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佛教“差别”一词,涉及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如果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许应该讨论“差别”中包含的佛教哲学问题。 (一)“差别”一词的表现形式“差别”一词的应用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说,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从民族语言上说,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佛教专用语。黑格尔在《逻辑学》著作中,曾经反复论述“差别”一词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区别一般已经是自在的矛盾”,因为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离;没有统一就不是矛盾,它只是区别或差别(参看《大逻辑》第220页)。他的意思是说,要严格划分矛盾统一的差别性以及  相似文献   

2.
张先在词史上与柳永齐名 ,《白雨斋词话》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所谓一大转移 ,通行文学史 ,多认为他与柳永在宋初较多创作慢词 ,对慢词长调的发展颇多贡献。但宋时人们对二人的评价并不一致。《词林纪事》卷四引晁无咎语云 :子野与耆卿齐名 ,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 ;然子野韵高 ,是耆卿所乏处。张、柳同时而未曾见其交往的记录。《诗话总龟》卷三十二引《艺苑雌黄》曰 :世传永尝作《轮台子·早行》诗 ,颇自以为得意。其后张子野见之云 :“既言‘匆匆策马登途 ,满目断烟衰草’ ,则已辨色矣。又言‘楚天空阔未晓’何也 ?何语意颠倒如是。…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 《东西南北》2014,(15):74-75
在李克农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牺牲;而李克农亦把一生炽热的爱睛全部给了妻子赵瑛。 1955年,当毛泽东主席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大将、上将的时候,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被人们喻为中共“特工王”的李克农。在李克农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节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4.
“之”、“其”、“而”、“以”诸虚词,在楚辞中不仅出现频率较之散文要高得 多,而且使用方法也颇有特点。本文拟通过楚辞与散文的比较,楚辞的不同版本的比 较,论证这些虚词的用法特点,探索这些特点与句法的关系,进而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 原因。 (一) 在散文中,虚词的用法一般比较固定,相对而言也比较狭窄;但在楚辞中,它们的 用法就要灵活广泛得多。下面我们将通过“之”、“其”、“而”、“以”诸虚词,来 探讨楚辞中虚词用法的这一主要特点。 一、“之”:除作代词之外,虚词“之”在散文中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定语与中心 词、补语与中心词、主…  相似文献   

5.
“人们整天忙于工作、带孩子或者充实他们各自的心灵。《永结同心》的作者格洛里亚·瑞奇菲尔德说,“他们早就忘了自己的婚姻也需要补充营养。”为何不腾出一点时间给婚姻补充营养呢Z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运用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它能让你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做你的伴侣最热烈的欣赏者“我的妻子对色彩极有品味,”马罗在不久前的一次晚会上对我说,“她极有艺术气息。”同桌的女伴又嫉妒又羡慕地看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则因为这意外的赞赏而容光焕发。“赞扬,尤其是当着大家的面赞扬你的伴侣非常重要。”瑞奇菲尔德说,“不幸的是…  相似文献   

6.
论稼轩词的风格──格式塔的启示蔡起福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沉郁,苍劲悲凉,历来被人赞颂。对于他的豪放词风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或称之为“词论”,或评之为“以文为词”,或贬之为“别调”、“变格,”或责之为用事过多,等等。我认为要正确认...  相似文献   

7.
宣德年间“吏治澄明”,可以说是明朝三百年间的最好时期。对于这一点史家不乏誉美之词: 《明史》卷150云:“永、宣之际,严饬吏治。职事修举。”卷158又云。“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 “风纪为之一清”。 明代史学家焦 称赞说:“永、宣之间士风吏治,庞厚可观。”① 明末著名史学家顾炎武说:“宣庙精勤, 吏治,一时澄清之效如此。后人不知,即知之。亦不肯言矣。”② 明自正统以后,士风日坏,不好拿来与宣德年间比较。如果把洪武、永乐、洪照三朝的吏治拿来与宣德年间的吏治相比,三朝也明显逊色。洪武时期穷治大狱,广兴株连,…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人抄卷《云谣集》及其数量相当可观的曲子词,原卷所题很不一致,或称“杂曲子”(如云谣集杂曲子);或题“曲子”(如曲子望远行、伤蛇曲子);或称“词”(如剑气词、斗百草词)。早在本世纪初,当人们从敦煌遗书内发现这部分词作并进行整理校录的时候,其名目又有“佛曲”、“俗曲”、“曲子词”、“曲”“小曲”“词”之别,其后任二北统称之为“歌辞”。  相似文献   

