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沫若和贺敬之同为 2 0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诗人 ,他们的诗代表了“五四”时期和建国初期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在他们的代表诗作中都有一个“大我”形象 ,但二者内涵不同。郭沫若的“大我”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想和完美的人格特性 ,贺敬之的“大我”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改天换地之豪情。两个“大我”形象折射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诗国.古往今来,诗人辈出,灿若群星.诗作词章,浩如瀚海.而评论诗人诗作的文字,也似万浪千波,激荡恣肆.在形形色色的诗评中,有的评者能运用诗的语言评诗,可谓别开生面,醒人耳目,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所谓诗的语言,是指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精炼,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历代文人用诗的语言评诗的例子实在很多.这些用诗的语言评诗的文字,按其表现形式来分,可以归为两大类:其一是直接运用诗句评诗,其二则是以散文的形式,用诗的语言评诗.下面就这两  相似文献   

3.
如果没有在新诗由“破格”到“创格”的转折点上出现闻一多,我们的新诗“创格”时间表也许会改写。人们一般习惯地将闻一多的创格理论仅仅理解为现代格律诗理论,这其实是一种对闻一多的狭窄化把握。基于倡导“建立新体中国诗”,闻一多对许多诗学范畴均有所开拓,这些开拓对于自由诗的美学建设同样也是一份丰厚的学术资源。第一,格律诗与自由诗。在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并非第一位提出现代格律诗理论的人。陆志韦以降,有好几位诗人都是此一领域的先觉、先行者。然而闻一多却是系统、完善、深入、具体地提出现代格律诗理论的第一人。再加…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的诗学理论是我国闻一多研究比较着力的范畴:涉足者较多,研究成果较丰。但如果对这一范畴加以考察,也不难发现,对闻一多诗学理论的研究存在着狭窄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让·保尔·萨特(J·P·sartre 1905—1980)是法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他宣称自己“最关心人”,把自己的存在主义标榜为“人学”。然而,他所讲的“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根据萨特的一些主要哲学著作中有关“人”的论述,简略归纳一下,可以说他所讲的“人”至少要包含下列十层意思: 第一,世界统一于“人”。  相似文献   

6.
“主体”虽死,人未终结——评现代反人道主义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阁 《学术研究》2000,1(7):19-25
现代的反人道主义并不真的主张反人道或非人道,它反对的只是近代的人道主义。它是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人道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在消解了人的“近代形象”之后所剩余的人的形象与萨特等现代哲学家们所主张的人的形象是一致的,即都视人为生成的人。虽然均对人作了生成的理解,但马克思与现代的其他哲学家又有所不同,前者所理解的生成的人才是真正现实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人道主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就是人的世界”,当马克思说这句话时,意味着一种以人的尺度审视人周围世界的崭新的世界观的确立。王永昌同志的《走向人的世界》(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8月版)一书,以马克思所昭示的人的实践创造活动的本质为指导线索,探讨了现实的人和现实世界的内在统一性这一最富有哲学魅力的跨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继《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等“草原小说”之后,在中篇小说《北方的河》(裁么十月》1984年第一期)里,张承志又以他特有的粗放、纯朴和深沉的抒情风格,以他对大自然的真挚热爱和对人间未来的美好信念,气势恢宏而笔触细微地再现了祖国北方的六条大河——黄河、无定河、湟水、额尔齐斯河、永定河、黑龙江和一个向着这些河流追寻历史渊源、迈开人生步履的“河的  相似文献   

9.
评“诗无达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诗歌的解释,中国自古即有“诗无达诂”之说。它之产生是有社会依据的。在每个民族的文学形态里,诗歌的历史都是最古老的。当文学尚处于口头创作的原始阶段,先民们即将生活经验、民族传说、宗教信仰、感性体察等以韵语的方式加以概括,使之便于记忆和流传,于是产生了早期的诗歌。这时的诗歌远非纯文学观念所能理解的,它具有经典的性质,对人们的行为模式有着指导意义。我国商、周时代的先民诗歌即被视作同古代政书、训诰、誓辞等一样,长期成为政治生活与伦理生活的准则。春秋时人们认为:“《诗》、《书》,义之府也”。(《春秋左…  相似文献   

