用2个阶段组成的产学研R&D投入产出链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作结构方程检验,之后对各区域产学研两阶段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计算结果,按不同效率特征将我国各区域划分为"效率兼优区域"等4种不同类型并据此分析,最终给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考虑物质平衡原则,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碳排放效率指标,并应用于分析1997 ~2012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效率、减排潜力,以及排放与成本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效率和成本效率均较低,且具有较大的省际差异;在现行技术下,全国平均的成本节约和排放削减存在潜力.成本有效和排放有效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虽然可以通过征税或者补贴等措施来同时达到这两种目标,但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巨大,在经济上不可行.比较而言,成本有效是现行市场条件下更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821家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观察值为样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决策公司所有权结构的要素,即公司价值最大化规模、潜在控制和系统管制,并引入公司的特殊风险等作为与不稳定考核的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始终以与价值最大化相一致的方式进行,受管制公司所有权的平均集中程度比其他公司更重要,公用事业类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受管制的影响比金融业更大.本文的研究为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元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