9.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10.
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学说。他将精神本体的“理一”凝固化,在此前提下,讲“分殊”、“铢分毫析”。对此,王阳明道:“辨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朱子晚年定论序》、《全书》卷七),“析理亦精,学益支离。”(《别湛甘泉序》、《全书》卷七)王阳明强调的是:“一”、“主一”、“合一”、“理一而已”(《传习录中·答罗整庵少宰书》)、“道一而已”(《传习录》下)。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将“理一”凝固化,而是将它了解为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说来也巧,我与《学习与探索》之结缘,纯属偶然。那是1984年9月,正当“吟罢低眉无处写”之际,朋友鼓动说:“可以寄《学习与探索》碰碰,那里还颇有些‘认文不认人’的风气,而且敢于容纳新知。”于是,我试了,果然不爽;1988年又试之,亦然。于是,我和朋友便孩子般地爱屋及乌起来,由文学稿、文学编辑而全刊,由全刊而及那刊的名字。“是啊,你不觉得这名字平实而又不乏深意吗?”的确,“学习与探索”可看作期刊名,亦  相似文献   

12.
陈水云 《求是学刊》2002,29(5):99-104
张惠言以微言大义说词 ,在近代引发了一场阐释文本意义的理论论争。谭献认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读唐宋词 ,从理论上说接近于他所说的“作者未必然 ,读者何必不然” ,是主张把文本的解释权交给读者。严既澄、王国维则认为张惠言“语语笺其遥旨” ,“实皆比附陈言” ,特别是他以比兴寄托解读温庭筠更是“深文罗织”。谢章铤一方面批评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读唐宋词是“强作解事” ,另一方面以为皋文之说不可泥亦不可弃 ,他的主张是读者有自己阐释文本的权利 ,但也不能完全偏离作者的书写意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忠恕”一词,可以说是相当熟悉的,因为它是孔老夫子为我们制定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在我们中国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它起到了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但是,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忠恕”,则是人们不熟悉的。它已经不再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美学范畴了。这个功绩要归之于金圣叹。金圣叹运用“格物”学说,建立了他的美学思想体系,而“忠恕”和“因缘生法”,则是他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忠恕”在金圣叹“格物”美学思想体系中,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同时,它与“因缘生法”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楚辞》人物形象的喻意问题,游国恩先生说:“屈原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他自己,……他把楚王比作丈夫,而把自己比作弃妇。”①他引用《周易·坤文言》:“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来印证他的观点,认为“屈原以女子自比是很有理由的。”游先生的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不错,《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屈原自己就不完全正确了。以《离骚》为例,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非完全以“女人”的面目出现的,经常也以男子的本来面目出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描写的是骠悍…  相似文献   

15.
自常州词派兴,浙西词派(或称浙派)多遭贬抑,其尊奉姜张、力主醇雅清空之说,亦多所非议。近数十年,批评日甚。然而,浙西词派在有清一代雄劲一时,醇雅清空之说流风所披,影响甚大,却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考。本文不惴浅陋,试作一探,以俟方家正之。一醇雅清空之说,最初见诸汪森为朱彝尊选编的《词综》所写的序中。汪森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把醇雅的词风与姜夔的词作,推崇得无以复加。朱彝尊崇奉姜夔,俯首南宋词,成为他选编的标准,所以他在《词综·发凡》公开地说过:“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  相似文献   

16.
刘中文  郑红翠 《学术交流》2002,6(6):128-130
钟嵘在陶学史上有重大的理论建树 ,他首次发掘了陶诗的两个艺术渊源 ,即楚辞与《国风》 ;他第一次从文艺学角度对陶诗简洁委婉、古朴深厚的主体风格进行审视剖析 ,也第一次综合评论陶渊明的人品与诗品 ,并提出“隐逸诗人之宗”的论断  相似文献   

17.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以哲学著称,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很少有人谈论。有人说这是由于王氏“经济言论不多”之故。与他的哲学、历史著作相比,此说尚可;但若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此说未必适当。他的儿子说他对“上马食货”“极意研究”。笔者浏览其书,亦知他对我国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勤于著述。由于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后世不公正的评价,使其成书于熙宁年间的文字学著作《字说》,也遭到同样的厄运。《宋史》本传云:“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字说》一出,唐耜为之作《字说解》120卷;韩兼也作《字说解》数十卷;刘全美作《字说偏旁音释》及《字说备检》各1卷,并作《字会》20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10卷,一时习者蔚然成风。哲宗元祐中废新政,是书也因此遭到非议而被禁用。绍圣间虽又用以程试诸生,但不久旋废,今书已散佚不传。对于《字说》这样一部文字学著作,颇为历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