10.
李德懋选择诗作,特别注重诗人品行对诗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诗文是作者才、气、学、习的自然外现。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时代环境与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注重诗作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1.
《读书》杂志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的卷首,刊登了“人的太阳必然升起”一文。文章的作者,以十分引人注目的标题,相当激动的情绪,为人性论唱了一曲高音赞歌。作者说——“你要宣扬人性吗?你要宣扬人道主义吗?”是的,我要宣扬人性,我要宣扬人道主义。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人,不宣扬人性,难道要宣扬神性或兽性吗?不宣扬人道主义,难道要宣扬封建法西斯主义吗?在这段宣言式的文字中,包含着一个似乎无庸置疑的逻辑,即:否定神性和兽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理论本身,从而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与现实出现了很大的落差。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将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走向现实、如何指导现实的问题提上了研究日程。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走向现实深处?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人"。这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发展到今天 ,一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创造能量 ,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灾难 ,以致人类的自身生存都陷入了危难。人真是一种怪物。人的本性究竟如何 ,人在世上的生存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方式 ?自从人类意识到自己与他物应当有所区别 ,从那时起 ,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本性的探索 ,其中历经了神话意识阶段、哲学认识阶段、科学认识阶段 ,迄今关于“人”的说法已有不下千百种之多 ,可以说把人看成什么的都有。我们能否说 ,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人和人的本性已经了解得很多、很透彻 ,已经无须再为此去耗费精力 ,关于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专栏刊登的是关于“性别与文学”这一话题的笔谈,作者为四位当代著名女作家,她们是:王安忆、张抗抗、方方和陈染。近20多年来,她们在文坛上为读者奉献了许多佳作,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间或隐或显渗透着对人类性别文化和性别生存的深切感受。在此,我们特邀请四位女作家就性别与文学的关系发表看法。如同这些女作家的创作各具特色一样,她们于此的言说同样各有自己的方式。相信出自优秀女作家之手的这些理性的文字,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促进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齐梁之际,我国古诗的体制发生了又一次重大变革,即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开始向格律谨严的“近体诗”转变了。这次诗体的变革,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创作的实践,因而影响深广,促进了近体律诗的迅速成熟。可是,对于指导诗体变革的理论——沈约的“声律论”,对于诗体变革的产物——“永明体”诗歌,历来都有一些非议责难乃至否定的议论。建国以来出版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对其历史作用也估计不足,甚至还有一些不甚恰  相似文献   

16.
公正的“诗魂”与“诗评”的公正──徐志摩其人其诗新辩张文荣徐志摩这样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短暂而又纷繁的历史瞬间,能以其诗的处力留下不可后灭的展痕,不能不说是个难解之谜。长期以来,我们对徐志康的考察和研究,囿于“徐志摩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  相似文献   

17.
“谓之……”与“……之谓”都是文言里常用来表示总结性判断的格式。如: ①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荀子·正名》) ——事物外貌变了,但实质并没有为另一种东西,这就叫做化;这种只有外貌的变化,而没有实质的区别,这仍然叫做同一事物。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 ,由于战乱、传播条件及各种原因所致 ,诗歌作品大量流失、散佚 ,诗人事迹多湮没不传。历代诗话凭借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和传播功能 ,将各个阶层、流派众多的诗歌、诗人存留下来 ,传播开来 ,具有极大的诗歌史研究、文学传播史研究的文献价值。为后人了解历代诗歌创作、流传及其时代风尚 ,掌握诗人生平事略 ,总结诗歌传播规律 ,提供了极具开发价值的宝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步前进的诗歌流派.它的历史行程像战争本身一样艰苦卓绝,它所构造的艺术天地,又像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一样丰富厚重.作为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在诗坛上坚守的时日之久,它的诗人队伍之壮大,它的艺术实践、理论探索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之密切,以及它的美学追求之开阔与坚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全部艺术活动,构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诗的史”与“史的诗”.这个流派就是“七月”诗派.  相似文献   

20.
除非……,不……和除非……,(才)……构成一对正反同义结构,二者正反同义的原因是除非一词兼表肯定义和否定义。除非表肯定义时词义近于只有,表否定义时具体词义依句意而定,近于若非非不是除了……之外等。除非的两个词义有着不同的词义生成机制,其否定义源于除和非的同义并列强化,其肯定义源于除非……,不……和……,始/方/才……的语义杂糅和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